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说“虎”
文/楚歌(四川三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虎年又至,人皆言虎。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2022年对应的是虎年,即壬寅年。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体态壮硕,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有多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
虎,早有兽中之王美誉。据《说文解字》解释,虎,山兽之君。象形,所有与虎有关的字,都采用“虎”作偏旁。虎,象征着强壮、威武、勇敢和权力,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历来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与尊崇。当黄帝彻底统一中原,融合龙虎文化之后,便正式以龙虎图腾为部族精神象征、民族军队的旗帜,以此象征着把龙虎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时光如梭,岁月不居。虎图腾的精神与虎文化的品质早已铸入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其特质被称为“虎伍德”。一正,身心居正,行王者之风;二守,守疆护土,不恃强凌弱,不肆意侵略领土是为尽职守责;三智,独善其身而能威震四方,是为智取;四勇,无畏险阻,所向披靡,是为仁勇;五觉,卧虎藏龙,登高而治远,是为觉醒。
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表现在军事上,即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民间传说中,人们相信虎能祈福庇佑,驱灾避邪,降妖除魔。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民间把虎看成儿童的保护神,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风凛凛又笨拙可爱,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
中华民族于虎不乏优美之诗词。杜甫《忆昔》“九州道路无豺虎,远游不劳吉日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入麻”;宋之问《王子乔》“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李商隐《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白居易《寄题上强山精舍寺》“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辛弃疾《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蝶恋花 答李一》“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虎,食肉动物,生性凶猛。人们虽喜爱之,但因怕它伤人害命,也只好避而远之。当其为害一方之时,必须驱之灭之,以为民除害。因此也产生了许多打虎英雄。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五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
曲波所著《林海雪原》“打虎上山”,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的故事,侦查排长杨子荣冒充土匪打虎上山,凭着机智勇敢,打入敌人心脏,送出威虎山的地堡暗道分布图,趁百鸡宴,迎接解放军,消灭了座山雕虎穴全部顽匪。以此改编的戏剧、电影、电视剧《智取威虎山》,深受人们的欢迎。
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利剑出鞘,重拳出击,惩贪治腐,打虎灭蝇,扫黑除恶,正风肃纪,清正廉明。再启新征程,阔步新时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虎年新气象,盛世谱华章。
虎年新春,正值北京冬奥盛会,兴起“冰雪热”,张贴红春联,现场录视频,互相道祝福,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丽词佳句,比比皆是。诸如生龙活虎,福虎生旺,虎虎生威,虎气十足,龙腾虎跃,福虎呈祥,金虎旺财,玉虎送财,瑞虎运财,金虎纳福,灵虎送福,虎年大吉,虎兆丰年,聪明如虎,虎报佳音,虎报吉祥,如虎添翼等。充分显示了中华虎文化之精彩绝伦,同时也寄予人们对虎年和未来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