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国虎的头像

赵国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0
分享

大屋在故乡就在

一座大屋,就是一个村庄,就是一村人的故乡,一村人的念想。

在武义县南部山区柳城畲族镇江坑村的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又孤独的大屋。大屋周围是葱郁的玉米地,再就是茂密的山林。大屋前面不远处有一涧流,可谓依山傍水。大屋海拔600多米,翠山环抱。

这座江坑大屋是我省建筑面积特大、住户人口特多的古民居之一。

整个大屋呈正方形,是一个偌大的院子,用一般大小的小鹅卵石镶嵌的天井就占地半亩多。

大屋连同东西北三面外侧的辅屋(辅屋现已被拆除)占地约五亩,现存的大屋面积也有二点六亩左右。

大屋最鼎盛时住过十四户人家,七十多口人。

大屋坐北朝南,泥墙黛瓦,为土木结构,四合院构造。大屋有四楼梯四侧门一正门,分上下两层,各有十四个房间,一个门厅和一个厅堂,门厅和厅堂的面积各相当于两个房间,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十八间头。

大屋的外墙原用白灰粉抹,现已基本斑驳脱落。墙内全是木结构:木柱木梁木隔墙,木门木楼木花窗,雕梁画栋。

大屋是一座清代建筑,建造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江坑村主要的古建筑。

江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相传二十六代,原有居户六十六户,两百多人口。

2020年9月,全村搬迁下山脱贫。江坑村除了大屋和大屋东面几十米远的山坳里的一座祠堂,以及祠堂前两三间破败将倒的房子外,其它的民居都已被夷平复垦。

江坑大屋因在2012年11月就被确定为武义县文物登录点,才得以保留。村里近三年得到了一些政府拨给的专款,对大屋进行了一些修缮。

这些年,我因为驴行,和驴友们几乎走遍了武义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但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十八间头,我在山里还是第一次见到。

江坑村虽然身处大山深处,但江坑人却尚武。在清朝同治年间出过两位武举人,这可真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在大屋正门门口的左右两侧,各立着一尊巨大特制的旗杆石(原有的旗杆现已遗失),这是武举人特有的殊荣。

走上大屋正门门前的三级台阶,跨过石门槛,抬头就见前厅的门楣上高挂着一块巨大的“武魁”牌匾。

木制的牌匾红底金边金字,由“钦命浙江巡抚部院马为”题写,大屋的“大清同治六年岁次丁邜科举人曾凤岐立”。

文举人文进士我常有听说,我宋朝的祖先赵汝金四兄弟皆进士,但武举人我却鲜有耳闻,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江坑人不光尚武,更是重文。单是在这座大屋内,秀才就出了十八位。

大屋的骨伤科摸骨正骨术特别的神奇,代代相传。曾士逸爷爷就是远近闻名的名医,还任过乡长。

在当代,从这座大屋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就已有十五位。

江坑的文友伯平推开门厅西侧隔壁的房间,牵着他妻的手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他俩的婚房,隔壁是他父母的房间。

婚房里空荡荡的,已不见他们当年的婚床。伯平白白净净,文质彬彬,鼻梁上架着副眼镜,他的妻是武义一中退休的英语老师。

遥想伯平当年,在这大山里,在这大屋内,红灯红烛红花窗,炮竹声声唢呐嘹亮,送酒水迎嫁妆娶新娘,宴宾客入洞房,青年才俊抱回了才女美娇娘。

我想,在这山道湾湾的大山里,在这古老厚重的大屋内,他们的这份情爱,应该有别样的温馨和浪漫。

大屋一直以来就是江坑村的中心,摆喜宴、迎龙灯、开大会这里都是主场。

梦牵魂绕是故乡,留住了这大屋,就留住了念想,就留住了故乡,乡亲们清明回来祭祖,就有了落脚的地方。

是呵,有了这大屋,有了这十八间头,就有了根,就有了故乡。

国人恋故土,常说故土难离,落叶归根。武义人尤甚,说是三天见不到壶山(武义城中山)就得哭泣。

江坑人是幸运的,他们留住了这大屋,留下了这座十八间头。

因为下山脱贫,山村复垦,武义许多的山村已经片瓦不存。

我的故乡现在已成城镇,一派繁华。

我的老屋,在我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为我开门的人,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去看我的老屋了。

但故乡和老屋依然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我常会梦回故乡,梦回老屋。

在梦里,屋还是那屋,床还是那床,还是少时的饭桌,还是少时的灶台,房后的枣树,屋后的菜园依然如故。祖母仍然围着灶台转,父母仍然背着锄头去出工。

我想,江坑这座大屋,也一定是伯平和他的乡亲们梦牵魂绕的地方。

大山里的飞禽走兽,溪涧中的山蛙小虾;春天烂漫的山花,秋日酸甜的野果;夏夜皎洁的月光,冬晨晶莹的冰挂,也一定会常常走进他们的梦乡。

伯平说,搬离大屋的那天,大人牵着小孩的手,依依不舍,有的老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大屋曾经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家园,现在就是他们的故乡。

老屋在根就在,老屋在梦就在。

江坑人有这座大屋在,有这座十八间头在,故乡就在!梦就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