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行飞剑的头像

太行飞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5
分享

母亲的粗布棉被(外两篇)

初冬的夜晚格外冰冷,我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的MU5250次航班,飞往天堂之城杭州,走出飞机场的那一刻感觉湿冷湿冷的,儿子开车来接我,嘘寒问暖的,叫我心中顿生几分暖意。

回到家里,孙子和儿媳都已经入睡,我匆忙洗了热水澡,走进自己的卧室。伸手摸一下已经铺好的被褥,喔,还热乎!原来儿子和儿媳给我准备了粗布棉被,还给我打开了电褥子。我来到儿子儿媳的家里,第一晚上就可以睡一个温暖的好觉了!钻进被窝倍感温暖,有一种被亲情包围着的感觉。

可能是由于旅途疲劳,也可能是回到亲人身边的那种舒适感,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睡梦中恍惚回到了童年的时光,回到里阜平苍山村,看见还是满头乌发的母亲,正坐在故乡的土炕上缝制棉被。在童年那些漫长的岁月中,那一床粗布棉被总是给我带来母亲厚重而实在的温暖。

记忆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她白天洗衣服、做饭、看孩子、择菜、淘米、和面,做饭,围着锅台转;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干针线活儿,缝纫机旁边总有母亲做了一半的衣服、鞋袜和床单。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每年的初秋季节,母亲就开始将全家人的棉被依次拆洗干净,然后用买来的新棉花在老棉花上加上一层,这样的被子就会特别暖和,以帮助我们度过寒冷的冬季。那时候,家里有九口人,贫困的生活处境中,母亲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一床粗布棉被,由于布票是定量的,母亲总是设法托人买线剃的背面,十元钱一床线剔被面,有绿的,有大红的,还有玫红的。上面都是龙凤呈祥的图案,是属于高档物品,别人家结婚才使用这种被面,我母亲总是能托亲戚朋友从厂家直接买到这种被面,母亲说这种被面耐用又好看,是最好的被面。被里子就是老家自己织的老粗布。老粗布宽度不够,一幅一幅地接起来使用。这些老粗布都是母亲和奶奶一起用自己家的纺车纺纱,然后用土布机织出来的。是原白色的,粗糙而厚实,十分耐用,冬天直接接触皮肤也不觉得凉。

每当一个子女满七岁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就会为这个孩子缝制一床新棉被。在这以前是在母亲的被窝里睡觉的。这时候母亲会把平时准备好的被面和粗布被里子都拿出来,将崭新的棉花也拿出来。然后把粗布被里平铺在炕上,母亲一块一块的棉花絮在被里子上,像是秋日里集聚在一起的云朵,一会儿絮成了厚厚的棉花套,然后盖上一层纱布,用炕桌和面板压在上面,大概四五小时以后,母亲会将纱布、棉絮和被里缝在一起,母亲用一根又细又长的大针,印一条细长的白色棉线,戴好顶针以后,左手熟练地抿起被边,右手麻利地一拱一合地穿过去,然后抻一抻被子,使其平展一些,再继续往前缝,这时候母亲的神情专注、柔和、安详。火红的被面映衬着母亲柔和的脸庞,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样。母亲缝制那五行整齐的针线,就像一排排南飞的大雁一样,这个工序,母亲叫“行被子”,行被子很有讲究,母亲戴着顶针,偏坐在炕沿上,每缝一针,屁股就往前挪一点,这样一行过去;再来第二行,将被子缝成五行以后,棉花基本上就固定在纱布和被里之间了。最后将好看的被面放在纱布这一边,四周卷起粗布边,缝制起来。一床古朴的家用棉被就缝制好了,一般情况下,要用五斤棉花,被面一米五宽二米长,被里两米宽两米四长,这样的一床被子,一直盖到结婚离开家为止。所以,母亲非常看重给孩子们缝制这床被子。有时候家里有了新棉花,母亲会给旧被子加上一层新棉花,这样棉被会更加厚实暖和。那时候,我们家九口人,白天将九床厚厚的棉被叠成长条状垒在一起就好像是小小的城墙,被面上那花花绿绿的图案看起来格外喜庆。每当想起这个情景,我就会想起那个时期很流行的一首歌曲:“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社员梦里笑声甜……”

同时,我也会想起母亲弯着腰做完一床被子,总是累的腰酸背疼,会叫小妹妹给母亲捶捶背,这时候母亲就会咯咯咯地笑着,是那样慈祥和柔美,动人心弦。入冬以后,我冒着寒冷的西北风去拾柴火回来,吃上母亲做的热粥,用热水泡泡脚,然后钻进母亲缝制的粗布棉被里面,被面上是璀璨的花朵和龙凤图案,那种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在故乡,在童年时代粗布棉被里有母亲的温度,母亲的味道,它是那样温馨,那样难忘。而如今,我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盖的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名头也越来越多,什么鹅绒被子,丝绸被子,软缎被子,驼绒被子,都没有母亲的粗布棉被那么温馨,那么暖和,那么贴心。无论我走遍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人世间的第一缕温暖,那温暖来自母亲的双手,那里面有母亲的味道,有阳光的味道,那就是躺在粗布棉被中的闻得到的最温馨的味道!


母亲的韭菜盒子

阳春三月,头刀韭菜上市了,春天阳气升发,正是吃韭菜的时节。于是我从超市买了新鲜的韭菜,准备给全家五口人做一顿韭菜盒子吃。机器人“小爱同学”一直反复地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于是我触景生情想起小时候吃母亲包的韭菜盒子。

那时候,父亲在自己家的小院里栽培了两畦韭菜。春天到来的时候就可吃头刀韭菜了,所谓头刀韭菜就是今年的第一茬韭菜,第一次用镰刀割下来的韭菜。这种韭菜味儿比较浓重,根部有点绛紫的颜色,而且由于集聚了一冬天的养分,生长得比较粗壮,吃起来特别香。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植物基础知识》,上面有关于韭菜的解释,父亲经常在饭桌上津津乐道地讲出来:“韭菜,属于百合科的葱类,又名叫起阳草,是协助阳气生发的食物,春天吃最好,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人祭祀的时候,用羊羔和韭菜。可见韭菜的珍贵啊,可以与羊羔肉媲美啊。”

而母亲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也不管韭菜上面有什么营养,古代有什么讲究。她只懂得用其做韭菜盒子,孩子们都喜欢吃。于是每当父亲用镰刀割下韭菜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家里有韭菜盒子吃了。

母亲做韭菜盒子是用自己做的面皮,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和面。和面要用温水,面团要控制得不软不硬,如果面团过于软,用锅煎的时候容易破损;反之面团太硬,口感不好。母亲的韭菜盒子都是要放鸡蛋的,她一般是放三、四个鸡蛋,先用花生油炒好了,放在一边凉着;再把洗干净的韭菜也晾干。切成半寸长的小段,韭菜馅放盆里倒点花生油,搅拌均匀再放盐。母亲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韭菜不出水,保持韭菜的水分。”

韭菜搅拌好了,就把鸡蛋剁碎一点放进去,依次放上五香粉和虾皮。这样就可以动手包了。母亲在案板上抹点油,把面团搓成长条,用刀切成核桃大的剂子。用擀面杖将剂子擀成皮,中间放上韭菜鸡蛋馅儿,像包饺子一样,将面皮包住韭菜鸡蛋馅儿。捏紧包严实即可。

最后,母亲把包好的韭菜盒子上锅烙,用的是平底的饼铛子,里面少放一点花生油,要用文火慢慢烙,不能用急火。烙好后两面都是金黄色的,吃起来外脆里嫩,鲜香不腻。这样的韭菜盒子,我一次能吃四、五个呢!每次吃韭菜盒子,父亲总要鼓励我们多吃点,他说,韭菜可以促进消化、开胃主食、滋养肾经、增强体质、理气活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杀菌、保护视力等等。而我最深的体会是韭菜可以驱寒调经。有一年春天,我正在屋里写作文,突然父亲买回来一车煤炭,大声喊着:“秀娃,赶紧出来,跟我一起卸煤。快快快!别磨蹭。”当时我只穿了羊毛衫,没有穿棉袄,而且那天“大姨妈”来了,肚子很痛。但是父亲大呼小叫的,我不敢怠慢,就急忙出去卸煤,没有穿棉袄。俗话说“春风吹破琉璃瓦。”我一出门就感觉到凛冽的西北风很冷,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卸完煤才回去休息。结果从那以后,我的“大姨妈”不准时了,而且每一次都伴随着剧烈的肚子痛。母亲知道后,给我连续做了一个月的韭菜吃,韭菜盒子,鸡蛋炒韭菜,韭菜鸡蛋饺子,韭菜猪肉包子等,最后硬是把我的肚子痛治好了,“大姨妈”也准时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确信父亲“韭菜是一种神奇蔬菜”的说法。于是更加喜欢吃母亲包的韭菜盒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制作韭菜盒子,有时候给母亲打下手。结婚以后,每年春天我都会给老公和孩子做韭菜盒子吃。所以我儿子免疫力比较高,小的时候,身体素质比较好。再后来婆婆由于年龄大了不能独立生活,住到我家里来了,开始婆婆胃口不好、食欲不佳,吃得很少,经常便秘。于是我就给婆婆做韭菜盒子、韭菜炒鸡蛋吃,或者包韭菜馅饺子,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婆婆的食欲提高了,吃东西多了,肠胃好了,最大的变化是不便秘了。婆婆说:“儿子孝顺不如媳妇孝顺,我的身体都是叫媳妇调理好了。”是的,婆婆刚到我家时经常头晕,每次发病非常痛苦,自己感觉天旋地转的。我也是给婆婆调理生活和饮食,经常做韭菜盒子给她吃,加之适当的药物治疗,最后去掉了头晕的病根。婆婆逢人就讲:“我这辈子修行的好,遇上了这么好的儿媳妇,拿着我比自己的亲娘都亲。”她说得没错,我自己的母亲离我很远,她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生活,真的没有得到我的体贴和爱护。我对婆婆的孝顺,远远超过自己的母亲。

记得那年秋天,我和母亲去工厂附近捡煤核,中午不能回家吃饭,用铝饭盒装了八个韭菜盒子,准备当午饭吃。我们母女两个推着自行车走到医院附近的草地上的时候,碰上一对母女乞丐,他们跪在冰冷的地上,向路人乞讨,女孩子面黄肌瘦,饿得说话都有气无力的。她的母亲说,她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她们的亲人得病死了,就在附近的太平间里,没有钱下葬。母亲拿出六个韭菜盒子给了他们母女,还把身上仅有的一元钱给了她们。我哭着说:“你给她们那么多,我们中午吃什么啊?”母亲说:“我们还有两个呢,一人一个就好了,她们三天没吃饭,一定很饿了;我们昨天晚上吃过饭的呀。”

那天我们捡了许多煤核,回来的路上自行车驮满了煤核,我们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想起那六个韭菜盒子,我埋怨母亲不该给乞丐那么多。我的肚子实在太饿了。

正在我们又饿又渴的时候,我们看见北站的货车上有工人在卸货,那货物是西瓜。有些破损的西瓜被摔碎了,扔在货车边上。有个装卸工人对着我们大喊:“捡破烂的,这里有两个破西瓜,你们过来吃了吧。”于是,我和母亲去捡回来那两个破损的西瓜吃了起来,还没有舍得全部吃完,而是剩下一个带回家给弟弟妹妹吃。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自己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她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心里却装得下遇到的所有穷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后来说起这件事,母亲说:“我们帮助了那对乞丐母女,感动了菩萨,他就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破损的西瓜,作为对我们的奖励。这也是好心必有好报吧。”

时光荏苒,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余了,接着婆婆也因为不能自理住进了养老院,目前我自己也到奔着古稀之年去了,无奈之下前来杭州与儿孙一起生活。虽然经历了岁月蹉跎,但母亲传授给我的韭菜盒子技艺却没有忘记。这几天我手把手地教给我儿媳妇做韭菜盒子,现在有了电饼铛,烙起来十分省力,也好控制火候。儿媳妇很快学会了,一边吃一边说:“妈妈,以后韭菜的吃法又多了一种,我要经常做给宝宝贝贝吃。”是的,宝宝贝贝都爱吃,他们每人吃了四个。和我当年一样多。看着快乐成长的宝宝贝贝,我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候虽然没有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但是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每年春天能够吃上母亲亲手做的韭菜盒子,我们心里也是倍感幸福的。

今年阳春三月,韭菜新鲜,我打算给孙子们多做点韭菜盒子吃,增强他们的体质,保护他们的视力呢。这些孩子最近经常窝在家里,很少出去活动,我要给他们调剂好伙食,让他们茁壮成长。啊,听说下周开学了,杭州的春天就要来了,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我们的好日子离我们不远了!这个庚子年来了个新冠病毒,我们人类面临着许多考验,希望韭菜盒子给我们的健康助力。让我们的国民阳气十足、奋发图强,战胜病毒,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


母亲做的缅裆棉裤

前些日子我搬新家,收拾衣柜的时候,翻出来一套中式的棉袄棉裤,那裤子还是一条缅裆裤。儿子问我说:“妈妈怎么还有这么土气的库存啊?快扔到垃圾箱去吧。”我则叹了一口气,紧紧抱住缅裆裤眼睛里潮湿了。

这条缅裆裤是母亲留给我的唯一物品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老公领了结婚证,准备结婚了。母亲当时穷得很,买不起像样的东西给我做陪嫁。母亲说:“按照老讲究,出嫁的时候穿棉袄棉裤,将来日子过得厚实,我给你做一套棉衣棉裤吧,就算娘家给你的陪嫁。”然后母亲买了七尺花布,七尺蓝色的棉布。当时买布还要布票,母亲把他平日不舍得用的布票拿出来,为我买了新布做面子,棉裤里子和棉袄里子都是家里自己织的老粗布。母亲说:“粗布暖和,穿着舒服。”母亲熬夜三个晚上,用自家产的新棉花给我做了新棉袄和新棉裤。当时我只顾忙乎结婚请客的事情,也没有仔细看看母亲做的什么样的棉衣棉裤。等母亲全部做完以后,让我试穿一下,我才发现,那棉裤是一条缅裆棉裤。当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新潮的衣裤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婆家给我买了一件呢子外套还有一条毛滌的裤子。我对母亲说:“这个小棉袄我穿在呢子外套里面,那条缅裆裤就不要了吧。”母亲很生气地对我说:“这还没有嫁过去,就嫌乎娘家土气了,我辛辛苦苦熬夜三个晚上,给你做了棉裤,想叫你今后的日子厚实点,你就这么不领情啊?”说着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儿。我一看叫母亲伤心了,心里很不落忍,赶紧哄着母亲说:“谢谢老母亲,都怪女儿不懂事,婚礼那天我一定穿上母亲做的棉袄棉裤。”

结果婚礼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虽然是春节期间,还没有立春,但是气温很高,年轻人哪有穿棉裤的。只有我这个新娘子穿着母亲缝得厚厚的棉袄棉裤,热得我都出汗了。我婆婆抓一把我的棉裤说:“真是亲娘缝的,这么厚实,将来过日子一定有钱花。”我赶紧说:“借婆婆吉言,我们小两口一定做兄弟姊妹里挣钱最多的夫妻。”

结婚第二天,我就把缅裆裤压在箱子底下了,从此再也没有穿过。可是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在兄弟姐妹中,我家第一个买了电视机,第一个买了摩托车,第一个住上新房子。夫妻两个的工资一个劲儿地往上涨。我小姑子开玩笑说:“孩子们好好读书吧,结婚的时候别忘记穿缅裆裤,将来像你二舅妈似的,坐在家里数钱吧。”

唉,如今这条缅裆棉裤还是新的一样,可是给我做棉裤的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想想母亲的一片爱女之心,我无以回报。我要把这条缅裆裤好好保存起来,想念母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摸一摸上面的细针细线,闻一闻上面母亲的味道,就感觉母亲在我们身边一样。那棉袄已经叫我穿破了,而缅裆裤还是崭新的。它将会陪伴我走过没有母亲的苦涩岁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