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飞的头像

朱国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02
分享

围炉夜话之六

经朋友推荐,用几天时间阅读了北京几位青年小说家的小说,其中一篇《地球之眼》令人难忘。

阅读《地球之眼》,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一篇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好看小说。

写贴近生活,写温暖人心的诗意之作比较适合现代青年人阅读的口味,尤其是那些爱情小说中那种描写虚无飘渺的东西的作品,被涉世较浅的青少年所追捧所迷恋。但这些看似热闹的爱情小说对成长中的年轻人的教育是没有多大益处的,倒是描写现实生活的真诚之作令人括目相看,令人振奋。作家们不再有信心肯定什么,似乎也没能力把一种美与善写得真实、可信——可以说,这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常态。一个写作者,如果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他的灵魂视野终归是残缺的。因为没有整全的历史感,不懂得以宽大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褊狭、执拗,难有温润之心。《地球之眼》以娓娓道来不露声色的对现实生活描写,以一个类似安小南的青年在 “暴露生活尖刻的、阴暗面”这种生活的暗流下顽强地历练、顽强地成长的故事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阅读“刺激”无疑还是巨大的。《地球之眼》中的“我”——那个名叫庄博益的文本叙述者在不经意的生活偶遇中所发生的故事,所交集的人,主要有同学安小南、李牧光,因了这两个同学身上的特殊生活经历及其所照射的社会景象,使我们洞察到了这个现实社会的“道德沦陷”的污垢之处。小说用一种生活的循环流转的内在逻辑,从主要人物安小南身上看到现实生活中看似纯洁的学校到社会的清浊共存的环境中青年的成长过程,从李牧光、林琳、郭雨燕等的出国留学经历看到如今的世界呈现的一种跨国生活万花筒般的人生皮相,真真切切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这些似乎流转轮回般的奇遇的关于“道德与非道德”“迷惘与求真去浊”的故事,这些故事环环相扣,且意味悠长,值得一读。

《地球之眼》中叙述者“我”的女友小张有一句话,小张这句话说:“不要试图给自己的每个举动寻找意义——累不累啊?我和你的那些女人相比,唯一的特殊性就是恰好在你即将折腾不动的节骨眼上插了进来,相当于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这句话虽然说的是“我”和女友之间的恋爱与结婚成家问题,但也可以注释《地球之眼》的含意,在生活的无意之中,“我”结识了一个特殊性格的人物安小南,也曾为安小南的生活作过帮助;也在无意之中,“我”也曾经帮助了一个叫做李牧光的同学。也许就是这些看似很轻飘奇遇式的帮助,其结果竟然引出了一个个关于“道德”的触目惊心的故事。然而,就是那个被“我”的女友小张评价为“你那群所谓的朋友里,也就是安小南还算个老实货色。”后来表现出了最奇特的闪光点,也差点让有一颗怜悯之心的“我”卷进浊流和“风暴眼”之中不能自拔。小说通过叙述者“我”之眼 透视出社会的“地球之眼”,看清了社会生活之中的因故,分辨出善恶美丑。科学技术的“探头”扫描显示出的是生活的表象,心理层面的“道德”扫描与去污去浊才是真正的心灵之眼。安小南虽然经历了人生的曲折艰辛,最后在朋友的情义与道德的大义之间选择了后者,看似有点荒诞,其实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安小南最后隐居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生活重新回到清贫,但是他心理上完成了“道德”的追求,解答了他父亲被“道德”的沦落而逼死的关于“道德的问题”。作为小说的整个参与者旁观者的“我”,也在这些故事中看清了两个同学的“浊”与“清”。社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光明与黑暗,照耀出美丽与丑陋。小说也在警示我们,作为先进的社会制度,要发现和修补好制度中的漏洞,创造出一个比较公平公正公开合理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改变贫富悬殊太大的生活方式,给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人生漂流何为境,道德是心灵之镜,照彻着自己也照彻着世界。“我”在遇到将被卷进道德层面的“风暴眼”之中的困境面前,终于选择了保护打工者地位的同学安小南而鄙弃靠贪官父亲暴富的同学李牧光,并愿不暴露安小南的行踪与之“相忘于江湖”,“我”的灵魂与道德一道得到提升。

《地球之眼》写的故事很精彩,叙述方式也很得体,人物塑造与小说的结构也比较新颖,似乎为小说的叙事艺术打开了一个“窗口”。只是在塑造李牧光这个人物中关于其在国内高校读书患“嗜睡症”还能混到文凭的描写缺少情节的铺垫,而稍显夸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