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凡涛的头像

郑凡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6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南堡古寨

走进南堡古寨,便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世界。

站在村口的那棵千年皂角树,随风吟唱着白居易“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的沧桑诗句,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讲述着南堡古寨的前世今生。

地处悠悠终南山脚下的这个古老村庄,位于神禾塬西南边缘,三面临崖,西傍滈河,景色秀丽。既是汉唐以来著名的帝王游猎之地,也是汉唐贤达名士们的诗酒田园之地。

在南堡古寨人为改善生活条件搬迁到塬下的多年以后,这个荒废的村子如今告别那人去屋空,破败不堪,野草遍布的荒凉景象,华丽转身蜕变成为长安唐村,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光,在这浓浓的唐风唐韵中,重温盛世大唐的田园生活。

村口的千年皂角树是南堡古寨的社树。在它身后宽敞的广场上,那古色古香的戏楼舞台上古调独弹的秦腔,那台下一边品茶一边看着社戏的游人,加上那些穿梭其间的小商贩,俨然一派唐代乡村社日的热闹景象。

古人封土为社,以土地为生的古人自秦汉以来,祭社都是最神圣和最隆重的事情。祭社的日子称作社日。尤其是到了唐代,随着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社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社日由原先的纯粹崇拜土地神的祭祀活动变成了全民狂欢性质的乡村民俗节日。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王维、韩愈、白居易等人在各自的诗篇里对社日的热闹场景多有描述。时至今日,南堡古寨依然沿袭着社日这个唐代的乡村民俗。每逢农田收获之后,便聚集成会,搭台唱戏,敲锣打鼓,狂欢数日。

沿着大块青石铺成的村道慢慢前行,只见两边的民居、茶馆、饭店、作坊、酒肆都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建筑。这些由村民旧居改造而成的建筑随着地势,依坡靠树,有高有低,各安一处,看似散落,却由一条条弯弯的小路相连成一个整体,全然一幅悠然自得的塬乡风情图。

在绿树遮掩的路边,恬然幽静的长安民艺社翠竹为墙,茅草苫顶的门楼掩着两扇半人高的栅栏木门。院内的房屋青灰瓦、黄泥墙、黑木门、小格花窗。青砖铺成的小路绕着菜畦与花园,屋前那棵老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让人仿佛走进了孟浩然那优美的田园诗里:“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院内《山水之间是中国》的山水画展,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南堡古寨。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人对这古老的村子充满了向往和赞叹。

满面春风手工挂面馆内的民间手工艺人,正在现场制作“手工空心挂面”这一种极具关中特色的传统食品。传统、原生态的制作手法吸引了许多游客观摩,购买,并有滋有味地品尝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长安臊子空心面。有道是:一箸挑春风,满面游老碗。

离开民艺社,沿着青石村道继续漫步。不多远,遇见一座全玻璃构架的建筑,叫作濛溪书局。它得名于村东的唐代濛溪沟。在这里,书与咖啡,诗与情怀,现代与古典都得到了充分地交融。一茶、一书、一诗,还有那一人,瞬间就定格成一幅充满田园情调的素描画了。

走到村南的田野,便到了梅花的世界。这个时节的梅花正当烂漫,是最佳的观赏时期。田野上的梅树依坡势而植,百亩成林,宏大壮观。

放眼望去,满园红梅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人多高的梅树,枝干黑硬,而那怒放的红梅却是那么的娇柔鲜艳。一刚一柔,一黑一红,颜色分明,又浑然一体,大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这香气扑鼻、清淡素雅的红梅,偏偏出生在这铁骨冰冷、老气横秋的枯焦枝干之上,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嶙峋枝干的纹理是无数次风雨吹打的痕迹,弥漫着岁月的沧桑。娇艳的花瓣在柔弱中却透露着坚强的傲骨。这梅出苦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如此高尚的品质,怎么能不叫人心生敬意呢?

漫步梅园之中,花香四溢,让人醉迷。唐村的梅花以红梅为主打,为数不多的白梅星星点点散落其中,既交相辉映,又格外清新。驻足在那虬曲苍劲的梅树近前,看那黑黢黢的枝干上的红梅花瓣嫣红中透着白晕,白丝般的花蕊顶端戴着小黄帽,任淡淡的香气流入鼻腔,我一下子就醉了。

一个身着白色汉服的女子,衣袂飘飘游走在梅花丛中,舞动着曼妙的身姿。她享受着千年的唐风唐韵,一笑嫣然,再笑还嫣然,醉了她自己,也醉了我们这些看花人。

迷醉的我索性爬上一处高坡,盘腿坐在树下的青草地上,做一回痴痴的花下人。近处,红梅映着古香古色的民居;远处,流云伴着黛青色的终南山,明媚春光下的滈河像一条丝带泛着亮光。顿时那塬乡的田园诗意便涌上了我的心头。

难怪乎,当年孟郊游玩到此,欣然写下《终南山下作》:

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

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

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

远处淡墨素描的终南山连绵不断,近处灿若云霞的梅花香气弥漫,充满了乡野悠闲的情调。于是,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都抛却脑后了,心里、眼里只有这幅美丽的早春图了。

我想此时,若有一壶香茶或者一壶浊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枝条花影稀疏,暗香涌动之中,与两三知己,品茶饮酒,观山看梅,吟诗咏歌,该是何等的悠闲、逍遥之事呀?

诗与远方就是这样子吧?

柳青当年会不会也是因为看上这里的美景,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14年,写出了巨篇名著《创业史》?这,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怀着一颗仰慕的心,来到他的故居,探寻他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我倚门而立,透过窗户,仿佛看见他在屋内伏案而书。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不敢高声说话,生怕惊扰了这个伟大的人。

在唐村乡愁记忆馆内,陈列着石磨、纺线车、织布机、收录机、煤油灯、织布机、木犁、独轮车......许多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望着泛着旧色的老物件,抚摸着那早已过时的旧农具,往事和乡愁就涌上了我的心头。那是一个贫穷而又难以忘怀的时代,也是此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带着淡淡的乡愁,我沐浴着暖暖的春光,迈着缓缓的脚步,继续穿行在青瓦泥墙的唐村深处。在一座土墙木门的农家小院里我遇见了的“三巡酒馆”。

这是一家传承唐代工艺的酒馆,专门酿造“花欲燃”黄酒。这酒取终南山泉水入曲,依古法发酵而成。店家取黑瓷小碗一个,倒二两美酒,让我眯眼屏气,缓缓而饮。酒入口舌,甘甜味美;酒入肚肠,温和柔顺。虽是小酌,但一想起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年是归年?”的诗句,我就迷醉了。

迷醉的我不经意间走进一条狭窄而静谧的小巷。走了十几步,遇见一座典型的关中农家院子。青砖青瓦砌成的门楼檐口高挂着两盏椭圆形的红色灯笼,门楼脚下两边配有雕着花纹的石门墩。黑色的大木门上嵌着铜色的门栓,左右门扇上各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门框上贴着一幅对联:“虎啸青山千里锦,风吹绿柳万家春。”

仔细看去,这原来是一家名叫“诗唐-花朝”的民宿。轻轻推门而入,只见院内的房屋依旧是青灰瓦、黄泥墙、黑木门、小格花窗。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旁边,一眼斑驳着岁月旧痕的石井沿上,陈旧的木轱辘吊着一只木水桶,弥漫着质朴的乡村情调。

柿子树下停放着一辆褪色的独轮车。旁边有几把竹条编制的小椅子。随意地围在一张红色的小方桌周边。厨房背后的烟囱里飘出一缕淡淡的炊烟,在空中随着微风袅袅而上。这如此熟悉的场景,让我蓦然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儿时。我深深的乡愁,就这样和南堡古寨人的乡愁融合在一起了。犹如那碗花欲燃黄酒的香味,越来越浓了。

我慢慢地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泛着旧色的独轮车,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浓郁了。坐在小竹椅上,望着小方桌,就想起了母亲做的那碗香喷喷的臊子面。唉,黄土地上的人间烟火味,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甜美。

走出这家院子时,我想起路遥的那句话:“即使有一天我要远走他乡,但愿我还能在梦中再回到这里来。”

一个人离开故乡,可能有无数个原因,但是他回到故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的根在这里。我庆幸,我现在还有故乡可回。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却无故乡可回。故乡,成了他们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去的地方。对于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来到这里,就慰籍了那深深的乡愁。

南堡古寨,这个能望见山,看见水,留住乡愁的古老村子,一定会成为悠悠终南山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来年此时,我还要来到这里寻梅闻香,吟诗饮酒,醉在那棵老柿子树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