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长征的头像

周长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9
分享

老家的老井

周末回家,收拾老宅后院的杂物,有了意外发现:那眼迷失二十多年的老土井又重见天日了!总以为天长日久会被雨水泥土冲刷,填平,结果还完好如初,真是一个惊喜!

仔细清理干净四周的杂草乱木,用青砖砌固的井沿还依然如故,轻轻用手拂去尘土,被岁月磨明的青砖还光滑如旧。

于是,老井的故事就像放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年我十三四岁的样子,我家宅院后面有一个空闲地(因为祖上老人勤劳节俭攒钱置了多余的宅地,结果认定成份时被定为上中农),我们称作后院子,因为没有盖屋子,也就成了后园子。后园子足有六七分地,家人利用一早一晚的功夫把它垦为私田,种些大豆小豆蓖麻子向日葵黄瓜白菜之类的,贴补生活家用。在人民公社那阵子,是要偷着种的,不然被发现了会犯法的。园子里长有几棵老枣树遮阴,种上的豆菜苗长势也不好,赶上天旱年份就颗粒无收,白搭上种子。于是,全家决定在园子里挖眼土井。

为此,父亲请了亲戚和村里知己的叔叔大爷在院里开始挖土井。那是个春天,地刚刚化了冻,就开始动工。老祖宗就是聪明,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就用一个提水的辘辘,一个木桶,几张席子草绳,几把铁锨,几个壮劳力就从地面一锨土一锨土的毫厘递深,一天功夫就挖个三四人深,五六米的样子,就挖到了滋滋冒水的水源(眼)。自下而上,从井的内壁上垒砌了砖,越往上垒,井口越小,成喇叭状。随垒砖,井口上涨,井外面随着填土,垒到与地平时,井口像七印锅口差不多大了。方便提水,也便于覆盖,更重要的是保障安全。

那时候的水资源真的丰富,水质也好。土井挖好后,我们家那副扁担就常常挂墙闲置了,再不用到一里以外村西甜水井去挑水了!节省了父亲的好多功夫,也从此避免了我丢人现眼的表现。那时候如我年龄大的孩子,替大人挑井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有的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就承担起此任。自小就个头小,体质也不壮,整天上学念书的我,在挑水这活儿上确实甘拜下风。有几次,父亲做小买卖外出,家里水缸告急,做饭急需用水,母亲便鼓励我去挑水。家中长子的我也理应担起这一任务。于是,取下挂在墙上的扁担,挑起两只水桶,晃晃悠悠就去挑水了。从井里摆水桶的难处就不用提了,光说那挑水走路的样子就让人笑掉大牙。那两桶六成满的水,长长的扁担压在肩上,两头的水桶一会儿前面那个着地,一会儿后面那个着地,前仰后合,趔趔趄趄,真如蛇过道似的,路边前来挑水的叔叔大爷看了直笑,我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脸上发烧,丢人极了!拙劣表演着终于糊弄到家,发现两桶水剩了不到一桶,总算应了急,还得到母亲的夸奖。

说到后园子的这口土井,父亲还发生过一次大的事故,至今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大概是夏天抗旱浇灌院子里的瓜菜,水井上架起了摇辘辘,提水浇地。摇辘辘可是个技术活,掌控不好会很危险。辘辘轴体和摇把子固定一体,轴体上缠着油丝绳,绳子吊着半圆凹形水桶,提水时左手扶着轴体放松油丝绳,右手轻轻掌控摇把手,凭水桶的重力坠入井水中,然后摇摆绳子将水桶摆倒灌满水,之后双手用力摇动辘辘摇把手,将盛满水的桶提到地面。然后倒入水垄沟里,水顺势流入菜地。

这天早上我刚刚起床,到天井舀水洗脸,才洗了两把,突然从后院传来“哎哟”的声音。我急忙甩着湿漉漉的手跑到后院。只见父亲头上鲜血直流,覆过整个脸,两只手摁着头顶,表情痛苦。我边跑过去扶着父亲,边大声喊母亲和奶奶。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学过简易的外伤包扎,于是扯了白布,用酒精碘酊清理了伤口,包扎后,接着去公社医院再去处理。幸亏治疗及时,幸亏母亲懂些医道,父亲的外伤尽管缝合了十五针,最后愈合得很快很好,除了没有留一点后遗症。

再后来,我家打了压水井,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把压水井井座安装在水缸的旁边,可以随时压水入水缸。于是,每天压水的任务,由我和弟弟陆续接过。这样就解放了父亲的每天起早从水井打水的劳顿。九十年代的几个年头,经常大旱。尤其夏季的庄稼旱得直打蔫。这时,父母亲和祖母他们就在承包田里打压水井,压水抗旱。正值我们学校放暑假,可以帮着家里抗旱压水浇地。记得那时候,地里的玉米长得都比人高许多了,三十多度的高温,别说在密密匝匝的玉米地里,就是在空旷的地面上也热得喘不过气来。由于雨水少,地下水源也不丰富,因此压水井压出的水,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水流量非常小。一家人轮流“嘎吱,嘎吱”地循环挥动着把柄,手掌都磨出了茧子,磨破了就用胶布贴住,继续不停的摇。有时困得不行,迷迷糊糊得还挥摇着把柄。当时,我十分感佩我的祖母,那时候她已经六十多岁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就比不过她的耐力和气力,一家人歇人不歇井,昼夜不停。即便如此,一天也浇不了一亩地。能救一亩是一亩,能抢一斤是斤,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经过全家没黑没白的劳作,在有的村民绝产的情况下,那年我们家的玉米亩产收成五六百斤。

随着后来工业化不断发展,河流和地下水质慢慢变差,尤其我家距离徒骇河只有三四里远,家里压水井的水直冒白泡泡,严重超过生活饮用的标准。党和政府及时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确保了安全质优的水送到千家万户,农村压水井也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而今,祖母、父亲、母亲他们三位老人都已过世。但后园子的土水井还在,那座压水井和水缸还在,村西头那眼甜水井据说也还在。现在村子的天空又有了洁净的蓝天,晚上又能够坐在天井院里数点星星了。在我们天天喝着干净卫生的水,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