他叫张恒,今年39岁,现任我们当地东岳集团副总裁,东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分子公司总经理,十几年来,他组织实施了十余个技改项目和五个技术开发项目,有29项发明创造,其中6项是国家专利。可谁能想到,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他自学的。他的经历充满艰辛,他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前不久一次报告会上,聆听了他的成长故事,记录如下。
我和许多人一样,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不幸,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幸,造就了我的幸运。中学阶段的我,和众多孩子一样无忧无虑,除了被家长老师逼着读书外,余下的时间只知道调皮贪玩。初二时由于数学成绩太差,父亲托人让我留了级,读了两遍初二,初三第一年没考上,父亲又托人让我去果里红校复读了一年。正是这一年,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感受到了那良好学习校风,早晨操场上,树林里,角落里到处是朗朗的读书声。我学习成绩差距太大,常常羞愧难当,跑到校外的墙角偷偷地一个人哭。后来的一段时间,成绩开始逐渐提高,85年勉强考上的桓台二中,然而不幸却已降临。父亲开始生病,到了年底就已确诊是绝症,高-一下半年的课程可想而知。想退学却遭到了父亲严厉的斥责:“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不让你退学!”父亲却悄悄让小学没毕业的妹妹进了电镀厂干磨光工,后来。听奶奶说,只有十五岁的妹妹手痛的回家直哭。几年下来手指已经变形,到现在我都对妹妹深感谦疚,我没有带给她长兄如父的关怀。我那时也无心上课偶尔到新华书店去闲逛,发现了一本《电镀原理与工艺》,认为可能会有用,我买了下来。几块钱早已忘了,记得那是我一周多的生活费,当时父亲每周给我2元钱,那时尚不知父母的辛苦,倒是没了这钱,只好混同学的咸菜吃了。
父亲最终还是去了,父亲留给我的几间破旧的土坯房,下雨天我睡的房子都漏雨,晚上老鼠肆无忌惮的钻来钻去,伙房早已塌了顶;130元的存折一个,及800元的丧葬补助,扣去父亲的欠款借据,只剩下400多元,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全部家当。家里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妹妹,我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10月22日,处理完后事回到学校,向老师提出退学,临行我的班主任老师于克禄语重心长的说:“临走送你两句话,离开学校不等于离开学习,到了社会上牢记老实人常在呀。”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句话时时萦绕在我身边,鼓励我前进,老师可能早已忘记了他当年说过的话,可他的话让学生受用一生。
父亲过世前是电镀厂的会计,厂里一些老同志对我还是很关照的,照顾我,让我进厂工作。刚刚参加工作,在一线三班倒,本就身体瘦弱的我,一个班下来实在是支撑不了,好多次是别人把我替下来,干些轻一点的。对着电镀现场,当时买的《电镀原理与工艺》,就有些味道了。几个月后,厂里的工艺员兼化验员辞职,厂里让我接替他的工作,我知道,那是我父亲的一些老同事为了关照我。师傅临走时只是给了我一本《电镀溶液的分析》,给我演示了一遍分析的程序,交待了一下公司的东西,就匆匆地走了。刚开始的一个月,让我极其难挨,车间等着分析结果,而我的结果却不敢用,因为师傅们凭经验知道我的结果肯定是不对的,只好取样到当时的新华医疗机械厂分析。这时我就留好同样的样品,对着别人的分析结果再反复的分析练习,还是没有掌握要领,仍有很多对不上。后来再出外分析时,我跟着到器械厂看人家分析,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可以去买本《化验员读本》看看,参加一下市里的化验员培训。听到了别人的指教.兴冲冲到书店一问,上下两册,4块多。可这本书让我犹豫了好长时间,刚参加工作我的工资只有不到二十块钱,但还是咬咬牙就去买了下来,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好了,几个月下来便能得心应手的分析了。生产中经常遇到一些故障,除了向师傅们请教外,更多的是从《电镀原理与工艺》上找解决办法,后来发现很有局限性。偶尔在厂领导的办公室看到一本《上海电镀》,很有启发,记下了编辑部的地址,写了封求助信,订购了当期杂志,并购买了过期的存刊。6套,共需24元。一个月的工资没有了。小试牛刀的成就,让自己认为找到了进步的路,刚刚学会的吸烟也戒掉了,每月从工资里挤出5一10元作为买书的专项资金。这个时间旧书摊、书店、邮局是我常去的地方,高中化学重新拾起来看,中专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也从旧书摊上买回家。闲时看看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书让我提高了能力。时间久了也确琢磨出一些门道,找到机会,在《上海电镀》投稿,一次成功,心里很得意。一个中学肄业生能在全国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很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重要的是不向困难屈服,而是用自己的努力,靠知识增加力量,增强信心,让困难与挫折转变成一种收获。
不久我选择了到东岳去工作,自己进东岳是因为公司要新上草酸生产线,自认为发展前景好,当时土建刚刚开始,我和大家一起,都被安排去洗石头。现在还记得,初冬冒着刺骨的寒风,从家里带一张铁锹、一双雨鞋,瑟瑟发抖的在萤石堆里用水冲洗,沈尽石头里的泥土。现场遍的都是精美的萤石,那时是没有心情欣赏。实实在在的讲,除了父亲过世后除了麦收秋收干些农活,自己从小就没有做过太多的体力活,现在,从电镀厂的工艺员变成洗石头的,心里的落差是很大的。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们还不时被抽调去帮助建筑队干小工,这在当时极不情愿,集体罢了工,受到了车间主任的严厉批评。车间筹建迟迟没有进展,我们又去了由废渣堆积而成的石头山,在这里,我们要抡大锤,砸渣子。虽然高中没有毕业,但多读几天书的的优越感使自己老也放不下,总这么干怎么成,天天烦恼于苦闷,夜里偷偷一个人哭。苦于当时没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当时一种不服输倔强,只好咬牙坚持,承受那5磅的大锤将手拧出的血泡,最后让那些白渣滓弄的身上灰头土脸的样子,到现在也难以忘记。
咬牙坚持了一年,好不容易到了实习阶段,这个实习也不是做自己熟悉的化验工艺,而是跟着师傅学习做AHF的司炉工,每日拉煤,清渣,掏水沟,那讨厌的石膏湿渣,一会就把排渣沟堵满,需不住的掏捞,又沉又粘又脏,每日鞋子裤脚都硬邦邦的,但就在那时学会一些烧火的技巧,看着火的颜色估摸温度,倒也寻摸出些门道来,后来又跟着学习尾气回收操作,工作倒是轻松了,简单的开泵,加水,倒罐,巡检,几个月下来,平平淡淡,年轻的心又不安份了,就想,这样下去也太平谈了一点。记得当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检修,虽然累一点,脏一点,但把需要检修的设备拆开,看到这些大家伙内部的结构,自认为领悟了很多东西。
在当时的东岳,我这样的“半拉子高中生”,还是属于有些文化基础的,加上电镀厂取得的成绩,我被抽调给当时聘请的李占鳌总工当徒弟,学习画图,记得当时自己画的第一张图,又脏又乱,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不久就带领员工到天津有机合成厂学习,为开车做准备。从没出过门的农家子弟,到了大城市处处好奇,在天津火车站,刚下火车就被地痞讹走了几十快钱,吓的我们赶紧聚拢在一起再也不敢分开。更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第一堂课上老师问,气体压缩为什么会发热,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当时全愣了,老师就说,你们谁是工艺员,我只好站起来,可是脸憋的通红,脑袋轰轰的,无奈的摇摇头,老师无奈的叹了口气说:“指望你们开车,唉!”,老师那无声的叹息和失望的表情至今仍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只能是默默发恨,一定要掌握本领。
不知道当时谁想法搞到了人家的一本讲义,大家都抢着看,听说人家的工人在培训,我们悄悄的去旁听。在当时,最大的心思是盼着人家的设备坏,那样我们就能在检修时看到结构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开停车的操作。草酸工艺一共13个岗位,别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可以利用50多天学习,而我作为工艺员,要在50天里把所有工艺都穿起来,平均每个岗位仅学三天。没办法,就买了水果瓜子等,“联络感情”。让人家再给自己多讲一些,虽然有些地方自己也不太明白,但还要回去讲给大家听,带了大家一起学习。在同去学习的人当中,自己的年龄是最小的,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讲着讲着讲不通的情况,也顾不得大家如何看我,就是想一定要把能学到的都带回去。
回到公司时已是10月底了,11月投料试生产,虽然开工主要还是靠外聘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作为骨干,带头确保执行好老师们的指令,按规程运行。自己作为工艺员,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干好了是机会,干坏了就失去机会了。于是结合自己所学及老师的指令,日夜盯在车间里。试车一个月的时间,始终在现场和工人一起,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教自己所学的东西,和工人一起处理造气炉的出渣的难证,处理应急事故时,让工人都撤开,自己却冲上前去处理那自己也不完全把握的事故,其实那时没有更多的考虑,只是自己作为工艺员,应该能处理这些问题而已。这期间只回去过一次家,待了不到一天,当时村里处理河堤里的树木,限期清理,家里母亲和妹妹已经干了好几天,由于体力不够,很多大一点的树放在河坡上弄不上来,晚上怕被人偷走了,两个人结伴在河上看了两个晚上。请了舅舅来帮忙,自己再不回来就不像话了,公司领导知道了这件事,安排我回家,匆匆忙忙的弄了上来,就赶紧回厂里直到试车结束,项目停下。
草酸生产项目是自己接触的化工的第一个项目,但这个项目却只开了一个多月,1500吨/年的装置产了71吨,就停了下来,想想开车时大家拼命的跑前跑后,整月不归,盯在车间里一起解决了造气、排渣、硫酸钠水洗、脱氢、结晶吸附等一系列难题,眼看就进入平稳运行了,项目要下马,当时感到很失望,回到家,一个劲的感叹自己命运不好,大家都放了假,留了少数的几个车间负责人没事做,打打零工,有些耐不住的人离开了公司。后来心想闲着也是闲着,打了一个报告检修保养设备、阀门吧。征的同意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车间的设备、阀门检修保养了一遍。虽然一身的黄油味,却弄懂了阀门的结构,弄明白了单阀瓣、双阀瓣的区别,截止阀、球阀及水环泵、压缩机、过滤机、离心机、减速机的结构。几个月下来,为我以后的成长打了一个好的基本功,一切都在不经意间积累着自己的进步。不久,公司派我去学习制冷技术,当时我从没接触过制冷,公司这么安排也是为了照顾我,让我有一些学习的机会,当时因草酸车间的大部分员工都以放假,剩下的也因会别的手艺而离开公司,我没有合适的工作安排,临时的一个安排而已,然而当那些压焓图,机械原理一古脑儿摆在眼前时,我还是感到迷茫,只好放下一小有成功的架子,向比我还小几岁的同事学习、请教,他有工作经验。这一次更让我看到了我的欠缺,感到了一种学不过来的感觉,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习惯,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习惯。
到了91年4月,公司筹建氟化氢纳。产品合同已经签订,一个小小的氟化氢纳因为粒径不合格达不到出口指标,让我们颇费周折。记得当时的老王厂长说,就是头拱地也要拱出来,我们去天津请老师,想搞地下工作一样搞来晶种,一班人翻来覆去的试验,像看孩子一样小心,生怕碰碎了粒子。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总算在规定交货时间交了货,可是时值六月,正值麦收的时候却累了自己的母亲,妹妹,甚至奶奶也下了农田,即便是这样也没抢过老天爷,田里的麦子发了芽。
92年我开始做氟硅酸镁的合成试验,看着一本无机盐手册上的几业纸,几只烧杯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试验。最困难的是开始怎么也得不到氟硅酸镁的清液,试验无法进行。白天试验,晚上找书查资料,在翻到盐类水解的三个条件时豁然开朗,第二天一早兴冲冲的跑进实验室验证了这一结论,那兴奋的心情已无法言表,书真的与工作结合起来。到92年冬天,公司开始筹备制冷剂R22,我负责筹建氟硅酸镁,这个项目是我从实验室到工业装置一手做的,所有的设备设计选型、防腐、工艺方案、平面布置,都是一个人做,结合草酸项目学到的东西倒是大有用处,这期间我的儿子出生了。妻子的身体不好,医生要求必须住院。可是,她住院了家里却抽不出人来照顾她。我就和她商量着出院回家。可是医院却坚决不让,最后,我签了一份证明妻子出现任何问题都与医院无关的证明,才得以出院,现在,老同事和我开起玩笑,都说张恒能省,娶老婆、生儿子,都没有请客,拿点糖就打发大家了,其实,取了个好妻子,生了个胖儿子,也想好好热闹一下,可是当时实在抽不出时间请客。令人人高兴的是,氟硅酸镁投产后,每吨的利润上涨到三千多元,成了公司的“金娃娃”,而这个“金娃娃”正是自己从实验室到生产,一点点的培育出来的,说实话,当时心里是非常骄傲的。
95年夏天,公司开始筹建3000吨AHF,这是公司的一个大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相当于前几年投资的总和,而我事前并不知道,记得当时董事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当时在场的还有经理办公会的一些其他领导,问我原先都干过什么,那里毕业的,家里的情况等等。第二天通知我开会,并让我的车间主任回厂开会,自己心里还打鼓,这是怎么回事,作错什么事了吗?到现场一看,不仅有我,还有财务、仓库、设备土建、技术、供应等部门负责人都到了,自己悄悄问一下,也没人知道什么事,董事长开会后,宣布成立指挥部,任命我为总经理助理,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连升两级,当时真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却又听的清清楚楚,当时有一种血往上冲的感觉,懵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自己当时刚过26周岁生日不久,可以看出公司领导给予我的期望有多大,我不知他们的选择经历了多么激烈的争论。一切都要从新开始,以前只是自己小打小闹的负责一个项目的技术工作,但现在我我作为一名领导,全面管理一个项目,涉及土建,安装,保温,工艺设计,设备制作、制冷、变配电、仪表等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来讲,困难可想而知。这是我接手以来的第一个大项目,寄托了领导及同事们的信任,也是自己前几年创出的成绩的一个体现,然而,如果一旦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按时投产,自己的能力将被重新判断。这个项目不能输,自己的牌子不能倒,输了将输的是自己的一生,暗下决心,确保完成任务。一个毛孩子管理项目,资历深的老同事不见得都是心悦诚服,我只能用自己的真诚,谦虚去感化别人,我没有资格让别人来适应我,我只是本着只要有利于项目进度与质量就行的原则来协调各专业工作,当时自己没有把握的,必须弄明白。知道自己认为可靠才罢休。为了保证进度亲自去大连催设备,一待就是一个月,住着4元一夜的大众旅馆,一天2元的生活费。不敢花多了,为了让人家快一点加工设备,一次请客花了几百元,剩下的钱怕不够了,只好坚持着,直到看到设备装车去另一个单位整体加工,并上了车床才匆匆赶回公司。这时,安装进度和离开公司时几乎没有变化,这才又赶紧协调设备工艺安装,当发现硫酸塔不能按时进厂时,又匆忙赶往温州催货。回来时,恰好是奶奶八十大寿的前夜,到家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她正坐在院子里等我回来呢,她在盼着有人给她操办八十大寿。
设备全部进厂时,已是4月10日,离投产的目标只有20天,为了保障进度与施工队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想办法在思想上感动他们加快进度。还算不错,按期投产,复投产后3000吨装置达到了3600吨/年,为全国最好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奠定了我们向更大的装置发起进攻的决心。而这时,随着待遇的提高,已从负债家庭走向富裕家庭,因为妹妹的长大,妻子的加入生活己大大改善,我的精力更多的转向工作上。在这时,公司决定筹备一台6000吨的AHF设备,淘汰原来工艺落后的5台小炉子,这一次,我们与设计院合作,采用了先进的布风技术,并经过严格的计算,确定了设备的放大结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再一次成功。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做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了8000吨AHF、5000吨R22,8000吨R22,13000吨R22,35000吨R22装置,3000吨152A,5000吨磷酸氢钙,R.22气相催化合成实验等一系列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并在一次次项目建设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后来回过头来看,从东岳的3000吨AHF开始,6000吨AHF、8000吨AHF的开发成功,才有了国产的6000吨等大装置AHF的建设,才有了后来我们开发的10000吨AHF,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R22反应器从1.5立方到2.5立方,到5立方,到10立方放大技术的一次开发成功,看看这一些,我很自信的说:“东岳引导了中国的AHF,R22的发展史,我有幸成为东岳兵团的一辆战车上的指挥者,为自己在工作中学习锻炼中发展起来的成绩感到自豪。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1999年销售已经过亿了,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一直盼着公司进入更高的领域,这期间更多的是从书店找书,特别是那些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少量氟化工行业书籍,到人家大学图书馆找,到人家合作的设计院找,参加行业会,见一个年龄大一点,和善一点的,就拜人为师,甚至为了讨好人家老师,以叔叔、大爷、阿姨去称呼,一次因叫一个比自己只大十多岁的老师叫大爷而引起笑话。从人家手里讨一些,甚至是手写稿,都如获至宝,拼命的想积累一些知识,用到工作上,拼命的想把我们搞的工程比全国任何一个老国营单位好。一种不甘人后的心态占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想法,我们从行动上、思想上实践着董事长提出的“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10年过去了,正是这些收获的喜悦和艰苦的磨难让我们进步,看着企业一天天强大,我们的能力、阅历也一天天增长。
2000年,集团组织公司骨干在青岛召开公司的企业发展研讨会,会上董事长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理念,发出了向氟材料发起进攻的号令。我真的像听到了冲锋的号角一样,浑身都鼓足了劲,又一次冲在最前面。当时这个项目投资过亿元,又一次相当于公司前13年投资的总和。而且,我们请专家讨论时,得到的是:“四氟项目生产难度大,管理严格,贵公司虽然在AHF、R22上有些成绩,氟材料不象贵公司想象的那样,会有更多的困难,建议贵公司不要冒险”。当时,一家大型国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投资3.8亿,后来有追加1.5亿的资金,用了3年的是才建成投放市场,号称是中国是最先进的技术,在当时无论从人力、财力、人才水平上我们的确与他们有差距,但这更激起了我们的斗志。
当时国家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尚未十分规范,设计院提出的设计期是一年,如果是这样,设计一年建设一年,那我们的竞争力从哪里来?于是公司提出了给设计院加班费的办法,做通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设计工期压缩到9个月,同时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而到了实际却成了边施工边设计,建筑施工催着设计走的局面。到10月底,图纸交全时,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了,设备定货也早己完成并陆续进厂,已经可以进入工艺安装阶段了,这大大缩短了工期。我们从签合同开始,一共用了11个月的时间,在这套装置上,我们开发出了国产的首套3000吨技术,并开发出了自己的3.6立方聚合釜、2.5立方凝聚技术。边设计边施工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好,前期投资就会全部作废,带来极大的投资风险。装置的每一个环节我到要细细审核,惟恐出现问题,怕什么就来什么,施工过程中很快碰到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裂解反应器的尺寸不对,当时国内最大的聚合反应器只有1立方的搪玻璃设备,要根据工艺进步的要求需重新开发。这期间,我白天在现场,晚上在办公室查阅大量的资料,可是这前所未有的困难,攻克何其艰难。在做了大量冷模试验与专家的计算后,果断决定新方案。事后说明我们做的工作没有白费,不仅创出了新路,也为今后设备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当时董事长欣然为我们总结了四氟成功建设创造的六大精神,我们成了这一精神的创造者与实践者。
在行业会上,我们宣布我们的装置投产时,以至于许多专家不相信,认为我们是买的别人的产品,甚至个别行业领导者指着我们刘总要上10000吨/年PTFE的想法笑话我们说:10000吨?你卖给谁去?,当时我怒冲冲的回了一句:“不用说卖给谁,3年我让你目瞪口呆。”说实话。当时只是年轻气胜,呈一时口舌之快,然而,接下来的工作的确实现了我们的愿望:3000吨PTFE投产后,我们就按原来的传统习惯结合市场需求,开始了5000吨的技术改造。后来又进行了10000吨新装置技术的开发,这一次我们开发出了直冷技术,8000L悬浮及分散聚合技术,3000L粉碎技术、6000L粉碎技术、10000L凝聚技术;引进了意大利的预烧结料技术,东岳的发展让同行震惊,让世界对中国氟化工刮目相看。到万吨四氟技术开发成功,我们做宣传时,行业有关领导指责我们宣传不实,责令化工报记者了解,他质问说:“我们国家的水平怎么有能力开发1万吨的技术呢?”当记者在我们的电脑上看那一组跳跃的数字时,那些人才闭上了嘴巴。后来一位专家曾说,你们突破了我们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的一系列理念,引导了我们国家氟材料产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到自豪,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让我回味无穷。
有了第一套设备,以后的所有装置我们就开始了自己设计施工,这也是为了技术保密,此后,所有的扩产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设计完成。现在想一想,当时许多的想法都非常大胆,但是,创新技术就是需要冒险,而我们的创新成功了。
2003年7月12日早上,由于东岳在氟材料的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张永明博士打电话给刘总,说有一个能给东岳带来重大发展的项目,叫“全氟磺酸树脂,”问我们做不做?刘总说我们当然做。本来刘总计划安排另外一名同事去上海洽谈,但他在出差:刘总就找到我,说明情况后,问“你有时间吗?”我一听就来劲了,二话不说,接了这个任务。其实,那天我要到意大利的专家在调试引进的设各,但是想和这个项目沾上边,争取到机会落实好往返机票,交待好家里的工作,让车间配合意大利专家的工作,并做了保密要求。晚上赶紧找了一些含氟磺酸树脂的资料,看了一遍,并做了些笔记,免得第二天出错。
7月13日赶到上海,与张博士会面,他谈了他的研发成果及取得的结果,刘总当即表示虽然还是实验室结果,但已经取得突破,东岳就是要用东岳的基础,双方共同开发出更大的成果。一拍即合,按张博士的要求,我回公司准备实验设备,准备好了,张博士过来开始工作。14日回到公司,我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把张博士的设备条件落实好了。厂家落实7天设备进厂,我一边派设备科人员带上现金去制造现场,确保设备按期进厂,一边给张博士打电话,明确说明设备在7月21日进厂,问他什么时候来,他说设备到了厂来接他。7月22日,我带来从公司去上海接张博士,7月23日张博士到公司,晚上受到了董事长、刘总的盛情接待,并指定我作为东岳的特使,配合张博士的工作,并要求我一定要尊重张博士,要叫老师,用东岳的真情留住张博士,我很幸运。实话当时我赶着落实设备,快速确定的一个根本的原因也是想靠东岳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吸引张老师来东岳,当时我真怕我们的吸引力不够,留不住张老师,事实证明我们做对了。
全氟磺酸树脂是氟材料领域的尖端材料之一,也可用于制备燃料电池膜,固体酸催化剂,也是贵金属电解膜,氯碱工业用电解膜,含氟复合离子膜的关键材料之一。由于我国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没有取得突破,加上聚四氟乙烯以其优越的性能,号称塑料王,故功能氟材料被誉为氟材料中的王冠,而全氟离子膜又称作王冠上的明珠,可以想象当年全氟磺酸树脂及离子膜的研究开发何其风光,攻克这一难题,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多少次工程技术的成功开发让我们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同样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经过慎重考虑,我们把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结合起来,申报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十五期间取得良好的成果。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又一次启动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全力支持离子膜工程技术的开发。由东岳领衔,整合国内的有效科研力量,攻克这一国家难题。无形之间,我们担负起了国家使命。我作为这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感到了无比的荣耀。省委、省政府更是提出了“举全省之力支持东岳离子膜项目产业化进程”。市委、市政府也给予极大关注与支持。压力大,动力也大,更多地则是鼓舞与激励。虽然项目尚在研发攻关阶段,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为民族工业争光,为国家争光。
张永明博士是离子膜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和张博士配合期间,我接触到了更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所接触的内容更加深奥。说实话,太复杂的分子式记不住的,但化学名称却可以背过。作为一个组织者,必须明白原理、程序。如果不熟悉相关技术,就没办法配合张博士工作,也就没法服务张博士,也是无法有效进行组织管理。一方面,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我必须从宏观的运行管理,到微观的人员管理,都必须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另一方面,从更好地服务离子膜项目的角度来说,我必须强化,对层次更高、专业更强,也更深奥的知识的学习。我知道今后学习、工作的路还很长,这就需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学习的热情,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专业的本领、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去应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我曾总结自己人生三大遗憾,一是进东岳晚了一年零五个月,二是没有当过兵,三是没读过大学。每每看到周年厂庆时那些元老工人披红挂彩,总是羡慕不已;每每看到军事片上那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掠地,心里莫名其妙地激动,特别公司八一庆典时军人们的豪放与热情,而常为自己不在其中之列感到惋惜;每每有人问你哪里毕业而羞与启齿。后来上海交通大学林校长的一番解释令我释然:虽然你不是第一批进东岳,可你也为东岳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那些首批建设者一样为东岳发展作出了贡献;虽然你没当过兵,但是你是东岳团队里的先锋官,是公司领导的优秀士兵;虽然你没读过大学,但你在东岳发展中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不比大学生逊色,不必耿耿于怀。我明白,我是随着企业的辉煌而精彩,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让我有了更多锻炼提高的机会,企业给我承担了个人成长的代价。而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与企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会发出最夺目的光芒。记得在企业表彰会上我曾说过:是东岳培养了我,东岳是我生长的沃土,我的所有成绩都来源于她,我无以回报,只能承诺,努力干好工作,把一生奉献给东岳,这是我一生的誓言。
砂树写记于2007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