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公友的头像

赵公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0
分享

洛阳春节行之龙门石窟

        文/赵公友

2019年的春节,借着小长假的机会,游览了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的龙门石窟。在节日的气氛中,置身其中,沐浴着石窟古老而安宁的文化气息,让我的灵魂与悠久的石窟诸佛同度一日。石窟绵延千余载,开凿持续百余年。从一窟窟的佛像前走过,参佛礼佛我虽不懂,但心灵似乎接受了一次洗涤,感慨颇多。人生如梦,人生如旅。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里,渺小如我,仅仅一行人而已。 

     一进景区,用红灯笼装饰起了一个状似拱形约百余米的“龙门”长廊,张灯结彩,烘托了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伊河岸上的垂柳,已是隐隐泛绿,春天的生机,勃然欲出。

顺着河岸,踽踽而行。一个个石窟,如石窟历史长河里跌落的繁星。驻足石窟前,让人或深思,或留恋,或惊叹,或叹息(损毁严重)。身行其中,或俯或仰。渐入佳境处,我的心思已不知不觉溶于到石窟巧妙构思和人物故事中,有时懵懵懂懂地已搞不清是石窟在“窥视”我,还是我在“窥视”石窟……

“龙门”之名始于隋朝的隋炀帝,石窟距今已一千五百余年,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它开窟礼佛,始凿于北魏,兴盛于大唐。唐时,达到了形神完美的艺术高峰,称为“大唐风范”,波及到当时的日本、韩国。虽历经自然损毁和多次人为的蓄意盗凿,但从遗存下的石窟内精彩绝伦的雕像,仍不释为其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的珍贵的艺术宝库。

今天的龙门,东西两山,隔河对峙,佛龛密布,蕴含瑰丽,满山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伊水潺潺,清澈碧透,岸柳成行,秀色幽幽,真是一个绿水青山让人留恋的好地方。曾居此十八年之久的香山居士白居易,伊河泛舟,把酒论诗,留恋龙门山色,日暮忘归,发出:“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感慨。

洛阳有如此风光旖旎之地,青山绿水,石窟错落,多亏吴佩孚、冯玉祥两位将军号召民众山上植树之举,惠及千秋。这才有了如今的我们,在春节闲暇之余,与三五知己、友人,谈笑间游走在这绿水青山、万千佛龛之间,怡然得山水之乐,看石窟之奇,寻觅流逝岁月的点点滴滴,尽情游览欣赏前人创造的精美石雕艺术宝“窟”。

一窟的北魏造像释迦牟尼佛,秀骨清像,宽袍大袖,表情温和,清丽典雅,潇洒飘逸,衣裙飞扬,富有生机,体格健康。被称为“中原风格”,成为当时开窟造像的主流。唐代万佛洞阿尼陀佛石窟寺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盛极一时。莲花洞窟顶的莲花,细腻精美,美不胜收,叹为观止。宾阳北洞石窟寺造像……琳琅满目的各色石窟造像,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偶遇一块洛阳牡丹石立于道侧,墨绿色的石体嵌有白色牡丹花,花形逼真,花色百态,清晰淡雅,极具观赏价值。IMG_20220710_144657.jpg

顺着河岸前行,一处最大的石窟豁然呈现在眼前,是卢舍那大佛龛(此石窟寺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坐高11.35米,耳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