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成军的头像

张成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1/23
分享

砥砺前行 玉汝于成 ——记艺术道路上心灵孤旅的坚守者:张顺平 □张成军

关于艺术与人生的话题,现在看来并不新鲜。朱光潜先生在《与美对话》中这样说到: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不知顺平先生是暗合了这句话,还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理解艺术的。

“孤标傲世,不染俗尘”

顺平先生在艺术是有天赋的,正是凭看他非凡的天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成就了他的今天,他的书、画、印俱有造诣,先生家来自农村,进城后一直从事“字画装裱”生意,这也是他谋生的主要手段。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不像个生意人,他身上少了些生意人的精明,更不善于逢迎取巧、工于算计,他脸上永远保持着那份淡淡的笑容,但是他淡淡笑容背后的那份孤傲,又有几人能够体会;也许正如清代恽南田所说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所以顺平先生的画带有几分看透世事后的孤独与无奈,文人情怀的悲剧意识也许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浸入骨子里又挣扎出来的那份不屈,恰恰是他作品的感人之处。

正如一位知名艺术家在先生举办的徐州画展上表述那样:在当今这个“不看能力看名头、不看才华看出身、不看作品看师承”的社会,顺平能有今天这个成就不容易。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也许顺平先生在作画时流淌在笔下的浓、淡、枯、湿当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吧。那一花一叶、一山一水要表现的,正是藏在他心中那个无声无形、淡去色相、空灵悠远、静穆幽深的内心世界。

“根植传统,追随经典”

受先生之托,起先我是推辞的,因为我不懂画,盛情之下,我只好“盲人摸象”谈谈自己的感受,好在当今这个社会是包容的。

我看先生的画,已烙上了传统的印记,他的画除了承续寄萍老人的笔力苍劲、孤涩烂漫之画风外,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胎息于传统,他的画从审美上说:既有宋元的尚意、也有晋唐的尚韵;从笔法上论:既有古人的就简、又有当代的写实。“学然后能知不足,取当尽其所能”,在这点上先生是清楚的,所以这几年他北上南去、月下灯前,吃了很多人没有吃的苦,受了很多人没有受的罪。用他的话概括:如果我不是在画画,就是一定在读画论,如果不是在读画论,那一定是在思考,如果不是在思考,那一定是在梦中与古人论画。虽然他是开玩笑说的,但是我是相信的,了解他的人也是相信的。这几年,他一直在深挖着传统、追随着经典,他上溯敦煌壁画,下承明清中堂;南写天涯海角,西画大漠孤烟,取八大之悲愤之意,受渐江度人金针;上千次的临摹,几万小时的苦修,成就了他今天艺术事业;正如佛语云: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我看来,顺平先生的画虽不至“气韵生动”之境,也当有“骨法用笔”之力,最不济也当具“"应物象形”之功。其实要说的话很多,但和先生的画比起来,语言还是苍白了一点,口说无凭,有画为证。

按照常规,画论的最后当写一些意见、建议或不足,但是我不想写、也不敢写,我们还是对这样一位在艺术道路上孤独行走的艺术家保持着一些敬畏吧,这也算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因为我相信他会走得更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