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长征的头像

周长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8
分享

乡大院里当秘书

一说起秘书这个职业,人们往往就会与文人联系在一起。不错,我是一介书生,也算文人,也做了一年的秘书,不过我这个秘书,严格地讲要加上引号才妥。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乡镇筹建人民法庭。我当时在乡中学当语文教师,便被抽调到新组建的法庭工作。当时就只有法庭庭长一个正式人员,平时的案子也不多,大部分时间还是为乡里的中心工作服务。我作为学文科的“文人”,手中的笔闲不住,经常写些点零杂碎屑的东西。加之走出了相对封闭的学校,耳闻目睹的事物顿时丰富多彩起来,笔下可写的东西也随之多了起来。

那时候,法庭和司法所就各一间办公室,隔壁就是派出所,就这三家单位每天发生的故事,我就有写不完的素材。那段时间,在聊城日报、山东法制报、齐鲁晚报和市县广播电台频频发稿,尽管发表的都是豆腐块和几句话新闻,但报纸上有名,电台里有声,颇有点曝光率。于是,我这点小才便被放大,招来许多“麻烦”。派出所所长把他们的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之类,几乎都让我帮着写,一次特殊情况,我还连夜为乡政工书记应急写了一个讲话稿。这一写,便走进了“秘书”行。

原来的乡党委秘书是我的老师担任,他申请下村包队,秘书的岗位出现空缺,政工书记便推荐了我。我也就赶鸭子上架补了秘书这个缺。

那时候的乡党委秘书工作,就那么几项。接听县委办公室电话,接受县里下发的明传电报通知文件,做好上情下达。动动笔头为党委书记写个讲话稿,汇总情况给县里报材料报数据。负责应急接待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工作组。有时候还负责饭局的安排。

时任党委书记是从县委组织部下派的潘秀章同志,他山东农业大学毕业,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不光懂农业,懂组织工作,他的文字功夫很高,还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给他当秘书,对各方面的要求可想而知。他为人温和,也没有官架子,刚来那阵子,他让我陪着骑自行车下村,进行不提前打招呼,不提前安排现场,不让当地干部候等,随机到某一个村子,或某一个田间地头,和农民拉家常,问情况,了解村里问题,捞取第一手情况。现在想来,这就是目前时兴的“三不两直”调研吧!九十年代,我们都用过了,并且非常实用。

我当时就想,潘书记这么体恤下情,这么务实求真,将来肯定发展很好。果不其然,后来,他做了邻县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直至做到政协主席的职务。

我当秘书那一年,大概是九零年,那年夏秋天,雨水非常丰沛,有时大雨连续下个四五天,乡政府机关驻地的院子里一度成了水塘,大家都淌着水上下班,办公室的屋顶滴嗒滴嗒漏雨。机关干部全部下到村帮助村民排涝救灾,也没人维修,我则坚守在滴雨的办公室,守着那座拨转数字的电话机旁,时刻听候上级的命令。那段时间,电话通知多,要求上报的数字也非常多,晚上时间也不例外,所以,我便住在办公室,一住就是半个月。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铭记。那是县里的一个加急电报,要求半小时内把受灾的相关数据上报,要求党委书记在上报电报上签字。数据我手头上已经掌握,然而,党委书记却在村子里指挥救灾,通讯员一时半时也联系不上他,怎么办?数据上报时间要求紧,书记不在家。我于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代签!我经常亲眼目睹潘书记签字和写书法,对他特有的“潘氏舒体”,我了如指掌,也在偷偷临摹他的舒体书法,并且临摹得可以以假乱真。何必费事找他,再说也不可能在半小时内找到他,我于是自作主张斗胆模仿着签上了他的名字。后来,潘书记知道了这件事,一阵劈头盖脸地批评,让我深受教育,且牢记至今。后来在法院工作中,尤其签字上,都做到严谨,一丝不苟。从后来我亲自判处的秘书模仿书记签字报销贪财,构成犯罪的案例,进一步让我明白当初潘书记的那片苦心。

在乡里当秘书,还有一个被人视为有油水的权力,那就是去街上肉铺赊肉。每逢县里来领导和工作检查组,需要接待就餐,一般都是安排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记办公室或会议室,把办公桌一凑就变成餐桌。在街上肉铺买只烧鸡,一斤猪头肉和花生米豆腐皮,加上鱼罐头水果罐头,一桌下酒菜就大功告成。这些活计大都应由通讯员去办理,但当时救灾任务重,通讯员时常陪乡里领导下村,这个活我也就兼着做。存放烟酒饮品的仓库钥匙我也有一把,方便就餐安排所需。那段时间,机关里的几个伙计看中我有此美差,经常和我凑近乎,趁领导下了班,鼓动我徇一下私,搓上一顿酒肉,大家不亦乐乎一场。但我始终坚守一个底线,酒必须是上次酒场剩下的酒根,肉菜就只能赊买一个,其余就是价格便宜的豆腐皮花生米之类。再个是,不能损公肥己。即便一粒花生米也不往自己家里带。月底,把肉铺的欠条收齐报账,会计告诉我,我负责的这段时间,比原来那些人负责时都节省不少。

秘书还有许多便利条件,那就是阅报和阅文,了解县里的重大政策和近期工作重点。邮政局快递员第一时间把党委书记的党报党刊送到办公室,作为秘书具有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能够先睹为快,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传来电报和下发的文件,也能第一时间知悉(除秘密件以外)。还别说,做了一年多的“党委秘书”,还真帮助自己办了一件“利己”的事。

一九九零年秋季,县委政府下发通知,在全县行政事业在编人员中招录秘书。除在编外,还有个苛刻条件,就是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不能报考。看到后,我既忐忑又窃喜。喜的是,当时已借调乡里,正任着“党委秘书”兼法庭陪审员,已经不是一线教师。忧的是,自己是借调,实际编制仍是教师。先没纠结这些,在政府开具了证明信(秘书有特权盖章),顺利在人事局报了名。考试就考政治和作文两门,作为曾经县里的高中优秀语文老师,考试成绩,你懂得,全县第五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大都是曾经的老师,都是同学熟人。不同的是,人家大多是“鲤鱼跳了龙门”,脱离了教师一线岗位,那时候在教育上叫职员。作为祖祖辈辈八世为农,半个吃国粮的亲戚没有的我,当职员比登天还难。成绩归成绩,录取要严格政审才行。后面的结果,你懂得!

由于做了一年“党委秘书”工作,兼之业外干了许多“私活”:写了大量的宣传报道稿件,一时间知名度大涨,在乡里指导救灾工作的法院工作组,了解了我的情况,报给法院领导。时间不长,我便接到了到县法院工作的调令,于是也结束了短暂的“党委秘书”生涯。

说起做“党委秘书”的经历,还有一个小插曲,有必要说一说。我调到法院不久,县委宣传部就借调我到新闻科帮助工作。由于写出的新闻稿子还行,宣传部要调我正式过去工作。结果,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发现我的政治面貌不是党员。于是,后来就传出了一个笑话,做了一年“党委秘书”和半年党委部门的新闻工作,却不是党员!有领导和我说笑话,说:你的群众身份藏得够深啊!我则哈哈一笑,弯腰给领导道了个歉。

结束了非党身份的秘书和宣传部的临时工作,我专心回到法院这个长久的家,工作了近三十年。那段“党委秘书”和宣传部工作经历,对我在法院的工作,对为人处世,都受益匪浅。

回顾过往,真的很感恩,很感谢!感恩在不同节点遇到的那些贵人,感恩那个变革的时代!感谢这段短暂的秘书经历,感谢所有帮助提醒我的乡里的那些领导和“同事”!

乡大院里做“秘书”,很值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