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福来的头像

曾福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04
分享

翠竹青青

冬至刚过,阳气回升。

冬阳下的黄龙村让人感到格外的暖心。碧蓝的天空,清盈的湖水,妩媚的阳光,错落有致的民居,到处显得一派祥和。翠竹青青,凌霜傲雪,深邃幽静,给人一种天然之趣和随机之美......

古道悠悠

很久以前,在黄龙村中南部的东边有一条山道途径四院岗,翻山越岭后与枞阳县白梅乡小街村相接,过去人们把这条山道形容为黄龙村的“东关古道”。

黄龙村地形峡长,东西两面环山,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这里商品经济落后,人们要买卖产品免不了要起早赶往很远的集市,出村也只有二条大路可走:一条是南北方向,向南经过分水岭到孙畈、江南,向北经过杨家楼到泥河、庐江、合肥;另一条是东西方向,东边经过四院岗到达小街、翼青、周潭,向西经过王庄、桂花井,到达白柳和官堰塥。

小街是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过去这里商贸繁华,很早就开有肉铺、商店、布坊、诊所、中药房等,特别是副食品加工更是闻名遐迩,不仅做豆腐、挂面、糕点,而且开有多家木榨油坊,加工出来的香油(菜籽油)味道醇厚,香飘四溢,引得方圆几十里的农户常来此榨油买油。因小街距离黄龙村较近,黄龙人常常肩挑或徒手路径四院岗,翻山越岭到小街赶集,特别是每年的午季登场后,成群结队的黄龙人肩挑油菜籽、柴禾,从四院岗翻山越岭到小街排队打油。时间一久,这条山道渐渐成为黄龙村的出关古道。

四院岗一开始没有名字,散住着两、三户人家,因所在地的岗上有一块地呈狮子形,远远望去,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小山茆就像四个狮子头,所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狮子岗。乾隆九年黄龙村徐姓先祖葬此狮形地。时间一长,人们把“狮子岗”念白了,就叫做“四岗”。后来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增多,四岗形成了“刘、黄、徐、陶”四个姓氏,分部散居在四个小自然村庄。1956年实行合作化以后,黄龙大队决定将这四个小自然村庄合并为一个生产队,叫做四院岗生产队。

“东关古道”地势险要,是枞阳县和庐江县之间的咽喉要道,以小山丘分水为界,东边是小街村双树井村民组,西边的是黄龙村四院岗村民组。因周围全是山,便于迂回、隐藏,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过去新四军常在这里活动,打击敌人,现在的四院岗一棵千年枫树,新四军曾在此多次栓系过战马。当年,为支持新四军在敌后发展,四院岗人常为他们提供住宿和吃喝等方便,国民党闻悉后,纠集大批人马将四院岗的房屋烧毁,并抢走大量粮食和木材等,大火熄灭后,新四军回到这里,给被烧的房屋户每户出了一份类似“因支持革命,房屋被烧毁”的证明,遗憾的是现在这些证明无一保存。

四院岗有一个古老的建筑叫刘家祠堂。560多年前,刘姓从江西迁来,兴旺发达后在此大兴土木,修建祠堂。刘家祠堂,三进,中间有前、后天井,十五间瓦房,前面有大门楼,左右有厢房,建筑材料雕龙刻凤。解放前这里曾办过私塾,救过新四军。一次,有个新四军伤员留在四院岗,国民党知道后出动人马寻找,万般无奈下四院岗人急中生智,将伤员隐藏在刘家祠堂内,国民党部队见找不着伤员,再次将四院岗房屋烧毁,后四院岗人将伤员化装成病人,安全地将其送到部队。为方便过来行人歇脚,刘姓在祠堂内开办起商店,曾一段时间四院岗更名为“刘店”。建国后刘家祠堂成为黄龙小学分部,开一至四年级两个复试班。1975年黄龙小学分部迁往胜利生产队,刘家祠堂不幸被拆去,材料也被拉用到黄龙小学胜利分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院岗人才辈出,不仅有奋战在各条战线的能人,仅教授该村民组就出了三位,他们是北京清华大学教授刘美华、皖南医科大学教授黄帧桧、绍兴大学教授刘正。

远望“东关古道”,让人回味到小街昔日的繁华以及离去不远的硝烟烽火。为缅怀过去,重塑历史的记忆,庐江县和枞阳县联合出资,将这条古道现改建为宽尚明亮的水泥路。

五龙攒珠

成语“二龙戏珠”,意为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它象征着吉祥。然在黄龙村有一处鲜为人知的胜景,叫做“五龙攒珠”。

黄龙村东南部刘洼村民组有一座山也叫龙王山,山上竹木葱葱,雄奇俊秀,蔚为壮观。周围奇峰异起,山岚叠嶂,四周有五支小山脉形如五条小龙环绕,主峰龙王山似明珠高悬,此景连在一起呈“五龙攒珠”之势。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穿山而过,仿佛金龟钻山,龟头在东,龟身在山中,龟背在西,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道法自然,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出人意料,令人惊叹,让人顶礼膜拜。在金龟背面的山脚下,清泉从山中滤出,流水潺潺,山边有一塘,常年水丰,今年黄龙村遭受了六十年未遇的大旱,几乎所有的塘坝干涸见底,唯刘洼龙王山下的塘中四季清水绿波,塘边翠竹婀娜,杨柳依依,秀丽宜人。

传说远古的时候,这里洪水泛滥,洪魔肆虐,民不聊生,村民退避山上,缺吃少穿。为拯救这些苦难中的百姓,千年神龟逆洪水而上,救民于水火之中。神龟看到这些百姓勤劳、善良、朴实,不想让他们再受水害,便坐镇于此,化为金龟钻山,由此龙王山留下这个绝妙的景点。传说当年地藏王菩萨寻找自己的道场,见此地风水绝佳,心生留恋,然因山体较弱,无法承载他的法体能量,后地藏王菩萨只好依依不舍地沿着白云崖一路向南寻去,最终选定在九华山修行。

黄龙村,不仅名字与龙有关,而且相关龙的名胜古迹以及有关龙的传说很多。黄龙村有两座龙王山,相传很久以前,在黄龙村有两条龙居山中修炼,有一条龙得道成仙后从洞中飞出,从沈桥湾附近的龙王山下龙王塥进入东海;另一条龙修道成术后见刘洼龙王山常年祥云缭绕,霞光笼罩,不是仙境,胜似仙境,顿生留恋之意,隐藏遁入山中。

刘洼龙王山山势较高,站在山顶,不仅枞阳小街、翼青、白云岩等美景尽收眼底,而且可以远望长江。祥云丽日,山顶云去云飞,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据传,以前山上建有龙王庙,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多年,遇有大旱,周围的百姓们杀猪宰羊,敲锣打鼓,抬着祭品上山,燃放爆竹,祈求龙王降雨。由于这座山是神山,老百姓又把此山叫“青山”,寓意清白、吉祥,因山水灵秀引来历代文人雅士来此闲游抒怀。建国前期,龙王庙因无人问津和饱受风雨洗礼而倒塌,五十年代山顶还见到瓦砾,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王山渐渐被人们淡忘。现山顶建有高压铁塔一座。

然而五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人们再次唤起对龙王山的记忆。

那是2017年8月16日,刘洼龙王山七里范围内突然连降三个小时特大暴雨。山顶风高云急,电闪雷鸣,周围大雨滂沱,倪庄一带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室外如大海,室内可行舟”,雄鸡飞上草垛,草垛即刻又被洪水卷走,路上行驶的车辆因飘起而无法行走。而在龙王山七里之外的地方,艳阳高照,这一奇特景象乃千年难见。在人们默默的祈祷声中,龙王山周围的风雨渐渐停息.....

此事虽然过去有五年多了,但现在提起它,人们还心有余悸。

尘封的记忆

去过黄龙村或生长在黄龙村的人,大都知道该村有一座桥叫沈桥,这不仅因为沈桥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而且至今在黄龙村还传颂着这样一首美丽的歌谣:“上审桥,下沈桥,一对鲤鱼上下跑。谁家葬了鲤鱼地,子子代代穿龙袍”。然而有一座桥,它和沈桥几乎建于同一时期,且用途和作用远远地超过沈桥,却被人们的记忆尘封了三十年,它就是位于黄龙村正南端的三步两拱桥。

溯及桥名的来历,引来一段古老的佳话。

在合肥市和铜陵市的南接壤处,有个地名叫做分水岭,分水岭以南属于铜陵市,水流向白荡湖,并进入长江,分水岭以北属于合肥市,水流向黄泥河,后通过黄陂湖流向巢湖。分水岭就在枞阳县白梅乡东山村和庐江县罗河镇黄龙村的交界处。

据说一千多年之前,靠近风水岭一带北边的黄龙村生活着两个自然村庄,叫张家榜和洪家洼,以此两地为中心,东至武术之乡周潭,南至白荡湖,西到商贸重地“官堰塥”,方圆五十里范围盛产黄烟叶,每年种烟大户都雇人将黄烟叶挑运至舒城、六安、霍山以及河南固始一带销售,对方的烟行也常常派人来此收购黄烟叶。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黄龙村常常以水为患,一遇到下雨,东西两面环山的划水纷纷而下,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由南向北而去,经常阻断人们的通行。为方便过客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由烟商们牵头,发动民间捐资建桥,于是在风水岭西北边的二百米左右处建桥一座,此桥由两块青石板砌成,南北方向,长两米,宽近一米,有两孔,走三步就能通过,故称作为“三步两拱桥”。

三步两拱桥自建成以来,是南来北往的过客必经之地。以前分水岭以南的桐榜、孙畈商业比较繁荣,黄龙人要去此地赶集,必须经过三步两拱桥,而分水岭以南要去杨家楼、黄泥河、庐江,也非走三步两拱桥不可。千百年来,三步两拱桥吃尽千辛万苦,头枕清溪,仰望星月,承载着千军万马、乞丐商贩、挑夫独轮等一代又一代的过路人,石桥中间被南来北往的独轮车轧出了一寸多深的沟痕,为连接南北交通立下了汗马功劳,虽伤痕累累却无怨无悔。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路径此桥,由于桥的宽度限制,过客流量非常有限,有很多的解放军部队只好驻扎在当地一带村庄,据老人们回忆,解放军在此桥日夜行走了近一个月,部队才走完。

自古以来三步两拱桥是个著名的交通标志物,在地图上有标注,名气比较大,过去人们提到黄龙村和分水岭知道的人很少,但只要一提到三步两拱桥和欢团树,几乎没人不知道。

黄龙大冲耕地面积较大,每遇到大雨,这里泛滥成灾,不仅庄稼淹没,而且行人也很困难。1975年,为根治水患,黄龙村党支部发动全村劳力挑土,完成近万方土石方,修建了长达3公里的岭头到沈湾的支渠,在此基础上1993年因发展现代交通需要,改道取直倪庄到分水岭的公里,至此三步两拱桥才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岁月有痕且有情。为唤起人们对三步两拱桥的回忆,现此处自生一片水竹,说来也巧,水竹覆盖的地方就是三步两拱桥的遗址,尤其在每年的秋冬季,田野里一片枯黄,此时的水竹却格外耀眼,人们一看到这竹子,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曲水拱桥的情景。

三步两拱桥是黄龙历史的见证,不仅有其名,而且有其实。如今的它静心退养在绿丛之中,见证着人间的悲欢,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昨天的记忆,今天的乡愁,必将点亮明天的辉煌。

黄龙人将永远不会忘记三步两拱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