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国胜的头像

王国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21
分享

冀鲁豫三省界碑记

王国胜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盛夏时节,广袤的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深绿的树冠、浅绿的青草、翠绿的禾苗,扑入眼帘的满是绿油油、亮晶晶、黑黝黝的绿,仿佛掉进了绿色的大染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小暑过后,第二天便是7月7日,也是疫情下延迟举行的全国高考首日,我和几位媒体朋友一起驱车60多公里,来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南乐县福堪镇采访。当忙活完所有采访任务后,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太阳也不再那么炽热,我们乘着落日的余晖慕名直奔“一脚踏三省”的界碑。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心驰神往的冀鲁豫三省界碑地。在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一片苹果林,几十亩的果树都挂满了青涩的果,有的已略泛黄色,还有的微染上一抹红晕,淡淡的、浅浅的,似乎在昭示着它们即将迎来成熟。

果树丛中,一条笔直的不足两米宽的水泥路伸向正北方,朋友说:“路的尽头,便是界碑!”于是,我们拂去低垂的果枝,缓步向前,去一睹界碑的风采。约行至五六十米,果不其然一座六角碑亭赫然在目。碑亭不大,高约4米,六根盘龙石柱支撑,周边石栏拱卫,南北两侧各设出口,碑亭中间置一立碑,南侧为正面,刻有“冀鲁豫三省交汇处”七个行楷大字,北侧为背面,刻有冀鲁豫三省界碑碑文,简要介绍了名称由来、革命历史,基本概况,以及冀鲁豫人民并肩战斗的卓越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三省交界处旧貌新颜等,由中共南乐县福堪镇委员会、南乐县福堪镇人民政府承建,落款时间为2011年10月。根据碑文记载,冀鲁豫,系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简称,亦为红色称谓。自1938年1月,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率部抵达河北省南宫县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黄敬、杨得志、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团结带领冀鲁豫边区军民,奋起抗争、浴血杀敌,开创了敌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冀鲁豫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片红色的土地不会忘记。

一碑连三省,风景各不同。

在碑亭东北侧方向,一处红褐色的三边石碑,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省界碑了。界碑呈棱形,高约1.2米,矗立在一正方形大理石台上,界碑西南侧刻有“河南”,东侧为“山东”,西北侧为“河北”,均为红色的黑体字,此碑于2013年为国务院所立。在这片茫茫田野中,突然看到国务院字样,不觉令人肃然起敬,无形中增添了厚重、庄严、神圣之感。在河南地儿,由于前几年窑厂建设和生产用土,所以该省地面明显比河北、山东两省低很多。多年来,这两条高低地之间的地界,也成了此处河南与另外两省的自然分界线。站在界碑处,向东南眺望,便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毕屯村;向西北眺望,则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束馆镇闫庄村;向西南眺望,则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刘吕村。沿着界碑环绕一周,不足一米,不到5秒时间,脚下的土地却神奇的发生了变化,分别从河南跨入山东,再由山东进入河北,最后从河北又回到了河南,真个是“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了,更有趣的却是孩子们的说法。俗话说,童言无忌,几个孩子在界碑处玩耍,其中一个孩子尿急,对着界碑撒了一泡尿,结果一下子尿了三个省。于是,就有了“一尿尿三省”的笑谈。

三方睦邻好,亲如一家人。

千百年来,这方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对这方“三省界碑”并没有刻意地增强人为的地理概念,更不会出现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大家在农田劳作之余,你跑过来借个火,递上一根烟;我跑过去借把锄头,啦上一会呱;他隔着界碑喊上两嗓子,“过来吧,伙计!歇歇脚儿,我带着啤酒呢!”大家彼此招呼,彼此照应,完全没有将三省界限看得那么重,甚至在闲谈中,还会为附近村的青年男女保媒,山东闺女嫁给河南小子,河北小子入赘山东媳妇,河南闺女嫁入河北农家,这些都是常事儿。小媳妇回娘家、走婆家,小伙子去老丈母娘家,也就是抬抬腿,跨上摩托车,开上小汽车,一溜烟的事儿。

无论河南,还是山东,或是河北,三里之地、十里之亲,生息劳作,往来如常,他们始终遵循着“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就是亲人”这个理儿,和睦相处,互敬友好,把婚丧嫁娶的风俗传承开来,延续下去,融进血脉里,刻进骨子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暮色渐渐沉了下来,夕阳的余晖也不再那么透红鲜亮,带着感慨和不舍,带着惆怅和遐想,我们告别三省界碑,踏上了归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