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点半左右,我的房间里就会响起稚嫩的读书声,那是我家宝宝在朗读。
我的小外孙刚满四周岁,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每晚临睡前,他都要捧起书本朗读,已经有两三个月了,现在已基本养成了习惯,不读过书不睡觉。
小外孙的姐姐,再过两个多月满六周岁,已经在尝试着读少儿版的《西游记》,虽然是读得磕磕碰碰的。
我在他们刚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和他们玩汉字卡片的游戏。我在小方纸板上分别写上“爸”“妈”,给偏旁部首描成红色,然后和他们趴在床上、地板上变着花样玩找爸爸找妈妈。会了,再加上“公”“婆”“爷”“奶”,又会了又再加。孩子长大了些后,就改用小学一年级的生字卡片,几年来坚持不懈。
我从不勉强或强迫他们,更不打骂训斥他们,只在他们高兴时,或在他们要讨公公欢心时,才会教他们识字。有时上街,或抱着,或小车推着,或小手牵着,满大街的店名、广告牌,都是孩子学习的好课本 。
鼓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是掌声,有时是亲吻,有时是拥抱,还有时是我像孩子一样一蹦三丈高,当然还有小恩小惠,还有看半集或一集动画片的奖励,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识字。
幼儿的学习往往是无意识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而我是有意识地教的,是有准备的,内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备过课的。孩子拒绝就停止,不勉强。有时孩子想表现,说:“公公:我要读卡片。”我就是再忙,也会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拿出卡片坐到孩子身边。
两个孩子的记忆力总是让我惊叹,自愧不如。暑假里,一次十五个生字,上午读三遍就全都会了,接着午睡前再来一次,晚上睡觉前又来一次,就全部记住了。三天后再拿出来复习,基本不会忘。
有时,我在朗读时,遇到了比较生僻的不会读的字,便拿出手机查一下再读。过了几天,重读这本书,我又忘了,又被卡住了,小家伙却不等我去拿手机,总会出其不意地给我补上,然后还会朝我做个鬼脸。我总是睁大眼睛,看着他:“是吗?”“是的。”“对的吗,傻宝宝?”“对的,傻公公。”“小老师,真厉害。”“大老师,不客气。”我们四目相对,一老一小,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厌了,烦了,就暂停。这一停可能是一两天,也可能是半月一月,也可能是几个月,要看他们的心情。停的时间久了,学过的许多都忘了,那就重新再来,我始终坚持着。
认识了几百个汉字,我就引导他们朗读。开始是光听我读,过了段时间我就要求他们跟读。后来我又改让他们每晚自己指着书本读一句、两句,然后逐渐加码。再后来是两人合读,孩子会的孩子读,孩子不会的我读。现在是一人读一本或一篇。孩子不读我也不读,孩子耍赖我也耍赖,关上房门,我和孩子一般小,一起闹。终于养成了习惯,孩子每晚都要读过书才睡觉。
孩子开始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后来是一个词一个词,再后来是半句半句,现在是一句一句地读。当然,我选的让孩子读的是简单短小的,里面的字大多是他已经认识了的。我读的是孩子选的,是他想要听的。由此,我们每晚就有了书香夜读。
姐姐由于她爸爸以前偷懒,老是给她一个手机,让她听《凯叔讲故事》。《西游记》《封神榜》,她说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我倒是因为多年没看,许多都忘了,自叹不如。也因此,姐姐不太爱看书,听手机有趣轻松多。我接受了教训,对弟弟进行了限制,要听故事,就从书里获取,所以读书的习惯弟弟要比姐姐好多了。
小外孙不光是听我读,自己读,还经常边听边问,边读边问。比如什么是“惊心动魄”啊?什么是“捶胸顿足”啊?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啊?真的有神仙吗?公公你干嘛不像孙悟空一样去学法术呢?学了法术就会长生不老了呀。有时还会问得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有个晚上我给小外孙读《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终于被打死了。他忽然转过身,面对着我,睁大眼睛问:“公公:人老了就会死的对吗?”“公公:你老了是不是也会死的呀?”“如果你老了死了,我想你了怎么办啊?我找不到你怎么办啊?”“哇……哇……”小外孙号啕大哭。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怎样回答他才好!
我不但和孩子一起夜读,我还教孩子们朗诵。姐姐在四周岁半时朗诵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被以二维码链接的方式发表在《武义萌娃》杂志上。弟弟三周岁半时也朗诵了毛主席的这一首词,被金华广电总局的“金华之声”采用,和那些叔叔阿姨们一起,在“百人线上经典诵读”栏目里播出。孩子那稚嫩的童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激情四溢的朗诵,令我百听不厌,真的是笑在脸上,甜在心头。
因为孩子,我女儿女婿给他们买了许多的书,其实其中的许多书并不适合孩子。书不在多,贵于精,能满足需要就好。书是精神食粮,给孩子买书,应该精挑细选,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精品书籍才是好书。
近两年,姐姐还参加了一些培训班,钱倒是花了不少,但收获甚微,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金钱不是万能的,我颇有微辞。而这书香夜读,却收获颇丰,触目可及。
我真希望我的两个宝宝在书香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愿意在陪伴他们的夜读中慢慢变老。
书香夜读,我一定坚持!
2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