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成军的头像

张成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6/04
分享

当下诗歌创作与发展的“瓶颈”和现状

不思创新 时代需要 立意浅简 标高和寡

近日来,我对自己前期的一些文字,特别是诗词进行了整理,在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学习诗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使然,其实我原来一直在从事书法的学习, “半路出家”开始学习诗词,因基础知识和才情不足的原因常觉举力困顿。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一直是重要的文学种类之一,《诗经》一脉相续的《诗纬》一文中,曾对诗概括曰:“诗者,天地之心也”,长期担纲与“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的重任;诗词指示无非写景、说事、遣兴、明理、喻人种种而已,无论是从诗的体裁论,还是风格论来归结,总归是不离诗心,那一成不变的是盛世时那颗热爱祖国河山、田园自然风光的仕子之心;那不离难弃的是乱世时那颗忧国忧民、常怀天下之责的匹夫之心!

不讳言,诗词的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曾一度陷入迷谷,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发觉西方的文化逻辑并不能解决中国传统文化思绪衍生下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一部分有识之士呼唤回归传统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文学革命论和白话新诗对中国传统诗词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相当长时期里以经济发展为上的教育体制中的实用性理念一直占据上风,冷落和阉割中国传统国学的行径屡见不鲜,在这个以利为先的社会大背景如何重塑诗歌社会作用的认知已经成为一座不易越过的“大山”。当然,当下诗歌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自身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律诗,就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绳规墨矩,不思创新。20世纪文学的研究虽然存在着故意冷落和遮避传统诗词的现象,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每一个文学种类在历史文学的长河中都只是一个过渡关系,依附于整个文学史的关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化当随时代,创新发展是永恒的话题;诗词的本身属性是言志叙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的语言逻辑关系和思绪状态和魏晋、唐宋甚至明清都产生了很大区别,语法的更迭使人们对诗的平仄语境下的文学演绎产生了代沟,辞章规范化艺术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是文学在一个时期历史背景下存在形态的技术规范,从诗歌、古风、赋、骈文、律诗再到散文和新诗的延续可见,文章的内容才是关键,其形式只是一个载体。律诗平仄压韵、起承转合、格律对仗是否是新时代诗词发展的必要素?过度地修辞理所当然会影响到当代诗词的发展。一味地墨守成例与循规蹈矩必将使诗歌无路可走,至于此,诗歌到了变革与创新的时候了!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创新的时候了!

立意浅简,无病呻吟。当下诗歌缺乏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对诗的风骨进行定义,他认为:“诗总六义,风冠其首”;可见诗在古代体现在教化育人上的作用,所以说一个诗人的风骨涵盖其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格气质。这也是诗词的审美标准所在。古人将诗与道并列,有云:道不远人,诗亦不远人,孔子对《诗经》更是推之弥高,曾说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之大,上可教化万民,下可聚力齐心,远可高山流水,近可积水成渊;诗之广,如范公的“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胸襟,存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大庇天下”豪气,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魄,秉陆放翁“家祭无忘告乃翁”之 情怀,立李易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

然当下诗人之作大都立意不高,沉溺于“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情怀与境界,有的根本就是“无病呻吟”,缺乏诗的意义与诗趣味。他们既没有对传统国学进行梳理和学习,也没有驾驭当代文学的创作能力,更没有着眼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局,也不具备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气,缺少驾驭诗词地思境与现代文学语境有机结合的创新能力;更有不甚的是,一些顶着“诗人”的名头混入诗词的队伍,甚至窃据诗坛的重要发声地位,衍生和推荐出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的作品,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是可忍孰不可忍!

标高和寡,难合时宜。每一个时代都自己独特的文化高峰,在汉有赋,在唐有诗,在宋有词,在元有曲,在明清亦有杂文小说,然时至今日,何以慰天下文人之心,何以系天下文人之情?当下诗词现状就像是得了冷热症的病人一样,热者,一部分传统国学热爱者召唤诗歌回归,哀鸣声声,其情切切!冷者,新文学时序下的新生代,对以诗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缺乏美的认知能力,故而产生距离感则再所难免,加之,恪守诗歌传统的引航人标高卓立,甚至孤芳自赏,常常自诩不凡,不愿俯首屈就,少数协会组织者缺乏胸襟,没有开门纳贤,招才引智,发展队伍,扩大影响的志向和情怀,而是“敝帚自珍”,“自掘坟墓”;在引导和发掘人才上“近亲繁殖”、“拉帮结派”,将原本就快成为一潭死水的诗词洼地还笼罩上一层“乌烟彰气”;其次是当下媒体留给诗歌的空间不大,主流媒体甚至是一些市级媒体在对诗词的刊发上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有的媒体甚至对诗词爱好者故意抬高门槛,不论诗的水平高低,只看写诗人的名头大小,有的媒体更是采取“圈定文化”政策,大大地打消诗词爱好者的积极性;再者是社会主导缺乏基础,认为诗词的实用性在减弱,往往把诗词的地位人为降低,这也是诗词发展不起来的瓶颈之一。

如何解决当下诗词发展存在的问题,那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做的事,那是广大诗人和有识之士的责任,对诗而言,笔者充其量不过是“李、杜”门下的“走狗”而已!既然,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还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看法,对当下的诗歌出路,我想只有回归诗词本体的表情言志,才是推动新时期诗词发展的必由方向。

俗话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来背书,虽然我不能确定诗歌将以何种面目、何种形式高调回归,但都必将回归!因为,这是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地需要,也是我们诗意栖居的生活需要,更是这个伟大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