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福来的头像

曾福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8
分享

今夜,月光如水

写完《秀美黄龙》专著二十篇,我的心里轻松欣慰了许多。

六月的夜空,蓝得象一块巨大的幕布。一弯新月静静地悬挂在树梢,散发着温柔的色泽。心在月光中轻柔地沐浴,梦一样的回忆在这如水的月色中慢慢荡漾开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是英雄的土地,传承着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桐庐游击大队曾在这里出没,美丽木鱼山的曾经是抗日军事瞭望台。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黄龙村不少热心青年前仆后继,奔赴战场。蔡修云、黄小春、黄光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先后涌现出钟玉祥、徐均、刘和贵、黄胜发、徐盛太、徐叶海等英雄,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有一部分部队经过黄龙,由于必经的三步两拱桥受宽度限制,过客量非常有限,部队在黄龙村驻扎过一段时间,播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情谊深。解放后,为保家卫国,徐根元、阳海传、徐正祥等英雄奔赴朝鲜战场。在对越作战中蔡大培荣立战功。英雄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气魄和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故乡是神奇的地方,流存着传统文化。黄龙庵碑文记载:“开基于唐,中兴于清”,说明佛教文化在黄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播了一千多年。黄龙庵当年僧尼云集,香火缭绕;三圣庵,晨钟暮鼓,穿越着时空;报德庵,山峦苍翠,环境幽绝;青山庵,溪流潺潺,木鱼声声。一个村历史上曾有过四个庙宇,实属少见。时过境迁,现仅存的黄龙庵仍庙宇恢宏,梵音袅袅......

故乡是善真的热土,传导着孝道文化。相传古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不慎将银两丢失,途经黄龙村家后山时已饥饿难耐,当时这里住有一包姓村民,秀才便向他讨要食物充饥,包某热情地将秀才引进屋内,将饭菜盛满端给秀才,为不耽误秀才进京赶考,包某将家中仅有的银两全送给了秀才,后来秀才高中,为报答包某恩情,见包某单身一人,年事已高,没有子嗣,无人赡养,便将包某的茅草屋拆掉,修建一座庙宇,取名“报德庵”,就这样包某在庙内接受信士弟子捐赠香火,康熙三十九年包某去世后,秀才为其树碑立塔。好人终有好报。几百年来,报德庵的佳话不仅享誉乡里,而且一直在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受此佳话的影响,如今的黄龙村民风淳朴,从善向好、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故乡是浪漫的处所,传播着爱情文化。千百年来,吴刚和彭翠娥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民间久传不衰。为了幸福,人们向往和追求婚姻自由。美丽的情人岛一年四季皆有美景,一双双恋人常在这里相依相偎,互诉衷肠;情人滩与青山碧水相映,给人一种情意绵绵之感,寓意着“海枯石烂,永结同心”,吸引着一对对男女来这里谈论感受爱情。追求美好爱情,倡导文明时尚。婚育新风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劲吹。

故乡是文明的园地,普及着科学文化。黄龙人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乡如沐春风,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几十年来从黄龙小学走出去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的专业人才不可胜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如今的黄龙人越来越重视知识和科学文化,他们不断地鼓励、鞭策自己的子女和他人在人生的学业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故乡是幸福的港湾,孕育着和美文化。这里生态优美,常年蓝天白云,青山亮丽,秀水盈波,山水相映,瑰丽多姿,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不仅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而且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由“环境美”向“内在美”转变。一个朝气蓬勃、和美的黄龙正在诞生。

“谁不夸俺家乡好。”我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想尽情地抒唱家乡,无奈自己才疏学浅、修养有限,之所以能成稿,首先是家乡确实太美了,它不仅是山美、水美,更关键的是它的传说美、故事美、内涵美;其次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市驻黄龙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司胜平的高标准、严要求,他总是不断地鼓励我、鞭策我、激励我;再次是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是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素材。还有,庐江县卫健委领导的支持。

月亮渐渐地升高,如水的月光倾斜而下时,大地一片银白,显得更加安静、恬淡。

情感和音乐一样,最高的境界是余音袅绕。

仰望星空,星儿眨着清澈的眼睛,如镶嵌在蓝色缎带上耀眼的钻石,耀眼却不张扬,名贵却不奢华,有着特有的清纯和靓丽。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只有仰望星空才能照亮自己的心灵和前方。

月夜,浪漫之夜;月夜,难眠之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