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易秋的头像

易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5
分享

豆腐飘香传客情

离开老家客居都市多年了。

周围小区住着不少梅州客家人。有一位精明的客家人专做卤水豆腐,每逢周六都会着三轮车载十几二十板豆腐过来小区公园卖,生意也特别好,哪怕城管不时过来管理,豆腐佬躲进了园内,依然是卖不够。老人们早早地等候,更多时候还要排着长龙,买上几块豆腐成为一件开心事许多人觉得一周时间里难得的饱这一餐口福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约好八点半到的,七点半就有不少老人在候着了,有拿桶的,桶里还装些水,有拿着塑料盆的,有拿着菜筛的,用这些装豆腐的家什来排队,老人旁边三三两两聊着家常。

大家候着,谈论着,说这家卤水豆腐有着老家正宗的味道。

是呀,这是老家的味道,不禁勾起我小时候的记忆。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家磨豆腐可要在过年或过节才有的事。

在客家地区,过年有吃酿豆腐的习俗,平时宴请宾客也必须要有这道菜,它是客家人的年味,亦是浓浓的故乡味。

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关于“豆腐”,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豆福”,因为“腐”和“福”是谐音,所以豆腐也有着祈福的寓意。因此,“磨豆腐”也变成了祈福的过程。

小时候并不知那许多,只知道过年过节了,大人就会准备黄豆磨豆腐有豆腐吃那可是节日才有的荣耀呀。

那时村里有一间公用的碓间,里面有土砻有石磨。土砻是用来磨谷壳和黄豆壳的,石磨则是用来磨粉浆的。

大人早早准备好黄豆,称好做豆腐板数的份量,将干黄豆分批倒进土砻中碾压。原来活蹦乱跳的圆圆的黄豆被碾压后脱了壳并成片状,脱了衣服的黄豆换成了嫩白的颜色,可是再也滚动不起来了。

大人让脱壳干净的黄豆片换个环境,让它们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原来干干的豆片吸足了水分会膨胀起来,变得丰满了许多

到磨豆浆的时候了。

因为一个村屋只有一台石磨,大家磨豆腐的时间又相对集中,在年二十八年二十九时,磨豆浆可要排队各家放一个桶做记号,大人不时地会派孩子去探看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家。有时要在晚上才有空位碓间整个晚上灯火通明的。

磨豆浆要用人力转动石磨,伴和着清水将黄豆片磨成豆浆。通常要两三人合作,即一人或两人用一支砻臂不停地推拉转动石磨,砻臂上面挂一条绳子来活动,另一个人负责加料为了不影响推磨,就要快速灵活地把黄豆和水舀进石磨孔里。石磨欢快地转动,白泡沫从磨隙间溢出,越来越多,溢满了沟渠再流到一个装豆浆的桶里。看着白泡沫越长越多,大人们在谈笑间充满了喜悦。

待全部黄豆片进磨里后,再用清水空转一番,以让全部豆片都成浆。

把磨好的豆浆抬回家去,放进一个密实的面粉袋里进行过滤,然后用力将浆液挤人们把豆渣用来喂猪以让猪在过年时也改善一下伙食。可有些精明的老人,却将豆渣和上粘米粉,加点盐和五香粉,做成粄状,蒸熟,再去晒干,也是上好的佳肴。

过滤后的纯豆浆在大锅里煮沸后就是原汁原味的豆浆了,香喷喷的,整个房间都会飘满了豆香。这时大人可能会满足一下孩子,装一碗豆浆,放一些糖让孩子们过过豆浆瘾。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一下子就会喝个精光。

大人把豆浆倒进一个水缸里,待豆浆冷却一点后,就坐在水缸边,一手滴着卤水,一手用一支木条不停地搅拌,让卤水充分地均匀。一会儿后,就见到豆浆慢慢开花,变成块状,最后形成了整片的豆腐花。

大人取几块长约六十厘米的木板围成槽形,板面呈方格状,并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木板槽里,用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大石块。只见压着的豆腐花像下雨一般,水滴不断,由大雨到中雨再到小雨最后雨停。一个多小时后,搬开石块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除去白布,一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豆腐做好了,接着是酿豆腐了。

大年三十了,大人剁好肉馅,拌点冬菜、葱末,调好味大人要忙着过年的其他事情,就让懂事的孩子帮忙酿豆腐。

酿豆腐的时候,先要把整板豆腐用两块木条尺一般放齐,用刀划开成一块块的小正方形,再对角或对半切开成三角状或长方体状,这要依据主人的爱好了。大人告诉孩子手要呈半握状态,轻轻托着豆腐,然后用筷子从中间穿过去一剪,挖一个小洞,再夹起馅料塞入豆腐里面拿着豆腐的手一定要力度适中,轻了重了都可能导致豆腐碎了。小孩子刚开始酿时,在这一步骤没有掌握好,做出了“散装”酿豆腐。大人见了,会停下来纠正一番。再酿,孩子们也会慢慢熟手,酿好的豆腐排列着,恰是一整齐的方阵。

酿好了豆腐,大人就开始煎豆腐了。客家人讲究酿豆腐“肥”、“咸”、“烧”(热),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煎豆腐是急不来的。一板豆腐要用大锅煎才行,油锅里的油得放多一点,烧热了才把豆腐有肉的那一面一块块放进锅里,撒点盐,慢慢煎,还要把红曲磨碎给豆腐均匀地撒上,让豆腐变成红色,以表示生活红红旺旺的。待豆腐的边缘呈金黄色,才放上一些水,加上酱油,再盖上盖子慢慢煮。煮了一阵后揭开盖子,红红的豆腐在锅里咕噜咕噜地抖动着,滋滋冒着热气,飘香四溢。

酿豆腐上桌了,团圆饭就开始了。吃一口红红的酿豆腐,馅料香香的,豆腐嫩嫩的滑滑的,甚是可口。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围坐着吃年夜饭,一起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那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了。

酿豆腐成为了过年时的一道主菜,每日三餐都少不了。那时没有冰箱,遇上过年气温高,到了年初二豆腐还没有吃完,就会变味了,变得馊馊的味,年初三就不好吃了。

是呀,酿豆腐伴着我们的成长,是我们心中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深深的童年记忆。

如今,农村很少有人会在家里磨豆腐,多数是到市场上买豆腐,回到家里再来酿豆腐。每到过年,即使山珍海味不缺,酿豆腐也依然是客家人年夜饭上的一道主菜。身居都市远离故乡的客家人对豆腐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现在,酿豆腐成为客家人饮食的标志和骄傲,它不仅是客家菜中的一道经典菜品,更承载着客家的历史背景,寄寓着客家人的故乡情结传递着浓浓的客家情谊。不论过了多少年,酿豆腐都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心中的故乡味,漂泊在外的客家人吃一口酿豆腐,便仿佛回到了故乡,勾起浓浓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