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兴甲的头像

李兴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1
分享

最远的距离

最远的距离

 

最远的距离,并非人生旅途的一段时光,它是磨砺人生的锻刀石,是追逐梦想的加速器,是多彩人生的调色板。

——题记

这段题记算不上警句名言,也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对我来说,它却是我人生几十年的深切感悟和生活写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两句铿锵有力的诗句,曾激励过多少代中华儿女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而拼搏。几十年风雨人生路,大都已忘却,但往往那段苦难的日子,是人们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如今,每当我想起屈原的这首诗,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令我荡气回肠的往事。那漫漫求学路,艰辛而崎岖,始终令我魂绕梦萦、感慨万千,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是我为人生、为理想而顽强拼搏、上下求索的真实体验和见证。

我从孔子的诞生地——尼山走来,踏着圣人的足迹,虽未曾“周游列国”,但却从上学一开始,就学会了长途跋涉,历尽了艰辛。

上小学时,学校离家五里路,每天要来回四趟,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相对于七八岁的小孩子,是有些艰难的。然而,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这并不是最艰难的。最困难的是饥饿与贫穷,记得总是在放学时,就已经饥肠辘辘了,但也只能强忍着。家里无钱给我交学费,为了5元钱的学费,母亲还要去借人家的。为了贴补家用,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捉蝎子、挖药材、放羊来换钱,以便使自己的学费有着落。

小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重点中学,是那届我村唯一一个考入乡重点中学——尼山乡中学的。

当时的颜母庄小学汇集了颜母庄、东官庄、西官庄三个村的学生。我们班一共五十多人,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在家帮着大人种地、割草、喂猪、放羊,少数人只能到联中继续就读,联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很差,在那里上学的学生考上高中的希望很渺茫,只是希望能混个初中毕业证而已。因此,相较于同村的其他同学,我是幸运的。

尼山乡中学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是尼山乡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所谓“最强”,也是相对而已,与邻县、邻乡镇相比,还是差了许多。学校离家二十多里路,我那时刚刚12岁,仅有1米4多一点,在别人眼里完全是一个“小不点”。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步行上学,上学的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路上布满碎石、泥土,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途中既要翻越颜母山、尼山两座大山,还要淌过尼山水库的支流——黄土河,从学校走到家,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学习,只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的宿舍建在尼山脚下,是一排排的石头屋,屋里没有床,是用水泥砌成的台子,7、8个人挤在一起。这些房子构造的最大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天,宿舍奇冷无比,外边有多冷,屋里就有多冷;夏天,蚊虫肆虐,往往使人无法入睡,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晚上睡觉时,床上不时爬上蝎子、蜈蚣之类的不速之客,令人毛骨悚然。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只供开水,每周日从家里带一包袱地瓜干煎饼、一罐子咸菜,够一个星期的生活所需。冬天还好些,可以带点炒菜,如自家地里生产的白菜、萝卜之类的,但夏天就不行了,时间长了,炒的菜就馊了,只能带些腌制的咸菜,搁得时间长久些。每天的伙食就是吃地瓜干煎饼、喝白开水、吃蔓菁咸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初三。初三时,由于包产到户,生活有所改善,能吃上白面馒头了,冬天可以带些玉米面到教师食堂熬玉米面糊糊喝,感觉太幸福了!

如果说学校里的生活是清苦的,那上学路上,更是充满了艰难,甚至生命危险。为了节省路程,冬天,我们同村的几个学生,往往不顾家长的反对,选择抄近路从封冻的尼山水库冰面上走,走在冰面上,稍不留神,就会摔个“仰面朝天”,如果遇到天暖冰面变薄的话,就有可能掉进冰窟窿里而葬身鱼腹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有些后怕。除此之外,寒冷也是致命的。常言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最冷是初晴的早晨,我们几个人穿过尼山水库后,走在空旷的山路上,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上背着几十斤的行囊,包括一周的口粮和书包。记得我有一次走到学校时,两只耳朵都已经冻得生硬,毫无知觉,听大人们说,这时候千万不能动,稍微一摇就会掉了耳朵,等到第一节课下来,两只耳朵都出奇地肿大了一倍,同学们都吓得惊讶不已,然而,疼痛这时候才刚刚开始,到了中午,两只耳朵都变成两只硕大的水泡泡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一二次而已,那是经常性的。夏天,是多雨的季节,家里穷买不起雨衣,我总是穿着爷爷留下的蓑衣去上学,穿着那个时代早已被淘汰的雨具,常常被同学们耻笑。但就是这样的雨具,也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件像样的雨具呀!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羞耻感,而是拼命地学习,总是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没有像样的雨具不能阻挡我对知识的渴求,同样,洪水也阻断不了我的求学梦。记得我上初二的那年夏天的一天,暴雨下了整整一天,河水暴涨,雨刚刚停过之后,我们几个人就上路了,走到黄土河边,没有丝毫的犹豫,认为像平常一样可以过去,就手牵着手过河了,但是,由于刚下过雨,河水浑浊、水流急、水位深,到了河中间,便分不清东西南北,被洪水冲倒了,冲散了……幸亏大哥及时赶到,把我们救起来,不然就命丧黄土河了。

在尼山乡中学的三年,是艰苦的三年,是奋斗的三年。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缺乏英语教师,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姓齐,当时二十多岁的样子,高中毕业,是学校招聘的民办教师,教课水平一般,关键的是他还有口吃的毛病,英语发音相当不标准,以至于我上了高中,英语成绩与城里的学生相差一大截。

这个所谓的乡重点初中,在我们那届学生毕业那年,竟被“剃了光头”。无奈,我只好选择复读,但偏偏那年曲阜县实行学籍制度,不让复读,怎么办?回家种地当农民是唯一的选择,可我不心甘。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临近的邹县田黄镇中学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在田黄镇中学复读的一年里,我收获颇丰。这里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敬业精神很强。印象很深的有代数老师王红,上课时,他也从不带讲稿或备课本,仅带着几支粉笔,侃侃而谈,仿佛他脑子里容纳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般,不知疲倦的在黑板上纵横驰骋,很多深奥的问题,经过他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都能理解消化吸收。还有英语老师李承环,那漂亮的板书、标准的口语,都令我着迷。我像一个饥饿的乞丐如饥似渴的贪婪的吸收着。还有滕亦华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风气很正,老师们心无旁骛抓教学,抓质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氛围与温暖。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提升。

可惜好景不长,因我的户籍地属于曲阜县,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于是,临近中考的一个月,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尼山乡中学。

那个时候,对农村孩子来讲,只有考上学才能跳出农门,才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境。初中毕业后,都喜欢考中专,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吃国库粮,就跳出了农门,如果被高中录取,还要再上三年高中,参加高考,如果高考落榜,就意味着还是农民,辛辛苦苦付出就会付诸东流。而那时,偏偏先考录一中,一中录取完,再录取中专生,于是,出现了“留分”的怪现象。所谓“留分”就是故意留一、两道题不做,估算着不够高中录取线而正好够中专录取线即可。我就是由于“留分不善”而被曲阜一中录取。这就意味着三年后,要参加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

十六岁那年,带着些许懊恼和遗憾,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来到了曲阜一中。

初到县城,对县城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小时候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也就是乡镇的集市了。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初到原西县城上学一样,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这是从穷乡僻壤来到一个大世界。

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城。当时县城给我的印象就是大了很多的乡镇集市,满大街录像厅、游戏厅、歌舞厅,耳边传来千百惠演唱的流行歌曲《走过咖啡屋》: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悦的序幕……

那时受港台片的影响,县城内到处可见穿着喇叭裤、留着“爆米花”发型的小青年在游荡。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沥青味道,从小在乡村泥土味中泡大的我,对此很不适应。

一中在县城繁华处,石砌的大门右侧悬挂着“山东省曲阜一中”的白底黑字的牌子,进入大门是一个圆形的花坛,花坛中央的亭子上摆放着雷锋的雕像。花坛的西侧是大礼堂,能容纳上千人,是学校开大会、重大节日期间搞活动的地方,大礼堂的后面是操场和篮球场,花坛的后面是教师办公楼,办公楼的后面是学生宿舍楼。花坛的东侧是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

教学楼共有三排,最前一排是初中部,后两排为高中部。高一级部教学楼在第二排。报道入住后,我便来到教学楼,我所在的高一·三班在二楼东头,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尽头便是了。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抬头看到几排明亮的日光灯悬挂在教室上方,终于不用汽灯了。

在一中求学的日子里,我首先要克服的是路途的遥远和孤独。我的家乡离县城最远,骑行需五个多小时。

其实,最远的距离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心灵的孤单和实现梦想的艰难。上学路上孤身一人,冬天,骑行到半路就已经天黑了。在崎岖的山路上,四周黑黢黢的,万籁俱寂。这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内心的恐惧难以形容。对我这个农家子弟来说,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但梦想实现起来是何等的艰难!

为节省时间和减少来回路途的奔波,我每两个月回家一趟。回家带够两个月的生活费。学校食堂有时候要粮票,有时候要换成面粉,有时让交小麦。要粮票还好,便于携带,如果交面粉和粮食就惨了,自行车后座上捆绑200斤重的面粉或小麦,骑行70多里的路程,其中20多里是山路,需要跋山涉水,从家骑行到学校仅在路上就需要花费5个多小时,途中需经过尼山乡、南辛镇、息陬乡、防山乡、小雪镇、城关镇六个乡镇,经过的村庄就更多了,大约有40多个。这对于我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是多么的艰难啊!好在有家人的支持,二姐辍学到曲阜县城打工挣钱供我上学,为了省钱,她在咸菜里加盐,以便每顿饭少吃一点。哥嫂和大姐专程骑自行车到学校给我送面粉、送小麦,有时候路上遇到开拖拉机的好心人会顺道送上一程。

高中时代的生活是清贫的。学校有食堂,有炒菜,也不贵,才一、两毛钱一份,但我舍不得买。是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供我上高中,几乎倾注了全家人的心血,我不能再让家人为我付出了。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时光里,我没买过一次食堂的菜,每顿饭只在食堂买两个馒头,打壶开水对付我那饥肠辘辘的胃。每逢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的吃着食堂的菜时,我只有吞下口水,默默的躲在角落里,就着咸菜啃干硬的馒头。高三的时候,为了增加营养,备战高考,才舍得在学校食堂打一份最便宜的菜。有一次放学回家,骑行到南辛镇,这时离家还有30多里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一摸裤兜里仅剩一毛钱,刚够买一根油条。路边恰好有家卖油条的,正要收摊,我连忙停下自行车,喊住摊贩。狼吞虎咽吞下这根硬邦邦的油条,体力慢慢恢复了些,才坚持骑行到家。

路上的寂寞、劳累慢慢的被我征服了,但水土不服又差一点要了我的命。

有天夜里,我突然腹泻,伴随着发高烧,直至昏迷后被同学们送进一家小诊所。

躺在诊所的病床上,我有种濒死的感觉,好像自己的身躯不是我的了,我的灵魂钻进了一条幽暗狭长的、没有边际的隧道……迷迷糊糊的听到一个声音:发高烧40多度,已经脱水了,必须马上灌肠……随后,我又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一早,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孤身一人躺在病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洁白的床单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活着真好!慢慢坐起来,感觉好多了,结账出院时,大夫对我说:“你现在身体虚弱,最好呆在这里观察静养几天。”可是,呆在医院就得花钱啊,我从家里仅带来这个月的生活费,所谓生活费就是刚够从学校伙房买馒头的钱,连菜都舍不得吃,我哪有闲钱看病啊!

农家孩子吃苦惯了,哪有那么娇气!我毅然走出这家诊所。这时肚子也有了一丝饿意,看到路边一家早餐店,油条在锅里翻滚着,冒着丝丝香气,几个农民工正围坐在一起,吃油条、喝辣汤。我便学着他们的样子,花了5毛钱,要了一碗辣汤、三根油条,有滋有味的吃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辣汤吃油条,我这个平常都是地瓜干煎饼填充的肚子,第一次得到油条的光顾,我的味蕾得到快感的满足,不由自主的“吧唧”了一下嘴,哎呀,真香!感觉太幸福了。

当我来到教室,发现自己的座位已经被一位城里的学生霸占了(那时候排座位是根据学习成绩)。我来到我的座位旁,他竟故意装着没看见,没有一丝相让的意思,心安理得的继续坐在原本属于我的座位上。我只好坐在最后一排,既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又听不清老师讲的内容,学习成绩大受影响。

好在一中的老师都很敬业,不论城里还是农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我这位农家子弟感到非常欣慰。

校园,是整个社会高低贵贱之分最淡薄的地方,允许低微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纨绔习气的富家公子、权贵小姐,他们与你别无二致,每天上课、打球、尝路边美食。但毕业后,那个曾经什么都不如你的世家子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你需要穿过办公隔间和长长的走廊才能去见他。

那时候,农村学生经常受城里学生欺负,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也勾结一些在校生到学校滋事,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班两个同学就曾经为争一个“班花”在教室里大打出手。

面对这些困难,我也曾想放弃,但每当脑海中浮现父亲那佝偻的身影,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怎能轻易放弃呢?只有以优异的成绩和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念,来报答所有关心我的人!

高中三年是炼狱般的三年,不仅要经受路途的遥远、贫穷的折磨、心灵的孤单,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如果考不上大学,10多年寒窗苦读就将付之东流,更可怕的是,于我来说,意味着又回到原点,回到那偏僻、落后、愚昧的小山村,像父辈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农民。我并不歧视农民,因为我祖祖辈辈就是农民出身,一个人的出身是没办法选择的,我怎会嫌弃自己的出身?是的,我生来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注定要靠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是多么羡慕城里的同学啊,他们无需像我一样劳累奔波70多里山路,无需像我担心如何填饱肚子,他们一出生就享受到城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当时的我无暇考虑这些,我考虑更多的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否则我如何面对我的父母?面对那么多亲人为我的付出?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越想压力越大,临近高考,我失眠了。1990年的7月,对我来说,注定是一个黑色七月。三天的高考,我接连三天三夜没睡着觉,躺在床上,只觉地天旋地转,呕吐难受。好不容易坚持考下来,我整个身体像虚脱一样,灵魂出窍,仿佛不是自己的。

结果可想而知,我落榜了。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我像一个犯了大错的孩子,灰溜溜的躲在家里,茶饭不思。与此同时,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冷嘲热讽也不时传到我的耳朵里:

“不是那块料,就干脆回家种地得了,白糟蹋家里的粮食。”

“你以为是天上的文曲星,穷山沟里能飞出金凤凰?”

“考不上大学,他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我心里难受极了,要怨就怨自己不争气,要怪就怪自己不够努力。痛定思痛,我决心趁暑假期间好好的干农活,尽最大努力,弥补一下对家人的亏空。

此时,家人给了我最大的安慰。父母不心甘,特别是母亲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跳出农门,一定会出人头地。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复读!”母亲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了我复读的力量,父亲无言,只是默默的、永不停歇的干着地里的农活,他是以实际行动告诉我,要脚踏实地,不要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父母的支持给了我复读的勇气,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作为出身寒门的农家子弟,我们一出生就没有城里人的优越感,我们没有享受到城里人享受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没有城里人的诸多生活便利条件。但“乡下也有灵芝草,城里也有牤牛墩。”我们有吃苦耐劳的韧性,有强烈的摆脱目前困境的愿望。

是的,人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并不感到那是艰难,而往往会在那样的环境中迸发出一种欲望,一种求生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我们坚定地走下去的动力。而且,往往是在一种艰难的环境中,会产生一些克服困难的灵感,这灵感虽然不会一下子改变现实困难,但却会形成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它将指引人们改变命运,变革现实,甚至将生命升华,走向辉煌。

带着满满期待,带着伤痕累累,我又回到了曲阜一中,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重复着炼狱般的生活。

复读的那年,压力更大。曲阜一中只招收一个复读的文科班,共80多人,而要求复读的学生多,竞争非常激烈。我能复读,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高三的班主任张永申老师,张老师教我的语文,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对学生情同父子,是我喜欢的一位老师。也许是张老师对我的境遇非常同情,也许他认为我值得复读一年,在他的坚持下,说服了复读班的班主任老师,我得以进入了复读班。

复读班的班主任韦良华老师,那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是退休后被学校返聘的。韦老师不代课,但他有着丰富的当班主任的经验。复读班的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更大,思想包袱更重。韦老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化解学生的思想压力,使沉重的、压抑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更愿意在这种氛围下学习。

一年的复读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又到高考时。这一次,我信心满满,经过了三次摸底考试,三次模拟考试,我都在历年录取线以上,如果不出意外,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

那时高考还需预选,通过预选,我们班里80多个学生,有20多人没有达到预选资格线,这20多人辛辛苦苦复读了一年,最后竟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是多么的残酷啊!

三天的高考、六门学科顺利完成,我感觉良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门学科考完,都有这科的任课老师在考场外等候,给我们增添信心,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这是曲阜一中的特色。数学老师姓薛,当时已经60多岁了,门牙已经缺失,说话跑气漏风,老家是江苏丰县的,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冒着炎热的天气,仍坚持在考场外迎接自己的学生。考完数学,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了他,他问我:“考得怎么样?难不难?”“我说,能考100多分(满分120分)。”他满意的笑了。最后成绩下来,我的数学成绩是107分,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

没有了第一次高考的紧张、失眠、郁闷,代之而来的是轻松、愉快。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感觉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外面的柏油马路也仿佛没有了令人讨厌的沥青味。在考场外,大哥已推着自行车早早的等待,等着接我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坐在大哥的自行车后座上,只感觉到兴奋,没有沮丧。看见我情绪高涨,大哥也受到了感染,脚下生风,漫长的路途不再漫长。以往需要骑行5个多小时的路程,这次用了4个多小时就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剩下的只有等待。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随着家人下地干农活,翻秧、锄草、浇地、施肥。在烈日的暴晒下,我原来白嫩的皮肤由白变红,再由红变黑,身体也愈发健壮了。

等待是煎熬的,等待发榜的日子更是煎熬的。8月25日,是公布高考成绩的日子,那时交通闭塞,通讯不便,村里没有电话,我和大哥骑行到三十多里外的南辛镇政府一个亲戚家里,找到一个公用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班主任韦老师熟悉的声音:“你考上了,考了485分,超过专科录取线24分,仅比本科线少了4分,被济宁师专录取了,明天来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吧。”

放下电话,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站在一旁的大哥着急的问我:“你到底考上没有?”我说:“考上了,明天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大哥喜极而泣:“终于考上了!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第二天,我骑行70多里来到曲阜一中,见到了久别的老师和同学们。经过交流才知道,我们那个班算上高中中专一共才考上7个人,80多个人呢,一共才考上7个人,而我是这7个幸运儿之一,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难,难于上青天啊!接下来是学校安排的照相留念,要把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的照片摆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这也是曲阜一中的传统做法,一来,为了表彰,二来,为了激励后人。

感谢高考,使像我一样的众多寒门学子能走出大山,跳出农门,使我的人生有了出彩的机会。

别了,曲阜一中!别了,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别了我那艰难而遥远的跋山涉水求学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信念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不畏坎坷,不畏路远,不断努力奋斗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15年艰难困苦的求学路,锻炼了我的恒心和毅力,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作风,塑造了我坚忍不拔的品质,也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使我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人生的航船是没有铁锚的。即便是挣扎在惊涛骇浪中,我都不曾放弃、不曾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人生的路有尽头,求学的路却是无止境的。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但学习也是快乐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坚持学习,终生学习,常学常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知道,我的求学之路还很长,有更多新的知识等着去探索,去掌握。我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学下去,我坚信这个时代需要学习,需要知识,我更相信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人生的命运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2年6月第一稿,2019年6月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