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远峰的头像

远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05
分享

从戴建业老师诗词讲解中的感悟

这个时间,总感觉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一个人的静,还是因为深夜的黑。十几年,如此反复的在夜色中,从倾听蛙和蛐蛐的叫声,到关上窗户逃避车流的轰鸣声。

在蛙叫声中,我认真的读完了《家》、《子夜》、《骆驼祥子》,还有《茶馆》,除此之外就是鲁迅的文集了。在掉了漆的书桌上堆着我对文字的兴趣,对文学的理解。为此,我曾想去考中文系的研究生,系统的学习文学,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方向和路。直到现在我仍在车水马龙中为了生活挣扎时,这份念想仍旧不曾断过。“藕断丝连”的痛楚徘徊在眼前,却始终未能跨过这一步。

这一步,充满着彷徨和不甘,不得已拾起长存的习惯在深夜中留下脚步,无论可以走多远,都算是前行,也算是一种安慰。让我放下正在写的小说,思索着这篇随笔时,是因为从手机中看到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62岁老教授抖音爆红:流氓有了文化,到底有多可怕?!”。讲的是戴建业教授解读古诗词的视频,幽默的说辞和见解,让人对诗词的理解更简单、直接。从他的眼中将李白、杜甫、元稹等人著作时的心情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表达,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刚接触古诗词时,浓浓的文学气息铺面而来,尤其是唐诗和宋词。而我更偏爱婉约派的宋词。我们曾经学习时,总是一种严肃感,崇拜感,不忍有半分揉捏。我曾强烈的想要学习和尝试创作。直到今天看到戴建业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原来这些诗词讲述的同样是普通人的情感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对事业的追求,包括对种豆的感悟,剥开来,简单、幽默而风趣。

这种解读瞬间拉近了自己与唐诗、宋词的距离。突然想起我们曾经摇头晃脑背诵时的场景,强硬的刻在脑海里,只是为了考试或者丰富自我的语言文字罢了。却没有真正理解到一个人,在写这首诗词时的心情和想法,有时候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就像我们日常经常发生的一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的这首诗,放在以前我也仅仅是背诵而已,包括其它很多很多的诗词。但当我们仔细的去查找元稹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时,就会发现这里面的意境。我并不是想说,当时我的老师没有去给我们讲这层意思,而是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时的古板,使得我们一背了之,错失了提起很多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而戴建业老师的平民化表达,让我们拉近了与诗人、作家的距离,并没有多么的高贵。现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我们都在以“低头”的姿态聆听,而不是以对等的姿态去读,去看,去听,去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