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丹的头像

张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30
分享

冬月走萧湖

今天女儿女婿都休息,两个孩子去少年宫学习的事就不用我俩操心了,老伴说咱俩去萧湖走走吧。

九点半我俩坐69路到河下古镇站下车,在程公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就奔石板街方向走去,走到一家传统老面馆看人客不少,生意兴隆,老伴说早晨我就喝碗葛根粉,现在有点饿了,我想吃碗面,我一看时间也十点多了,尽管我还不饿呢,我说好吧。我点碗肥肠面、还有一个煎蛋饼,老伴点碗鸡蛋面、还有一个馅饼。等端上来一看,原来肥肠和鸡蛋是用盘单上的,原以为是放在面碗里的呢,知道这么上的,我俩就不点鸡蛋饼和馅饼了,大碗面,长方小盘肥肠炒杏鲍菇,长方小盘鸡蛋炒辣椒丝,这小吃还真挺实惠的,味道也不错。不像传说的旅游区饭菜贵。吃完后,我俩走石板街穿小巷到御码头,到了码头在码头边看静谧而流淌的运河、枯黄的芦苇、摇晃的芦花,瑟瑟的北风,想起这已是冬月了。

然后我俩奔萧湖公园走去。萧湖在里运河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东南角,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淮上三湖”。萧湖分南、北两区,中间有莲花街,莲花石板长有数千米,像长虹一样,中间横跨三桥,桥下可以通船。最东边为通城桥,再西一点为通惠桥,再往西一里有广济桥(通济桥)。萧湖南区主要为世界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纪念建筑群,北区主要为盐商私家园林群。到了门口,我被门口的黄金槐吸引住了,其实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看它挂着树牌,那树牌上写的黄金槐,真是名副其实呀!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只有金黄的茎,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黄橙橙的;我随即拍下几张照片。还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树,也没有挂树牌,树都很大的,没有矮棵的,没有叶子,结的果子像珍珠,在微风的吹动下,像无数的小铃铛在荡秋千呢!我俩对着这两种树拍照,逆光照不出来白色的棵粒,我就背对太阳这面,拉近镜头拍下了珍贵的照片,我还录段小视频。走进萧湖,映入眼帘的是几潭清澈的湖水,湖的形状有像芭蕉扇的、有像勺子状的、有像月牙形状的。中间有自然形成的岛屿,岛上建有凉亭,红色四柱,上面是起脊四个角的沿,黑色的琉璃瓦,这就是萧湖了。

我俩按逆时针方向围湖游玩,看到了湖中遍长的菰蒲,但这个季节也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了”; 鸦鹭并排的栖息在湖边的树枝上,可能是窥视湖中的鱼儿,也可能是欣赏湖中的涟漪,野鸭在湖中玩得可开心了,一会潜入水中,一会浮出水面,嘴里叼着它的战利品,洋洋自得!

我俩边欣赏边向前走着,看到靠运河这边有近百米长堤旁栽种的云杉有三四十米高,直径比大碗口还要粗,横竖成行,像列阵的士兵,挺拔秀气、英俊潇洒、昂首挺胸守护这俊俏美丽的萧湖。

在枚氏爷俩的雕塑前停了下来,看爷俩手捧着书在聚精会神的读呢,可以想到爷俩为什么能成为辞赋大家了。 枚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枚皋是汉代著名的辞赋作家。是枚乘的庶子,母亲是枚乘在梁国娶的小妾。枚皋在梁国长大,十七岁时向梁共王上书,被召为郎。

我俩继续的走着,看前面湖畔有块碑,旁有此碑介绍,是乾隆御碑。亭柱刻有四条蟠龙,碑额为二龙戏珠,正面镌刻乾隆题诗,碑文四围线雕云龙纹,蔚为壮观。 御碑上的诗写了“兵仙”韩信少时与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洴澼絖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途穷。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奚异三千六百轴,输他济北谷城翁。淮阴生死由巾帼,是始须知以是终”。旁边还有韩侯跪接漂母一碗饭的雕塑,感人至深!

我俩继续环湖走着,走上观景水上廊道,观其湖边垂柳婆娑,黄绿相间,湖面波光粼粼,还有音乐喷泉。远看城市高楼背景,近看小坝茶楼,普光禅院,石经楼阁,游舫弦歌,流连其间,心旷神怡。

过了一座拱桥,走过一段小径,看见一座凉亭,亭下一块洁白的大理石碑,碑上雕刻金黄色的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题词。1935年10月10日,汪达之在河下成立“新安旅行团”,率领14名少年学生,从莲花街出发,历时17年,行程5万里,途经22个省市,宣传抗日救国,慰问抗日将士,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1946年5月20日,毛主席收到新安旅行团的来信,亲笔回信:“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新中国的胜利。”以示勉励。在此建亭立碑,以育后人。我俩在亭处驻足十分钟后,继续向前走着,又看一处观湖营地,但这季节已没人来此打卡了。我俩环湖边走边看,重点景点驻足五到十分钟,走了一圈,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又走到了来时的入口处,走出萧湖公园门口,老伴又奔湖嘴街方向去了,说咱俩来时拿的那个小泡沫垫还落在吃面那个店里了,另外想在石板街那家买糖醋蒜还没有买呢,所以还得原路返回。我说不用的,咱俩从右边这条街就能走到那的,正好在看看那边现在建设怎样了,她说好吧 就随我从新建的小街往回走,一路上看到新建的仿古建筑,石板街路 ,小巷都已打通,也引来不少外商来投资做生意。淮阴工学院新校区就座落在河下古镇、萧湖岸边、吴承恩故居旁。

从一条新开的小巷走到了古老的石板街,到了那家老面馆,那个垫子还在那呢,和老板打声招呼,拿起垫子又奔酱菜店去了,原来我俩买的那个糖醋蒜的店没找到,就在另一家买的。这时旅游的人多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统一戴小帽,摇小旗的,有马甲上带标识的,远道而来随团的,拥挤在这古老的巷子里。

我俩在程公桥附近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去等69路公交车回康城明珠,到家已是四点多钟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