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文学青年,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近些年,我陆陆续续在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诗歌。虽然我还只是一个站在文学艺术殿堂大门口偷窥的小学生,但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了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
写散文不能当码字工,不能只把那件事、那个景告诉给人家,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景而写景,而应融入作者自己的真挚情感,或爱或恨,或喜或悲,或怒或欢,用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谱写篇章,名家名作更是如此。
我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是文章所表现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怜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通过文字的传送感染了我。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说的是祖孙三代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后“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和她的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家人的温情,一家人的爱,令人感到特别的温馨。
王蒙先生的散文《母亲百岁记》,记叙了作者一家各尽其心,彼此合力,争取让过了九十岁的母亲活到一百岁的故事。
“人生很奇特。你小的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母亲老了,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他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一位孝子对年迈母亲反哺的真情扑面而来,令人感动。
我写散文,也努力融入自己的真挚情感。
我写《他们的背影》,满怀深情,分别选取了祖母、父亲、母亲的一个感人的片段,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他们对我满满的爱和我对他们深深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深秋,七十七岁的祖母坐着拖拉机,迎着秋寒,颠簸三十里地,为在县城读高中的我送来米和菜,然后又徒步三十里地回家。
“祖母送来的不光是米和菜,更是满满的慈爱和殷殷的期待。”
父亲在雪地里骑单车二十多里,到一个小山村来看我。
“我都已经二十二岁了呀。父爱居然也是如此的温存。”
“母亲是我心灵最舒适的憩息地,是我最温暖的心灵港湾。”
美篇的编辑在美篇里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就把它推荐发表在了《天下美篇报》上。
我写《我的小白鸽》,赋予它们恋人的情感,让它们在情爱中漫步、飞翔。承蒙青年作家网的主编汪家弘老师把它推荐发表在了《桂林日报》的文艺专栏上。
我即使写游记也在文章中注入自己的一腔深情。我在写三坑口的两棵和少妃的一棵千年古银杏时,以《千年的守望,千年的孤独》为题,赞美古老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被发表在【现代作家文学】期刊创刊号《迎春花开》上。
我在以《那一朵芳芳》为题写养兰花的经历时,也饱含深情。“我追求、爱恋这一朵芬芳,就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从一开始时对她神秘的向往和渴望,到意外偶遇时一见钟情的心跳和惊喜,再到堕入情网后热烈追求时的忐忑和焦虑,还有热恋时一日不见如三秋的牵挂,以及她转身离去时的撕心裂肺的苦痛,直到最后终于把她拥入怀中的那种幸福和满足,无不刻骨铭心。”
二
要让文章充满感情,就要非常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生活中具体又细微的典型情节来进行细致的描绘,可分为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等。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恰到好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描写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时的细节脍炙人口,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浓浓的父爱跃然纸上。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我年轻时就喜欢读他的作品。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态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说的是“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终于答应母亲明天让她推着去北海看菊花,这“让她喜出望外”,“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天地。”她从我房间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在大门口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秋天的怀念》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
“我”暴怒无常,乱砸东西,“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当“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非常出色,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一字一句,无不猛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
我也比较注重细节描写。
在《他们的背影》里,我写道:
“只见祖母独自一人伫立在操场中央,盘着发髻的花发,被瑟瑟的秋风吹得有些凌乱,正迷茫地四处张望。”
“‘我走了,你好好用功。’祖母交代完了,就拍拍衣襟,捋捋有些散乱的头发,如释重负般地对我说。”
“我无奈地送祖母到校门口,泪眼模糊地看着祖母瘦弱的背影消失在弄堂的拐角处。”
“父亲摸了摸我的脚,说了声‘你的脚怎么这么冰’,就侧过身子,抱起我冰凉的双脚,放到他的胸口,用他的胸膛,温暖着我。”“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独自一人在家,我便会时常带着孩子回去看母亲。母亲见到我的孩子,便会有笑容。”
母亲“只说一句‘一个人回来的啊’,就泡杯热茶,炒几个我爱吃的小菜,温一碗酒,然后就坐到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酒过半碗,母亲便会缓缓道来。”
我的《情暖风雨夜》写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腊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冷夜晚,我的一辆装有两万多元货物的拖拉机陷在了泥坑里,几个从被窝里爬起来的义乌老乡为我解困的事。
“冷,刺骨的寒冷,我手脚僵痛。”
“老乡们推的推,撬的撬,雨点和打滑的轮胎溅起的冰冷的泥浆击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我回转身,拉住那位领头大哥的手,掏出一叠钱,对他说:‘这大冷的天,大家从被窝里起来,风里雨里的,谢谢大家了,请您把这点钱分给大家,让大家买条烟卖壶酒。’”
“‘使不得使不得的,这可不行,我们不能要你的钱。’大哥拔腿就走。”
“我紧追几步,一把拉住他说:‘大哥:这可不行,这大冷的天,大家帮我解了困,帮了我大忙了,这点钱无论如何请您收下,这是我的心意,别嫌少,我也是小本经营。’”
“大哥站住了,真诚地说:‘小兄弟:出门在外,谁能保证不遇到个难呢?你是到我们义乌来进货的,帮你一把是应该的。如果这点小事就拿你那么多的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觉的。你们好好开车,赶紧回家吧,家人一定惦记担心着。’大哥说完,就带着他的伙伴们转身快步离去。”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夜的风雨,那一夜的场景,那一夜的真情和那一夜的感动。”
“我的那几个不知名的雨夜里的朋友,现在也都应该七八十岁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寒冷的夜晚,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在那个寒冷的雨夜里送给我的温暖和感动,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依然康健安好。”
要让细节描写细腻感人,蕴含力量,首先作者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要具备正能量,要做好人,行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经常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保持童心,要用感恩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还要注意观察,细微之处见真章。
生活和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甘泉。要走得出去,要坐得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好真挚感人的细节。
三
青年作家网主编汪家弘老师曾经赠送过我一本二零二一年第五期的《清风文学》,刊首有一篇他的《在黄河边的甘棠树下,看天鹅起舞》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让我深受启发。他说:他问一位短短三年时间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百多篇文章的女签约作家是怎么做到的,她其中谈到:“我每次写完文章后,都会修改二十遍左右,我要求自己做到全文不出现一个错别字,不出现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我甚至写完之后把文章放在那里,不去理会,过一个礼拜或者半个月,我甚至都忘记原来写的内容的时候,我再来修改,这个时候我把我自己定位为读者、编辑,完全跳出了自己固定的创作思路,该删掉的删掉,该修改的修改。”
我拜读了汪老师的这篇文章后,就一改以前文章写好后就急于投稿的毛病,仔细反复朗读修改,尤其是对细节描写的修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一段时间自己回过头来读自己写的文章,如果在自己的心中都不能泛起一点涟漪,感觉平淡无味,就干脆舍弃。好文章不但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我写文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只追求平实之中见真情,追求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感人的力量。要感动他人,必先感动自己,我每一次的文学创作都是自己心灵的一次情感的洗礼和升华,用真情给读者传送心中的感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