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蕨菜
农历四月间,锄洋芋、大豆的忙活已结束,庄稼人挂锄的时节,正是采蕨菜的黄金期。
家乡地处云雾山下,山大沟深,气候阴湿,森林遍布,适宜蕨菜的生长。蕨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有“蔬菜之王”之称,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感清爽、舒适,蕴含一种淡淡的野香,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风干后便于储藏或馈赠亲送友。吃的时候,只要在水中一煮一泡,即恢复原样原味。逢年过节,调上一碟子放到餐桌上,既可以尽情品味、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家乡漫山遍野都生长着各种蕨菜,随阴阳、地势的高低的不同,有阳蕨、水蕨、毛蕨、板蕨、狗蕨等。其中最受人们青睐的就是阳蕨、毛蕨、水蕨。
采蕨菜便是家乡人以及外地客人格外感兴趣的一件事。到了这个季节,下过一场透雨,漫山遍野的各种蕨菜便纷纷从土里、从草地下冒出嫩嫩的头,等候人们的光顾。这时候的山林再不在寂寞中沉睡,而是热闹非,因为她将要迎接络绎不绝的的人流。尤其是乡村公路被硬化后,交通方便了,有许多外地的客人就驱车前来,加入到采蕨菜的行列里。这时林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山山峁峁,沟沟屲屲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撒满了采蕨菜的男女老少,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他们有的背着背篼,有的背着书包,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提着食品袋。他们满怀着希望纷纷钻进树林,爬上山坡,趟过小溪,瞄着腰,在树林里、草丛里仔细地寻找着一根根蕨菜,然后小心翼翼地折下来,宝贝似的放在所带的工具里,生怕不小心弄折。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一边无拘无束地说着笑着,因为这种劳动,是没有任务的,没有负担的,没人监督的,采多了采少了都无所谓,顺其自然,只求得内心的愉悦,大不了就算游山玩水旅游了一趟。山梁上、树林里不时传来清脆的笑声,欢快的歌声,手机的铃声,呼朋唤友的呼叫声。柔软的草地山,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吃干粮、喝饮料,还有的举起照相机或手机摄影。
采蕨菜,实际上是一种既有乐趣而又辛苦的劳动,要爬山、穿林、蹚水、流汗,累得两腿发酸,弯得腰酸背痛,不小心还被树枝和刺划伤脸和手臂。但是进入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和大自然亲近,和大自然交流,不也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也是精神和灵魂的一次洗礼和短暂的休憩?不也是在寻找一份宁静,一份闲适吗?对于劳动所得似乎无所谓,顺其自然罢了。也正是“酒翁之意不在酒”,只在大自然中,头顶着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脚踏着软绵绵的草地,呼吸着新鲜度空气,闻着野花的芳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奔跑的野兔,小鹿,飞翔的雉鸡,留恋着潺潺的溪水,汩汩的山泉,飞流的瀑布……在充分享受劳动的快乐的同时,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物质和精神同时得到满足。
太阳西斜时,人们方才陆陆续续地走下山、钻出森林,互相展示着一天的劳动成果:这个采了一大包,那个装了一篮子,另一个弄了半背篼。不论收获是否丰硕,湿漉漉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但是,只要你仔细一瞧:个个都是面目全非,头发被树枝荆棘扯得凌乱不堪,还夹杂着树叶、草屑,裤腿上全是泥巴,有的脸上、手臂上留有清晰的被树枝荆棘划过的痕迹。但凡这些,大家都毫不在意,他们在小溪里洗洗脸,拨弄几下乱蓬蓬的头发,带上劳动果实,带上满足和快乐,带上全身的疲劳,带上对大自然的眷恋和感激,走向回家的路。
2017年发表于《天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