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砂树的头像

砂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2/15
分享

国人尚圆——从元宵节说开去

正月十五,是中国百姓闹元宵、吃汤圆、赏花灯的日子,由此我们想起了国人从元旦开始大红灯篓高高挂,到除夕之夜包饺子、家团圆,正月十五下汤圆、赏花灯,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明月,欢天喜地之间有了一种感觉和概念:国人尚圆。

有人对中西节庆作过这样的比较:中国式的节日注重阖家团圆、天伦之乐,西方式的节日注重聚会狂欢、个性张扬;中国节日伴随农耕时令、充满祈福道吉,同时还要拜祖敬先、庄肃内敛;西方节日多数都有宗教印记,寻求的是过节时的情感释放;中国的传统节日遗留着道、佛、儒家思想的印记,崇尚“天、地、人”的和谐合一。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教,但都崇尚“积德行善、尊老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希望人间充满欢乐、充满爱。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民情,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传统,各人有各人的信仰、爱好,不必苛求节日文化孰优孰劣、孰是孰非。通过对中西节庆的比较,我们就能感受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透过这些文化差异的背后,我们还可以觅见国人崇和尚圆的性情。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个表征吧:

民食为天——食物尚圆。日常百姓食物中的馒头、窝窝头、面饼、煎饼、丸子、藕茄盒自不必多说,节日食物如饺子、汤圆、月饼,无不有着亲情团圆的说法。再看有关饮食的锅碗瓢盆,哪一个脱得了圆的干系?民以食为天,而食物的获得常以圆形为状的。在我们古老的成语中,就素有“画饼充饥”一说,而在北方送别已故亲人的仪式中,也有“摔碗”的风俗。由此可见,食物尚圆情结,每每贯穿国人一生。

日月同辉——寄托尚圆。中国的节庆有着古老的历史,春节祝福、清明祭祖、端午怀贤、七夕乞巧、中秋团圆、九九重阳、腊月祭灶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但主要是祁福或缅怀。芸芸众生、苍苍人间,无论遇到什么遭遇,还是游子在外,总是想起日月,寄托自己。“窗外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对故乡的苦苦思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是对命运的叩问,对悲欢离合的感怀与寄托。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种对来日的期待,对明天的向往,又何尝不是国人现代情怀的真实写照?

中庸之道——性情尚圆。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对于国人来讲,中庸是一种伦理原则,是对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原则性约束。做人要厚道、要圆润,这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百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草根的一种人格境界与追求。且不说中国的太极、八卦是怎样以圆治方、以柔克刚,单就中庸之道所具有的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就是一种温和主义,适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方面的智慧启迪。正因为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与广泛性,中庸之道才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指导原则。

天人合一——文明尚圆。本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而据媒体的报道说,今年正月十五我国看到的明月,是五十多年来最大、最圆的一次。但愿如此,我们更感欣慰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方略提出,中国社会天人合一的历史渊源再度凸显。人们不仅对现实的一切期望圆满,还对理想中的追求,甚至对于来生,还寄予圆的憧憬和期望,诸如圆岁、圆年,圆房、圆梦,圆婚、圆寂等等。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了圆明园,这个当时曾寄予和表达中国完美的地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在此我们祝福和期待,每一个国人必将和我们的国家一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

                                                           砂树作于2011年2月1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