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鲁迅先生是我走上写作之路的领航人,再过几天,就是先生的诞辰日,谨以此文纪念先生诞辰140周年,在我的心中,您永远是一座妩媚的高山。
一位可爱的文友,读了我的文字,看了我的笔名——妩媚青山,把我当成了一个温婉漂亮的女子了,多好玩。
估计不光这位文友,好多读者可能都会误会,说起来,这可不怨大家,怨只怨起这名字的人——我自己。如果我给自己起名巍巍昆仑,或者什么人猿泰山之类的,估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为了澄清误会,以正视听,笔者觉得有写一篇文字的必要了,说说我这名字的由来,如果看完之后,大家觉得这名字还不合适我,那我今后就改名“人猿泰山”,但是又担心这个名字涉嫌侵权,叫什么好呢?真愁人啊!
难怪鲁迅先生一生给自己起了180多个名字,看来他老人家也常常为姓名所累,以至于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鲁迅姓什么,真实名字叫什么。
前几天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老年的爱憎》,里面有这样几句:鲁迅是反对这种通达的。《祝福》里鲁迅的本家叔叔堂上对联的下联写的便是“世理通达心气和平”,鲁迅是对这位讲理学的老爷存讽刺之意的。你看,连汪曾祺先生都误认为《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叔叔,忘记了《祝福》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是鲁迅先生杜撰的。
笔者在教读这篇小说时,经常有学生把小说中的“我“当成鲁迅,把鲁四老爷当成了鲁迅的本家。这也说明,鲁迅的小说太贴近生活了,以至于那么多的人弄假成真。
有人可能会疑问,鲁迅先生为什么非叫他“鲁四老爷”,为了避免误会,何不叫他“赵四老爷”、“钱四老爷”“孙四老爷”之类?我想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文学作品忌讳重复,哪怕是姓,国人对其很敏感。鲁迅先生之前的作品《阿Q正传》里面已经写过赵太爷赵秀才、钱洋鬼子之类的,《狂人日记》里也写了赵贵翁,《风波》里被“七斤”骂“贱胎”的叫赵七爷。估计当年这些作品问世的时候,赵姓读者心里上肯定不太痛快,他们心理肯定会嘀咕,姓鲁的这家伙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专跟我们姓“赵”的作对,是上辈子欠你们家钱没还?还是哪个姓赵的欺负你老婆打你家孩子了?
你看,写者无心,读者有意,当一个作家,确实挺不容易,糊里糊涂,不知就把谁得罪了,没办法,生活中有些人就喜欢对号入座。
其实,鲁迅先生自己也吃过这样的挂落儿。当年,唐弢先生写了一篇文,招来了不少谩骂,但骂的对象都指向鲁迅先生,骂人的人误认为那篇文是鲁迅写的,因为鲁迅也姓过一回“唐”,用唐姓笔名发表过文章。
所以,你看,国人在这方面的嗅觉多灵敏。为了避讳,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就让四老爷姓“鲁”了,我写我自己骂我自己还不行。就像郭德纲和于谦说相声,故事里面经常挨骂的,常常被糟蹋的,都是于谦的父亲和媳妇。没办法,说别人,人家也不干呀。但明白人都知道,这叫指桑骂槐,这叫艺术手法,谁要是叫真了,替于谦、于谦的父亲、于谦的媳妇鸣不平,谁就是老外了,您那素质,就甭去听相声了,那钱,花得太冤枉。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估计他老人家是没法出来澄清了,作为他的仰慕者,一个重孙辈的末流文人就在此替他澄清一下,先生不姓“鲁”,姓“周”,原名叫周树人,但得叫“鲁迅”,不能叫“周迅”,各位可记清楚了,不然,引起什么官司,可别让我跟着吃挂落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先生诞辰140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树人。
可悲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后人却把这个名叫“树人”、一生都在树人的真人树成了一尊神,一尊只会横眉冷对的凶神,一尊只会金刚怒目的恶神,一尊只会令人敬而远之的假神。这恐怕是九泉之下的先生最最痛恨的事,因为先生一生都在求真,只想做一个真人,一个悲天悯人的真人,一个疾恶如仇的真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真人,一个幽默好玩的真人。
本来是要解说自己的笔名的,一下子却扯到鲁迅他老人家身上去了,而且扯得那么远,这就是文人的通病——能扯。请诸君见谅则个,言归正传吧。
本人生在沂蒙山,长在沂蒙山,考大学考到了长白山脚下,大学毕业,理想是到北京的金山,现实是到了北京的牛栏山,一头扎进牛栏里,做了半辈子的孺子牛,我的微信名字,就是孺子牛,在这方面,我和鲁迅先生很像。怎么又扯上鲁迅了,没办法,相似的地方的确太多了,个头都不高,我比他稍高点,这可能是我唯一比他高的地方。个头不高,名字里面却都有“山”,鲁迅,字豫山。这说明什么?我们都是仁者,仁者乐山。
犹记得当年要上小学的时候,该起个大名了,之前父母一直都呼我乳名。父母没文化,不会起名。我们这一辈泛“成”字,我的堂兄堂弟们有叫成军、成全的,有叫成海、成江的,我歪着脑瓜想了半天,抬头看看家南面的大北山,说道,我就叫“成山”吧。从此,这个名字就成了我的代号,渐渐地取代了我的乳名。一代就是几十年,而且看来还要长久地代下去。不过父母一直都叫我的乳名,从来不叫我的大名。直到后来我上了高中,他们觉得我是大人了,不好意思再叫我小名。但还是不习惯叫大名,于是他们就叫我“老大”或者“他大哥”在这一点上,我和鲁迅先生还是一样,都是家里的老大,下面都有两个弟弟。
名字里有了山,骨子里也喜欢山,从此便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几年,工作之余,又开始喜欢舞文弄墨,给自己起个笔名吧。几乎刚有这个念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句就从脑子里蹦出来了,于是“妩媚青山”就诞生了。少见多怪者可能会好奇,你一个其貌不扬的堂堂须眉,叫“青山”还则罢了,竟然敢叫什么“妩媚”,是不是变态?是不是亵渎?就尊下这副尊容都敢称“妩媚”,那天下人是不是都可以叫倾国倾城了。诸君暂息雷霆之怒,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妩媚”一词,因为都有“女”字偏旁,所以常被人误解为女子姿态美好,属于女子专用。其实,不然。有些奇男子也是可以用这个词的,请看,《三国志·魏志·钟繇传》:“至于荀公之清谈,孙权之妩媚。”《新唐书·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徵(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孙权和魏征都是各自时代的风流人物,都是铁骨铮铮的男儿,却都成为别人眼中的“妩媚”之人,这个“妩媚”何意?恐怕和女子的姿态美好没有什么关系,它应该更接近于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的“妩媚”,那么,让大词豪辛弃疾如此欣赏,如此自信的“妩媚”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以为它是生命自内而外透露出的潇洒、坦荡、自由且不乏可爱的那么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注意,我说的生命,可以指人,男人女人不限,亦可以指物,辛弃疾眼中的青山,陶渊明悠然看到的南山,与李诗仙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都可以称得上“妩媚”,甚至一片孤云、一朵野花、一只鸣鸟、一条翔鱼……
虽说生命皆可妩媚,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妩媚的生命,很少。就像笔者,虽然自称妩媚青山,但潇洒、坦荡、自由、可爱好像都有点,但又仅限于有点,离真正的“妩媚”,还远远不够。只好自我安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实,古往今来,名如其人者,固然不少,名不副实者,亦比比皆是。就如笔者,名字中有山,笔名中有山,可其实海拔不足170厘米,实实在在一小土丘而已,也因此只能自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先圣孔丘,虽名丘,可据说海拔近200厘米,的的确确是一座大山,他老人家最终也长成了中国文化的泰山。而鲁迅先生,尽管个头还没有我高,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座真正妩媚的高山,足以供我用一生来仰望欣赏。
与山如此有缘。也许自己的前生真的就是一座山,虽不高,没什么,妩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