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春彦的头像

张春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4
分享

谁的赤壁

                                      

 

    坐在游船上,看见了南岸很突兀的一座山,如利剑般直刺江心,似乎想把长江截断。临江的峭壁上,刻有“赤壁”两个褚红大字。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到鼓角峥嵘,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矗立着。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李太白的诗歌吧?在他眼里,赤壁是周瑜的。周瑜的赤壁如火如荼。周瑜的赤壁里,有火样的光芒,有英雄的相惜。火样的年华,炽热的时代,年轻的周瑜在决定家国命运的时刻,极力劝阻孙权打消和解的幻想,决绝的斩断了投降派委曲求全的心思,统领孙刘联军,背水一战,用一把火在大江上烧出了三分的天下。在冲天的火焰里,映照的那时的他,风一般地得意,火一样地耀眼。而周瑜的赤壁,何尝不也是李白的赤壁啊,一样的潇洒从容,一样的英姿勃发,一样的属于大场面。

沧海桑田,赤壁不变。在杜牧心中,赤壁是自己的。当年小杜来到赤壁矶,发现了沉陷于水中的铁戟,认真地洗刷干净,断定那是三国时那场大战遗留下来的。此时他心中,想到了几百年前的那场战争,思绪缤纷。他并没有折服于胜利者的功名天下、千秋霸业,而是一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放荡不羁,竟然在思念着那两个美丽的女子,想着如果没有那借来的东风,故事会有怎样的反转?于是感叹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他眼里,战争是次要的,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天时、地利而已;战争的结局,不过是抱得美人归!浪子的世界,难觅知音。

而苏轼当年是来过多次的。来的时候,总有着莫可名状的心结。在他那里,赤壁一半是周郎的,一半是自己的。周郎的赤壁,充满了风流。看大江东去,听惊涛拍岸,望乱石穿空,汹涌澎湃的江面上,羽扇纶巾的周郎如闲庭信步般击溃了曹操的百万雄军,谈笑间看到了敌人的灰飞烟灭,那是怎样的得意洋洋啊;而家中,还有等着他捷报传来的小乔,事业、爱情双丰收,是值得纵情欢歌,荡漾豪情的。苏轼看到了三十四岁周郎,想到了已经四十七岁的自己。人家是青春华年,自己是早生华发;人家的小乔初嫁了,自己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又过去五年了。不是没有抱负,不是没有挚爱,不是没有平台,而是在蹉跎的岁月、宦海的沉浮中,没有等来机遇、没有寻到知音。这时他感悟到,无论是名满天下的周郎,还是华发早生的自己,最终都要湮灭于历史的尘埃里;荣辱穷达,百年后都是殊途同归。所以他把人生看做一场梦,在嘲笑了自己两鬓斑白还多情的同时,用一杯酒祭奠了江上的明月,并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写过的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当看透一切,苏轼顿悟了,因而澹泊了功名利禄、进退流转、荣辱死生,既而从容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把酒临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的顿悟来自于他的灵动、他的境界,没有这样的境界,就得不到那样的从容。时光仍在寂寂地飞转着,飞转到了曹雪芹的内心深处。不知道他是否到过赤壁,但在那不朽的《红楼梦》里,他借薛宝琴的口吻,赋予赤壁无限地空幻、悲悯。“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王侯霸业以生灵涂炭为代价,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沉在了赤壁的水里、泥沙里;成就了功名的人们,也终会被雨打风吹去,一切都是空幻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这样的火里、悲风中,仍有看不透的所谓的“英雄”们在继续拼杀着,哪怕化作鬼魂,也继续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作无休止地争斗,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卷进去的英雄豪杰的命运是悲哀的,普通一员士兵的人生轨迹是悲哀的,永不停息的历史、冷若冰霜的现实也是悲哀的......不知道他悲哀的思想是来源于前人还是影响了后人,如今,“赤壁”两个大字的上方,还刻有象形“鸾”字,用白色涂抹的格外地醒目,传说是古时当地百姓请吕洞宾所刻,目的是为了抚平当年丧命于此的那些冤魂的哀嚎。

汽笛嘶鸣,水面依旧波澜不惊,赤色的峭壁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熠熠生辉,这时竟听到了鹧鸪的叫声,心里也突然的波澜起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今,古赤壁的具体位置竟然有七种争议之多;而较被认可的两种里,因为苏轼的文章,也有了文赤壁和武赤壁的区分。其实,原本无需去考究清楚什么“赤壁”、“三国赤壁”、“东坡赤壁”之类的,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考量,都有自己的赤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