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客的头像

湘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2
分享

听父亲讲屈原

 

      文/湘客

父亲教了一辈子私塾,最后哮喘得脸红耳赤,青筋突暴,还嚷嚷着要去坐私学。过去的私塾一般办在比较宽敞的大户人家,吃完晚饭,学堂成了自然集会之地,除了学生家生询问儿女学习情况外,多数是听教书先生咵白的(讲故事)。

关于屈原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就是那个时候听的,那种望江祭拜、划龙舟、包粽子、插艾叶、采草药、射五毒、饮雄黄酒、挂避邪符,画立彩蛋、探亲访友,已经成为一种不变的模式。

祭祀屈原,在荆州历来都显得尤其重要,每年端午节,荆州市政府在九龙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还要主办国际龙舟比赛,以此弘扬团结奋斗,拼博向上的“筚路蓝缕”楚人精神。荆州乃楚国发源之地,则是屈原岀生湖北省秭归县与投江而去的湖南省汨罗县之间连线的中间点,对屈原的一些生活细节也略知一二。而且读屈原的《离骚》能使弱者变得自信;《九歌》是屈原流放湘沅一带时,根据当地的民间祭祀的娱神乐歌改写而成的一组浪漫主义杰作;一首《天问》找岀列举了172个问题,那种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荆州人当然不会忘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父亲用问答式讲述,尽量让村民了解屈原和千百年来留下的淳朴民俗:历史上的公元前289年5月初5那一天,当地人听说屈原投江了,人们来不及扔掉手里劳动的木掀、铁铲,推着木船从四面八方,一艘、两艘……争先恐后,拚命赶往岀事点。后人演绎为划龙船,那些工具,变成形象的划浆;可是一切都晚了,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尸首,男人们喊着,拿着手中的工具,敲打船沿驱赶鱼群。后人演绎划龙船时,设定了锣鼓手和舵手;闻讯赶来的女人们跪在江边,哭着把饭菜倒入江中,祈祷说:鱼儿啊!保屈原一个全尸哟!你们要吃什么?每年五月初五我们按时送来;后来打听到,屈原嗜好菱角、糯制品和甜食,对肉类基本不吃。但五月间又不是生产菱角和糯谷的季节,思念屈原的楚人,用手捏成三角式的糖包子,形如菱角,从山上摘来蓼叶,从河滩釆下芦叶,灌入糯米捆绑系牢,形如菱角。端午节这一天,男人划着装满女人准备的包子、粽子的船,将食物抛入江中寄托哀思。细心人会发现,抛入江中的除了糖包子、粽子之外,还有肉包子和咸鸭蛋,肉包子是其专为鱼类准备的,善意地祷告:不要去争抢屈原的食物啊。咸鸭蛋丢进水里会下沉,寓意人们纪念屈原真心实意。咸鸭蛋经过腌制后蛋黄变成红色,寓意人们纪念屈原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这个故事在学堂里,听父亲不厌其烦地不知讲了多少遍,村民们也不厌其烦地不知听了多少遍,还不厌其烦地问个许多不解的问题。

国家为什么纪念屈原?因为他忧国!

老百姓为什么怀念屈原?因为他忧民!

是啊!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当然值得人们世世代代地纪念下去。(1,069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