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山东,齐鲁故国,礼仪之邦,极重文化。但不知为何,为孩子起名字却很随意。
据说孔子的儿子出生后,家人让圣人给儿子起个名字,恰好有人给孔子送了一条鲤鱼来,于是圣人随口说,就叫“鲤”吧。这么大一圣人,给自己第一个孩子起名字,这么不庄重,简直有点像开玩笑,也太随便,太不负责任了吧!他是亲爹吗?
现在,好多初为人父母的,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早早开始备课了,男孩叫什么,女孩叫什么。自己没文化的,还要备上礼物,请有文化的人庄重赐名。起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很能牟利的职业。有的人家愿意花成千上万的钱给孩子起个如心的名字。
孔子给孩子起名字为什么这么随便呢?还是说圣人之用心,我等俗人难以理解。我以为是后者。“鲤”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寓意。小时候过年(现在有的地方还有),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一幅年画,上面画着两个可爱的胖娃娃,他们各自或抱或骑着一条肥肥大大红鲤鱼,特别喜庆,特别给人以富足之感。胖娃娃代表着人丁兴旺,红鲤鱼象征着富裕、喜庆、年年有余。这不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美好的祝愿吗?再说,“鲤”不是永远都是鲤,传说越过了龙门的鲤就会化成龙。原来圣人之良苦用心在此,他也是望子成龙呀!可是,叫孔龙好像不太合适,干脆含蓄一点,就叫“孔鲤”吧。由此看来,圣人也有俗人的一面,只不过人家俗得深沉了一点,有情趣了一点,但这一点不也很可爱吗?
孔子本就是个率性之人,可爱之人。圣人的光环是别人加给他的,他自己并不承认,“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尽管在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弟子们就称他圣人、仁人,但他却谦逊地否认。不过在今天看来,能够一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的确确可以算得上超凡入圣了。
由此, 我又想到了圣人的名字。孔名曰丘,初看这个名字,简直比“鲤”还无理!这么伟大一圣人,生在巍巍泰山之下,汤汤黄河之滨,怎么能叫“丘”呢?何谓丘,小土山也,小土堆也,既小且土!这是人名吗?
其实关于圣人姓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孔子是鲁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丘”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
原来如此,圣人之名原来是天赐的,吾辈俗人岂能窥得天机。
细细想来,孔丘之姓名,极不一般。姓和名要相得益彰才有味道,反之则大煞风景。“丘”若加其它姓,如张王李赵之类,皆俗不可耐,唯加一“孔”姓,却柳暗花明,妙不可言。为何?前文说了,丘,小土山也。孔者,窍也,洞也,窟窿也,眼也。无孔之丘,就像没有眼睛的小雪人,呆板,庸俗,死气沉沉;丘有了孔,则有了眼,开了窍,生机立现,可爱之至。
试想一下,在泰山脚下的中原大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丘,睁开了眼,开了窍,他开始用这举世无双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看世间万象,慢慢地看成了中国文化的泰山北斗。这实在是中国之大幸,世界之大幸。试想,没有了孔子的中国该是怎样的野蛮粗俗,没有了孔子的世界该是怎样的无聊无趣!
唐人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一“丘”,因为前有“孔”字,而有了仙气而光耀千古。由此观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必为一雅人也,必为一可爱之人也。今日为人父母者当如是!诚如是,则子女幸甚!中华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