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楼顶的办公室旁边,是好几块学生植物园地,疫情期间学校没有安排学生去打理,空在那里。
最近,学校的清洁阿姨利用闲暇之余锄地翻地平整,撒上了秋葵种子。我有幸见识了秋葵的生长过程,让我对秋葵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多月的工夫,秋葵居然有收成了。
已经开花结果的秋葵像伞一样散开,长得有点像蓖麻。茎圆柱形,叶子像手掌分为五裂,长有茸毛;叶柄细长,交叉生长在主杆上,叶柄上长着硬毛;叶脉像血管一样脉络分明,中间是红脉,往外延伸则是绿脉相连。
秋葵不像其他植物一样先开花再结果,而是花果分开同时长,花像黄色的小喇叭,生长在叶腋,花瓣黄色,基部是暗红色的花蕊;五角形的嫩果向上长在叶柄处,有点像羊角,外面也长有硬毛,边缘有钝锯齿,中空,如果切开的话,你会看到里面有许多白籽密密地排列着,并有不少的黏液。
说起秋葵,我比较孤陋寡闻,认识得较晚,之前都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我还是在2012年春参加同学聚会,庆祝一位同学荣升家乡父母官的宴会上第一次吃的,那位同学领导还地笑着说这是“蔬菜伟哥”,补肾的,让大家对秋葵充满了神秘和好奇。
清水煮的秋葵,蘸点酱油芥辣,嚼上几口,有点爽脆有点涩,里面有不少的黏液,感觉味道就是不一般,不禁要多尝几条了。
秋葵一旦沾上了“蔬菜伟哥”的称号,人们自然就趋之若鹜,把秋葵奉若珍宝。那几年,许多人把秋葵当做是上乘食品,似乎吃了以后真的有壮阳补肾之效。
好像也是从那以后,我在市场里也可见到有秋葵卖,但是价钱比较昂贵,经常买来吃的人不多,我只是偶尔也买些来吃。
起初,我分不出老嫩,只是挑一些颜色深一点的样子好一点的来买,买回去的有嫩的也有老的。嫩的比较爽脆,老一点的没有那么爽脆,吃起来会有一些渣,难嚼。买了几次以后我按照其他人教的方法,知道要用手捏一捏,软软的是比较嫩的,而硬硬的却是比较老的。
我看了网络介绍秋葵饮食的做法,自己也试一试,切开,用沸水焯一下,再配上蒜仁爆炒一番,加点酱油调味。秋葵的黏液不时地渗出来,感觉好像连在一起粘粘的。这样炒出来的秋葵别有一番滋味,算得上是一种美味了。
也许是我心疼人民币买得少吃得少吧,或者烹饪的方法不当,总之吃了几次秋葵后,不见得有什么壮阳补肾之效,感觉就是和平常的熟菜没有什么两样。
有不少精明的菜农,看到秋葵的价格是那样诱人,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于是纷纷种起了秋葵来。
秋葵比较耐旱耐高温,根系发达,容易种植,产量也高。
市场上卖的秋葵越来越多,价钱自然就越卖越便宜。秋葵已经放下了高贵的身段,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变得是那样的普通,一如人们餐桌上的家常便菜了。喜欢吃的人都会买来吃,不需要再眨眼心疼人民币了。
我从网络里也看到了秋葵的网红之路,是先从“神药”下手的,什么“植物黄金”、“蔬菜伟哥”、“糖尿病神药”、还能减肥、防癌、驻颜、抗衰老等等一大票神迹,大有以一己之力干翻同仁堂的豪迈气概。
我还查找了秋葵的一些资料,知道了秋葵自带的黏液是它最突出的特点,秋葵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维他命A和B群、钙、磷、铁等,以及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帮助。
后来,秋葵的功效又被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实,对比我们吃的最普通的蔬菜,比如萝卜白菜,秋葵在营养素含量上并无出众之处。也就是说,除了有张网红脸,秋葵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当然了,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对秋葵的喜好自然就不同了。
自此之后,我对秋葵不再神秘,空闲之时去几块菜地里流连,看看秋葵的茁壮成长,看到秋葵结的果实每天都有新的样,我对秋葵的喜爱也油然而生了。
秋葵虽然变得普通了,不再那样的网红,但在我的心里也充满着神圣和高尚感,因为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嫰果却永远是向上的,那种不屈向上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