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登峰的头像

张登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9
分享

家乡的五福桥

我家乡苏北的圩芝与王秀匡之间曾经有一座老石桥。老一辈的人都叫它“五福桥”。村民中广为流传这座五福桥建于明朝时期,但缺少文字记载和实物考证。上世纪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之间,这座桥的桥面、桥墩、桥头石基等相继被拆除搬移,原五福桥的位置被泥土填埋筑坝。五福桥从此消失在人们眼中。

五福桥有什么来头?它为何引起我的关注?这还得从我与我父亲一次闲聊时说起。

2021年,我与父亲聊天时谈到“乡村振兴”话题时,顺便询问家乡圩芝有没有什么文物古迹,父亲说在圩芝与王秀匡的搭界处,曾经有一座石头桥,桥上刻有“五福桥”字样,老百姓俗称“洋港桥”“洋家桥”或“洋桥”。父亲见过这座桥。我一听,便对五福桥产生了兴趣,期待有一天能破解这座桥的秘密,并希望它能给我们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带来一丝文化韵味,为圩芝“乡村振兴”增添一丝历史文化底蕴。

关于五福桥,我询问过多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口中,我初步弄清了五福桥的来龙去脉。

1960年代之前,秀才港从圩芝南边的靖(江)泰(兴)界河北上后,第一道弯就是从圩芝南边约300米处向西拐,在留下一个“大肚湾”后,再拐三个弯到达圩芝与王秀匡的搭界处,再弯弯曲曲北进,直到老左庄村东侧的朱家湾北上远去。

从如今圩芝与王秀匡之间的一条河看出,老秀才港在该段最窄处的宽度超过30米。这么大宽度的河面,影响了东西向往来村民和商贾的去路。据老人们讲述,明朝时期当地五位大户人家商量后决定联合出资修建一座石桥。没有建桥的材料,五位大户人家合资购买了一批造桥石材,最终建成这座石桥。石桥建成后,村民们为感谢五位大户人家的无私,也为了让村民永远记住这五位大户人家的资助,遂将这座桥取名“五福桥”,并在桥上刻下“五福桥”三个字,寓意这座桥是五位有福的大户人家捐资建造的,也祝愿这五位大户人家世代有福。

这座石桥到底是什么模样?2023年春节期间,我趁着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时间,在村子里多方打听,终于问清了五福桥的概貌。

王秀匡80岁的陈红发介绍,他小时候经常从五福桥上行走。五福桥在水面上共有三节,中间两个石头桥墩,桥墩从水中到桥面全是整块石头堆砌而成。桥面比较长,全是五六米的长条石覆盖,比较坚固;每节桥面约有五六块长条石呈东西向并列摆放,桥面两侧有桥栏杆,由整块的石头横放着。桥头也是石头堆砌而成,行人上桥处的中间是三块长条石呈东西向并列摆放与桥面相连,桥头其他都是小一点的石头。而且,桥头两端中间的一块长条石上均刻有的“五福桥”三个字。行人上桥时,“五福桥”三个字直接映入眼帘。另外,桥面正中间的一侧桥栏杆上也刻有“五福桥”三个字和捐资造桥人的姓名和时间,但石刻的内容已记不清楚。

圩芝84岁的肖天龙回忆说,五福桥共有三节,水中共有两个向两边延伸的尖桥墩。桥面中间稍微向上突起,但非石拱桥,而是平板桥,中间微突起系为了方便大船从桥下通行。五福桥中间的桥墩从也是大石头垒起,且桥墩的两侧均呈尖头形,应该是为了减缓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桥面两侧的桥头也全是石头垒成。“五福桥”三字个就在桥头三块并列的长条石中的中间一块上。但桥面和桥头共有多少块长条石,肖天龙已经记不清楚。

我73岁的父亲张久胜介绍,年轻时他在“洋桥”边的北洋小学做教师,曾经看到五福桥拆除时,桥下方的石头被搬移后,水下泥土里清理出众多竖着插入河泥中较长的粗圆木棍。也就是造桥时,造桥人先用粗木头打桩对桥下泥土进行了加固,后在木桩上面铺垒石头而建桥。

五福桥是何时拆除的?桥上的石头材料都去了哪里?

王秀匡62岁的村民程冬才回忆,他小时候见过五福桥,在1970年代初,那时已经是木头桥面,但桥面东西向很长,南北向也比较宽。一到炎热的夏夜,附近村民就会到五福桥上纳凉。对于五福桥的宽度,程冬才表示“南北桥面可以摆放两张单人凉席,中间还可以让行人和独轮车通行”。但五福桥拆除的具体时间他不太清楚。

陈红发介绍,印象中,五福桥被大拆过两次。在他十来岁时,五福桥曾经被大船撞过,导致桥面的一块长条石斜掉进了河里,后来不知何时桥面上的长条石都被拆除了,桥面换成了厚木块。再后来,五福桥的桥头和桥墩被全部拆除,部分短小的石材被用于建设北洋小学其中一座房屋的地基,但北洋小学这座有石头地基的房屋后来也被拆除,石头不知去向;而五福桥桥面的长条石分别被王秀匡、圩芝、小空田以及附近村的村民搬回去做水渠上的小桥梁,以方便村民种田通行,从而散落在各个地方。

肖天龙介绍,五福桥被拆除的具体时间他已经记不清,但他知道桥上的石头被人搬了好几次。至于石头去向问题,他倒不清楚。

我岳母家就在五福桥西侧百米左右。我70岁的岳母石玉芳说,她上世纪1970年代初嫁到王秀匡时,五福桥已经是木头桥面。五福桥拆除后,她曾经见过三块长条石,其中一块3至4米的长条石就摆放在她家农田的水渠上,后来被人搬走摆放到东边一条水渠上,但这块被搬走的长条石又被别人搬走,去向不明;还有两块3至4米的长条石如今还铺设在去往她家农田的主干道上,但已经被水泥路面覆盖在下面。另外,我岳母还提供了一个线索,在一处电灌站,可能有些造桥用的石头。

根据老人们提供的线索,我又对五福桥的石头去向进行了寻访。在王秀匡马路南侧的水渠上见到了三块长条石,其中一块长约5米,宽约0.45米,厚约0.22米,完好无损;另两块分别为2米多长一块,村民介绍,这两块石头原为一整条,后在造路搬迁过程中不慎折断成现在的两根条石。

寻访中,我在一户村民家中的院子里,见到了叠放在一起的三块长条石,其中最下面一块长约5米,其它两块长约4米,厚度均为0.25米左右,均完好无损。在一处电灌站的地基下方的河沿处,发现三块长度均超过1米、厚度约0.2米的条石,均完好无损;电灌站附近的一条水渠边,发现三块长度超过1米、厚度约0.2米的条石,完好无损,但均砌在泥土中。寻访过程中,附近村民表示这些石头来自五福桥。

我也进一步了解到,“五福”也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的代名词。很多人家的对联上用“五福临门”,就是对家庭和事物的美好祝愿。笔者猜测,圩芝“五福桥”除了纪念五户捐资建造的大户人家外,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五个“福”用在桥上,也是捐资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不仅能给人们带来通行的方便,还希望给走过这座桥的人们送去吉利的“五福”。

世事有变迁,往来成古今。家乡五福桥虽已湮没在历史的云烟里,但它曾经陪伴过圩芝和王秀匡的村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给一代又一代农民、商贾和过客带来了通行的便利,它是家乡人的永恒记忆。

时光飞逝,不能倒流。五福桥虽然已经被拆掉,但它蕴藏着的感人故事和神话传说,值得我们这一辈人去挖掘和书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