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作家王杏芬近日又出版了一部新书《大漠游侠屈建军》,作为多年的朋友第一时间就读到她的作品,深感荣幸,王杏芬的这部作品,发挥了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全景式多角度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朴实,工作严谨,不怕吃苦,甘于寂寞与清贫,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的科学家屈建军的感人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来呈现,打通读者的心灵通道,让呈现的故事来照亮读者的内心,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作者不是通过数据的罗例与堆砌,而是通过材料与数据的融合升华与文学创作的手法,将作者需要刻画的人物与主题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现,用故事方式来表述,引领读者向纵深处思考,从而达到作者需要表达的目的。
传统的报告文学往往注重数据与资料的真实性,却常常忽略了读者的阅读感受,从而使读者和作者之间出现了隔膜。作家花了很大的心血,作品却没人气。王杏芬在写作方法的探索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我们从她的《青春谬伯英》到《大漠游侠屈建军》就能看到这种探索,她的作品都是从一个一个的故事开始,向你娓娓道来,没有生涩感,就像流水流过,在你的心里留下涟漪与波浪,不动声色冲击着你的灵魂,让你在柔风细雨中感受文学的美丽与魅力。她的作品注重深加工,尽管这种深加工费时费力还费神,但是是个非常好的尝试,也是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本身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她是在无数资料与数据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深加工,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她是以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作为突破口,在尊重真实材料的同时,结合现实的环境创造性的加入了文学的可塑性,把真实的场景以故事的形式还原出来,使得作品生动有趣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真实事件和真实素材的文学性的再现,它可以打通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心灵通道,这是非常不错的。
《大漠游侠屈建军》的文字的处理上也有非常独到。报告文学忌讳八股文式的报告性,否则会把读者和作者割裂了开来,融合不到一起去。报告文学之所以称为文学,那肯定有区别于纯粹的“报告”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报告文学作家需要把握的一个度。把报告文学写成比较理性的报告那是秘书的工作,但把报告文学写成小说也背离了文本的根本,但在尊重真实性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让文学的成份多一点,尤其是写这种比较冷门的课题,文字的俏皮与幽默冲淡了专业的名词术语所带来的阅读的疲倦,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快感和乐趣,尤其能增强读者对另一个未知领域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具有科普的价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科学知识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科学知识要为大众所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使之服务于大众,从这个层面上讲,报告文学是大有可为的。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为报告文学作家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我们该怎样去表述,怎样去表达,怎样去呈现,怎样让读者来接受,这是所有报告文学作家都应该面对的问题,王杏芬在她的两部作品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愿她今后在这方面作更多有益的尝试。
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宣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作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能走得更远,深入更多人的内心。王杏芬的这部作品是写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家屈建军,他扎根大漠不怕吃苦,甘于寂寞,只为心中的信念与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大漠荒野,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作者着重挖掘与凸显科学家的精神境界和为之奋斗的根源,弘扬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紧扣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深刻的政治意义 。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当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娱乐至死”的精神一度覆盖了不少媒体,主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而王杏芬的这部作品重塑了科学精神,用满满的正能量打动和感动了我们,同时也重塑了读者的审美情操与道德理念,尤如一面旗帜给青少年读者以正确的引导。书中壮美的祖国自然风光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享受的同时,“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甘于为国奉献的榜样的力量也能感召全社会。这部报告文学作品融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让读者于精彩的故事里了解科学家的人生境界,不知不觉中感动和向往,潜移默化中激发心底的正能量,这在当下是非常可贵的,这样的作品也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王杏芬的行文大气而细腻,这是她的特点,她在处理人物、凸显人物的精神追求有独到的地方,她在报告文学这一题材里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点是大家有目共暏的,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以后的作品里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阅读体验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