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兴甲的头像

李兴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9
分享

乡村风景

乡村风景I作者:李兴甲

黄昏的乡村小道上,铺满了细碎残阳。玉米秸秆披着一件件柔软的金黄绸衫守候在寂静的乡野,田野间蛙儿鸣,虫儿唱。还有那青青草地上等着归家的牛羊。茅草房屋顶的缝隙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总飘着浓浓的香味。

这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乡村,是我念念不忘的乡愁。也许心中一直有乡村情结,当单位动员下派驻村时,我毫不犹豫的第一个报了名。

深秋,霜降。露重霜凝,又是一年枫叶红。我下派到离县城几十里远的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欢送仪式,我独自悄悄地收拾好行囊,像当初离开农村远赴城市求学一样,不忘初心,去追寻来时的路,去追逐美好的梦想。不同的是,那时候是逃离乡村,这次是拥抱乡村。几十年过去了,乡村是否变了模样?是否还接纳我这个曾经匆忙“逃离”乡村的人?

我不会开车,如何去呢?有点犯愁。这时,爱人自告奋勇地说:“我开车送你吧。”我求之不得,欣然同意。

爱人导航出一条最佳线路,沿着曲曲折折的柏油路,车窗外一晃而过的一排排的杨树早已脱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唯有一行行的柳树尚存些绿意,倔强地站立在道路两旁,又迅速地逃离我的目光,只留下模糊的身影……

城市渐行渐远,乡村的形象愈发鲜明起来。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很多农作物都已收回家,只有那些玉米秸秆像列队的哨兵守护着乡村,守护着荒芜的田野。

村庄的南头就是我所驻村的村委会。村委办公室不大,是一个起脊的平房,共有十多间房子,中间一个大屋子堆满了快递邮件,显得有些杂乱,西头一间是村支部书记办公室,屋内凌乱不堪;紧邻的一间就是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地方,一间不足20平方的屋子,白色的墙壁有许多污渍,墙角还有几处残留的蜘蛛网,地面铺着白色地板砖,屋顶极高,显得很空旷,北面有两个极小的窗户,像碉堡的枪眼。室内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桌而已,铁制的床上铺着黄绿色的军用被子,好像已被人用过,显得有点脏,屋内有股刺鼻的气味,没有暖气,没有空调,阴冷阴冷的,好像多年未曾住人,与单位舒适的办公室和温暖如春的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好似雪夜看守草料场的林冲,瞬间有种被发配的感觉。

村支部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庄稼汉,脸庞稍黑,个头不高,说话不疾不徐,走路不紧不慢,看样子是个老实人。

稍作安顿,送走爱人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到村内走走逛逛。

行走在村庄内,往日记忆中的村庄早已不见了踪影,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或者崭新的砖瓦房取代了以前的石头房、泥坯房,那些曾经的老屋成为难得一觅的文物。如同全国众多乡村一样,村内静悄悄的,很难寻觅到人影,即使有人,也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在村内继续行走,忽然,一个家庭式手工煎饼加工作坊吸引了我的目光。煎饼的香气牵引着我的味蕾,走进院子,只见一位模样俊俏的村姑正在鏊子上摊煎饼。鏊子大小如同一口大锅盖。与传统的手工不同,她使用的是半机械化的工具,鏊子的上方挂着电机带动旋转的一个针管,面糊从针管里缓缓流出,均匀地洒在鏊子上。烧的是蜂窝煤。村姑不停地用“篪子”将面糊摊开,直到覆盖了整个鏊子。然后轻轻地揭下来,一张大大的圆圆的煎饼就做成了。

习惯了城市里机器加工煎饼的场景,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免受许多劳累之苦,这种久违的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煎饼是鲁西南地区的主食之一,因储藏时间长,抗饥饿而深受乡亲们欢迎。我就是吃着地瓜干煎饼长大的,所以对煎饼有着特殊的感情。十三岁那年的秋天,我肩负着父母的期望,背负着几十斤重的煎饼包袱,手提着咸菜罐子,徒步往返离家几十里远的崎岖山路上,煎饼陪伴我走完了那漫长的求学路,走过了我的少年时光。

俗话说:棒子(玉米)煎饼卷辣椒,既解馋来又上膘,还治感冒和发烧。这话说来并不夸张。摘几个青辣椒,放在火上一烤,接着抓把盐一并放进蒜窝里,捣碎了,再倒点香油。然后在煎饼里抹上厚厚的一层,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头上冒汗了,嘴里直唏唏,就是不舍得放下。

当然,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煎饼的吃法还有很多种,如煎饼卷豆腐、卷海带丝、卷肉丝、卷油条、卷菜豆腐、卷山野菜、卷咸鱼以及其他各种各样菜肴。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卷进去。最经典、最普遍的吃法,当属煎饼卷大葱了。拿一大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辣的豆瓣酱或面酱,鲜嫩、水灵、味道十足。

正所谓“樱桃好吃树难栽。” 摊煎饼不仅是个力气活,而且还是技术活。好的煎饼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面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恰到好处,火大了,煎饼就糊了;火小了,煎饼就发硬、口感不好。

农活忙完,一入冬,人们就开始准备了。首先要准备好烧柴,诸如杨叶、农作物秸秆之类的,田野里到处都是。这时候,大人孩子齐上阵,到田野里拾柴禾、串杨叶。分田到户后,一般都用自家地里的玉米秸秆、棉柴秸秆等,再也不用到处拾柴禾了。男人们开始拾掇鏊子、篪子、油擦子等工具。用泥巴砌垒锅灶,将鏊子置于其上,往灶膛里添柴草燃烧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见煎饼历史悠久。家庭主妇手持用来推动面糊子的工具,家乡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团状的面糊滚动地摊在整个热鏊子上,然后用篪子从外至里均匀推平,面糊如同薄薄的一张纸附着在鏊子面上,轻轻一揭,一张煎饼便做成了。然后用油擦子擦鏊子,防止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鏊子连续使用四五小时,要停下来凉一凉,不然煎饼就摊不成了。一整天下来,家庭主妇们累得腰酸腿疼,甚至胳膊不会打弯了。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很快会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储存很久。

“趁热吃吧。”我的思绪被男主人热情的招呼声打断,他一边递给我一张新摊的煎饼,一边将一摞加工成形的煎饼整理打包。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口中得知,纯手工加工出的煎饼与机器加工的煎饼相比,更多的保留了煎饼的原汁原味,软硬适中,口感好,又有嚼头。小俩口一天最多加工一百斤,主要是给超市送,现在供不应求。

我尝了尝,有种与儿时吃过的煎饼不一样的味道,这种味道与机器加工的煎饼也不同,究竟是哪里不同,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任何珍馐玉馔所不能带来的味道。

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存空间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但越是优越的生活环境,越是养尊处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是有害无益。大道至简,生活返璞归真。人们越来越向往一种田园生活,远离喧嚣,远离名利,不再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疲于奔命,追求人生旅途上“静观万物皆自得”的境界,寻找一份平平淡淡的生活,体会宁静生活带来的乐趣。

返璞归真是在大彻大悟后的一种高级人生态度,更是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这不仅是小小的手工煎饼带给我的启示,更是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想,为了这煎饼,我还会再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