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兴甲的头像

李兴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6
分享

此心安处是故乡

李兴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只要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一个人,想起她的诗,想起她诗歌里那些传奇的故事。她的笔名叫三毛,很多人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但,一个三毛足以让我们每个人铭记。

初识三毛,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有次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叫《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里面有句话我感受至深,一直到现在都清楚的记得“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是啊,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

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大文豪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多次被贬,在他的众多诗作中都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他无论顺境与逆境都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好友王定国被贬岭南,一个名叫柔奴的侍女陪伴王定国走过了人生艰难的岁月。苏轼在迎接王定国归来的酒席之上,见到了柔奴,就问她这几年旅居岭南的生活,可有怎样的感触,柔奴非常沉静的回答,“吾心安处,便是故乡”。听了柔奴这样的回答,苏轼感觉非常震惊。苏轼觉得自己经历了这样多的事情,竟然还没有一个侍女看得开。因为在他的人生当中几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有过这样的境界。无论在哪里,他总是心中都是悲苦。他悲苦的是自己人生命运如此坎坷,是自己的人生挫折怎么如此之多,是自己怀才不遇,是自己面对人生如此多的困境,总也找不到理想中的境界。听了柔奴的话,苏轼觉得之前郁积在心里的烦闷豁然开朗。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送给柔奴。柔奴的想法无疑是一种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无论身处何地,“此心安处是吾乡”,既来之,则安之,心之所安,便是故乡。苏轼的这首诗与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相比,也许并没有特别的出众,但柔奴的一句话,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种豁达之情,的确让人感动。

用随心所欲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态,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都想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眼睛的可贵,在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颠倒,或是将它们混成一团稀泥,那样上苍给我们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负了。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终究要自然的消失。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岁月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人活着是一份责任,不单单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的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里。每一天,活的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干好,就无愧于天地。

我想,三毛一定是为了寻找快乐而结束痛苦,我们始终相信,在那个世界里,她一定是回到了属于她自己的撒哈拉,回到了她一生最快乐的日子,那里有荷西陪伴,那里有爱的阳光。

汪国真说:“撒哈拉沙漠很大很美,她一定是迷了路了,再也走不出来,她迷路的那天,并没有下雨,可是很多人的心,都被淋湿了,从此,雨季不再来。”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