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成军的头像

张成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4/01
分享

论文化自信贵在文人自觉

要谈文化自信,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我的理解是:“文化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的智性储存,是思绪状态不断叠加和延伸的产物。” 所以说文化就是人类作为高级智性动物在群体化活动中的归纳和总结,它是人类活动找见自我价值的一个航向标,是处理群居生活的智事法则,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会有意识加强文化符号的清晰化存在,推演文化在物演进程中的指向性作用,作为智性物种的人类,自觉衍生和总结文化的归属性与延展性,构建特有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思绪并作用于社会制度;这应该是文化自我保护的本能作用力在体现;这说明文化也天生具备排它性和侵略性。这也就不难理解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此,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往往容易被自己有意识地遮避而忽视其产生的放射效应,曾几何时经常在不同场合听到文化自信这个名词,街头巷尾,男女老幼者,言必称“文化自信”,但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它主要想传达什么样理念,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力?大家众说纷纭。的确,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将文化自信作为重要内容来阐述,可见文化自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说,一切的文化累积与衍化都是时间与空间对冲的结果。著名诗人、哲学家尼采曾要求自己:用艺术眼光去考察科学,用生命的眼光去看待艺术!所以文化思考才是文化的最终出路!清未的泥古学派与疑古学派的产生,正说明了如果文化缺乏思考就会僵化,就会走入死胡同!对文化生命的体悟在心而不在学,在思而不在习!学为获得,习为实践!

那么什么才是文化自信?道德经曰:可道非恒道。可名非恒名。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文化自信是一个可以表述的名,那么它的哲思作用力还是术的范畴和层面,不是回答唯心主义哲学三个终极追问的答案,也不是道的存在与作用。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文化自信?关于文化的概念我在以前的文章也有过表述,就不在重复。所谓“文化自信”,其实就是文化自觉的结果,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所以说是“文化自觉”催生“文化自信”;并作用于“文化自强”。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我觉得这还要从文化的属性和本质作用力谈起。

早先我在《论文化自信》①一文中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同时也提出了文化自信首先要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强的论题。传说仓颉造字“神鬼哀号”,可见文字的作用在于明法穷理,安神启志;是人类在社会活动找见自我价值的航向标,也是处理群居生活的“智事法则”②。曾几何时,文人的社会作用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聊笑中被弱化,失去了“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豪情壮志,在经济大潮中灭失文人本性,甘为“虚名”及“斗米”折腰,放“清流”于“酱缸”,或结党营私以文事之名取蝇头小利,或昏昏噩噩以文泄气发无名之牢骚;更有甚者,软化文人傲骨,崇洋媚外,奴颜事主,卑躬屈膝,开口则西方哲学,闭口则欧美经验,有的人连自己国家五千流传下来的国学连皮毛都不识,然而对西方的名家却能做到引经据典,甚至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者也不再少数,真正是食蛮夷之唾不嫌其臭,事洋人为主不以为耻;个别初识文事者,竟以笔作戈,戕害同胞不遗余力,以笔作帚,抹黑祖国不拘成法,真正是斯文扫地!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个命题。那是我们今天国人文化不自信的原因。我们有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中国在近千年人类文明发展中贡献为零、西方对当今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的儒家文化是腐朽落后封建糟粕的产物……..等等说法不胜枚举, 在此我们不作评判,我们先来看看近代史,1840年以来,因航海业高速发展带来交通的改变,致使因地理条件封闭形成中国秉承近千年的精致化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了巨大的碰撞,并产生了明显的优劣性对比效应,我们且把它叫中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较量!导致中国近百年屈辱历史的真实存在,因而催生了国内的仁人志士以无比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秉承历史使命,提出了“国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师夷长技以制洋”的救国思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著名的百日维新也就是史称的“戊戌变法”,结果以保守派胜利告终。国父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辛亥革命党人,主张彻底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共和制国家体制,“嫁接”的结果是演化成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曹锟等轮番登台“春秋称霸”群雄割据的局面,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悲叹。至此,国人彻底开始了“国学腾空,全面西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文"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开始了对中国千年国脉的“伐毛洗髓”,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简化,致使连我们今天的文章句式“主、谓、宾”都是西方的语法逻辑;至此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已经是彻头彻尾黄皮肤白血液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他们所谓的中西文化交锋取得了彻底性胜利。近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社会矛盾却难以消除,人民思绪开始紊乱,价值观发生偏移,环境污染,稳定的社会结构变得零乱,其根子就出在文化脉络的混杂。这是我们学习方法上的缺失,对待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批判上缺乏科学化思辨,西方文化的“代入”没有得到合理性的结果,植入中国这块土地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排异性”症状,我们才发现西方 “合约式”文化的前身其实是侵略性和无绪性的延伸,这也就不难理解孔子早在上千年就提出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了,我想这就是当前提出文化自信的目的所在。中国文化历来是兼容性大于侵略性,中国人历来是包容性大于排他性,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得到了很好的推证。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上日益彰显,中国核心文化的元素一览无余:感恩、友善、宽恕、自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千年文化传承与积累,智慧的中国人把文化已经化入骨髓,形成了以:道学修体、儒学致用、佛学安心的文化思脉体系。受新文化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一提到国学,不说是封建落后的产物就是说迷信,其实这些都是无知的表现,其实科学实用化、文明进步论从来都不是文化的本原;这是哲科体系下产生的命题,在这里不展开。其实稍为有点常识大家都会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只要一批判都是糟粕,一实用都是经典,打个比方;只要一提到“君为臣纲”那一定会有人说这是糟粕,但一提到: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那就成经典;一听到“父为子纲”,就会有人说这是糟粕,但一提到父慈子孝就一定是经典;一听到“夫为妻纲”就是糟粕,一谈到“夫妻和睦”就成为经典;在此不一一列举,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大家没有去深究,那就是“君为轻水可覆”的理论对冲作用没有引申。照抄西方的“契约式”理论不行,那是不是就要照抄传统文化思源;肯定也不对,那么什么才是中国传统国学的经典理论,我认为不外乎要具备解决三种关系的能力,即:自己与家庭,家庭与国家,国家与社会这三种关系;那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符合这个条件的;这是指导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和中庸的思想。是指导如何对待自身的修身克己的思想。但是要想回答唯心主义终极追问的命题还必要学习道家的基本哲理阴阳五行思想等,以及探究和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天人统一的思想,理清对冲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东方道派的“虚无主义”哲思,核心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理不展开梳理讨论,小民当遵从阙疑慎言而寡忧的原则。

保持文化自信,重启文化自觉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文化自觉根本在人。所以,要做到文化自觉必需首先要文人自觉。要做到文人自觉,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文人自觉,贵在明白“心”。何为“文人心”,古人常说:雅能吟唱千年,怀古念今;俗能察悉草木,品酒论茶。贫能举瓠樽而赏明月,行安世坦荡之清心,安贫而乐道;乱能挺三尺薄躯,挟无畏天地之傲骨,仗言为民请命;妙手可著巧文那是文人才能,铁肩能担道义方是文人德行,才是文人应秉承的那颗道心。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③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人,坚定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才是这个时代对文人的需要,只有明白这颗心,才能文中有物,“顺天应时”,不负这个时代的需要。

文人自觉,重在立下“志”。何以为志?意之所向为志。何为文人志?舞文卖墨,吟风弄月,此乃文人之雅好,非文人之志!屠狗功名,雕龙文卷,此乃文人之小技,亦非文人之志!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那么什么才是文人志,纵观历史,如浩瀚群星不胜枚举,既有“平时袖手谈心性、临死报国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烈之志,也有铁马冰河入梦来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泣血哀鸣,近者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壮志;更有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发出的:“用我的文房四宝打败反动派”的豪言壮语。言为心志,只有具备博大深邃的文人器识,才能在手无寸铁之时,依然可凭思想之锐刃犁破坚冰之地,运用逻辑的理性同向怀疑的目光,把为国为民服务的思想诗意地根植在最肥沃的中华大地。

文人自觉,难在强健“骨”。自古谈文人心性必取“建安风骨”,那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文人自觉的时代,就连唐代诗仙李白也写出了:“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千古名句;风骨一词主要大量用于评价魏晋人物及文章,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⑤而我所说地“骨”不仅限于这里的风骨;而更趋向对一个时代中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肯定,对文人以特洛伊木马的意识催生特有神秘悸动的哲思,穷天地宇宙奥妙,察四时轮替玄机。曾几何时一位文人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让我们热血沸腾,堪称时代典范,试问今天的文人有没有这样的气魄和牺牲精神,是谁?在哪里;曾几何时,一位诗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试问今天的诗人有没有这样的志向,是谁?在哪里?曾几何时有一位校长为了教学自由,一心投入教育,曾几度辞职,并诞生两杰出的宣言:《关于不合作宣言》和《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让无数人想长大后成为你,然而今天哪一位文人的奉献意识能做到如此,是谁?有多少?在哪里?曾几何时,那位写下天下第二行书的颜平原何曾想到今天的书法江湖会是如此风云际会!今天这个时代的文人价值观该如何体现,在这个经济、科技、军事高速发展的时代,文人该如何实现自己济世安民,明理智事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⑥必须要以史为鉴,强“筋”健“骨”,常怀报国之心,常思忧民之虑,时时敢担当,刻刻背责任,以文人之行正风气,以文人之笔书时代,以文人之心怀天下,当不负文胆之名。

感叹之余,以文记之,当图智者识之,迷者觉之,悟者行之,众人警之

注:①《中文信息》第八期政治与社会第285页。

②智事法则,科学化处理事情的办法。出自于《论文化自信》

③④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⑤引自百度对建安风骨的论述。

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