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驰原的头像

张驰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05
分享

三谒望河楼 流回重阳诗

张驰原

第一次登谒望河楼应该是在1986年的11月份,刚刚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散文处女作,借此激情,我骑着自行车一大早从东岸往上蔡县城。两个小时以后,终于见到了梦寐已久的望河楼。

望河楼,古时传说,既为望河也为望花,所以,口语时也说为望花楼,是古蔡乡人慕望的圣地,也是上蔡文人凝心书写的文墨所在。

1986年的望河楼,烟火稀少,古迹苍然,印象中周围还是一片荒地,少少几个行人,我问,都是寥寥的几句指点。登上楼台,倚望西坡,千年古传,犹若迷梦。毕竟,那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文学青年,浅浅的读了几本薄书,而望河楼居于自己内心的印象当然也是薄薄的一层访古欲念。

第二次登谒望河楼在2003年的秋天,我骑着大阳摩托,还是从东岸出发,一个小时的光景,来到望河楼下,周围好多售卖香纸的摊点,招幌着对先古的虔诚,也激发着后人的追仰。一阶一阶登临,东望古城起伏,高楼正在林立,装潢正要更新,新兴的生活运营伴随古迹的翻新。一层层迷雾剥离,关注的话语逐渐增多,因为那时,正处在“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的申报热潮,各种引证的声音,一枝一叶的茱萸插栽,一点一滴的桓景遗传,一菊一盏浸润九月重阳,上蔡全域、各个阶层围绕望河楼,正在起篇一场宏大流长的文化盛宴。

第三次登谒,已经到了2016年的秋天,又发兴致,我从省城开车,一路不停,想要再看看家乡风景。午间初晴,烟火比以前好像更加浓盛。周围的村舍、人流,以及朝圣的脚步更加稠密。遗存再度审睇,高楼古台,不落俗套,屋宇更加琼瓦宏檐。

环顾四周,南来蒙蒙路迢,北拥苍苍岗垄,东城耸望,西垣送目,不禁浮想联翩,飘飞万千。

望河楼,俗语也说为看花楼,位于上蔡县看花楼村的蔡国故城西城垣上,为当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玩味风景之处,因九九重阳之节起源于此,又被称为重阳登高处。

古时的望河楼依城傍水,坐北朝南,东临蔡国古城,西靠汝河故道,南北芦岗拥翠,吴宋湖相绕。望河楼台顶伫望,昼阅千顷河山,夜览万家灯火,闻柳笛,识夏雨,赏芦花,品冬雪,仙境一般,历数上蔡八景之首。

如今的望河楼台,前砌两排二十四级石阶,中间御道雕刻盘龙;台上具有明代“玉皇阁”“佛殿”“关帝庙”等流传建筑,诸殿屋面琉璃瓦顶;台上分置宋代“桓景登高处”和后世“重阳登高吟诗碑刻”及“功德碑”数通;正殿门楣砖雕隶书“芦岗雅地”。

传说,重阳登高、赏菊、佩戴茱萸绛囊、饮菊花酒等诸多习俗,源于东汉桓景九月九日登高避灾典故。桓景(传为上蔡人),为桓宽后裔。南朝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以此典籍举证重阳起源,2003年10月4日,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并把《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定在千年古县上蔡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把上蔡县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由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聚会,盛友咸集,名流大雅,邀约而来,展艺古蔡风物,推崇孝道德操,饮菊花,唱古风,举目临秋,诗稿层叠。

仰望斯楼,诗风自先古而来,越历朝代,汲古浣新,无论是秦丞相李斯少年时期的牵黄犬观楼玩河,还是“谢上蔡”良佐先生的本土著述,亦或清代探花程元章的对楼长饮。一道道人文风景,高瞻视野,不乏名作佳篇。

聚会楼坪,通览诗刻,有明朝遗老冀景隽的《九日登楼有怀》“重阳无伴独登楼,一望川原尽是秋。相国冢荒孤柏在,玩花台废野云浮。风高树叶萧萧下,水流龙潭细细流。无那故人天气远,菊黄萸紫总生愁。”

读此荒凉诗,萧瑟愁上头,古人重阳怀远,落魄凋零之意,感人伤怀。

而同为冀景隽本人,他在另一首《望河楼聚饮》中则又表达出一份昂扬倜傥之气:“......登楼眺远水,设席坐清风。樽酒同人醉,归吟月明中。”

斟视碑廊,流回诵读,清朝诗人李杰英的《重阳偕友登玩河楼》有诗题曰:“拟准重阳结队游,携樽同陟玩河楼。千秋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村圃雨余鸦噪晚,关山霜冷雁鸣秋。茱囊菊花年年有,催得诗人尽白头。”

用心品读,走进望河楼月的文化纵深,淳厚的乡土给养随句中言语植入心怀,致人流连忘返。

而更为著名的重阳点睛之作还当属唐代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载的风雅诗抄,累累唤起重阳记忆,亲朋联谊,兄弟携手,聊发感慨,共念慈节,可以泯恩仇,结亲情,共同铺展孝老敬亲。

谒望殿宇廊柱,一双联话飞瀑而来:“古蔡春秋处处锦绣堪入画;重阳风雅篇篇珠玑皆为诗。”

字中狂草,言简意深,笔锋苍澜,景近情远,一语阅尽九月菊浓、重阳诗香。

......

一荏荏岁月洗礼,三千年诗品叠压,泛舟重阳诗海,体味先贤词调,而我作为蔡属后裔则以《望河楼感怀》逐波比拟:“独凭心怀登高莽,盘龙翻行向云苍。一望四野浴旧风,概览万垄沐古霜。叠城厚土砌鸿基,落户黄花压短墙。恨无雅仄颂高阁,拙化胸襟寄重阳。”

默念故土风物,芦岗深处,望河楼上,一缕朝霞,一抹夕阳,一场风,一幕雨,乡情染化,感触良多——望河楼,你是家乡人不忘的风景,是我情神凝眸的不灭神灯。

“沙场烽火遮日月,望河楼上阅春秋。”

一楼耸伫,万载情系,一叶方舟,万户花村。

捧一抔黄土沁闻,掬一把清风袭荡——望河楼,你是蔡城蓍地的文脉起源,你是九州经纬追宗的重阳根基。

注:

桓景,传为上蔡人,重阳节起源传说重要人物之一。

桓宽,《盐铁论》作者,传为汉代汝南郡(今上蔡西南)人。

吴均(469年—520年),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作者。

费长房,今平舆县射桥镇人,传说其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