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公友
2019年的乙亥猪年的春节,相约于曾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秦俑博物馆外的熙熙攘攘的闹市区的一隅,静立一处别致的书屋,对于我,颇感突兀。突兀是因为深处闹市,却有一如此雅致的书屋,令我惊奇之余,不禁要想,开设书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遗憾的是书屋大门紧闭,铁锁把门,没能见上书屋的主人。我猜想,大概是因为临近年关,书屋的主人可能不是本地人,回老家过年去了吧。
不论风雨,无关四季,时光总是如水流般悄悄地流逝。一晃几年过去了,如今已是2022年的盛夏,不期而遇的那处书屋,却时不时在我脑海中萦绕显现,总是挥之不去,难以忘却。早上乘公交上班的路上,打开手机微信上的“笔记”,难以抑制的思绪随着手指的点动,断断续续流淌成了文字,了却那一份对书店的情愫。
如今,处在多媒体时代,而我却独独喜好那种把书捧在手里的感觉,不习惯去浏览那些“万紫千红”丰富多彩的网页。周末的日子,习惯焚一柱檀香,在氤氲缭绕的香气中,让心慢慢静下来。冲一杯茶,让茶飘逸出袅袅的茗香,充满整个书房。坐在桌前,把书捧在手里,一页一页翻过。檀香,茶香,伴着油墨的书香,那种静谧气氛中的感觉,我似乎是在赴一场与书的心灵之约,不知不觉地会产生一种要会雅友的那种虔诚、期待与渴望。
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我,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是类似的生活状态,家家户户就仿佛是在“比穷”一样。那个年代,每到了上学的年龄,目不识丁的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进学校。朴实勤劳的父母,对读书能走遍天下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说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极少有辍学在家的。
物质的贫乏,却没有阻挡住生活的快乐,也没有阻挡住读书的脚步。在本村上小学的时候,能有一本课外读物,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为了买到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人书,放学之余,把眼睛瞪到了极限,渴望地寻找能值几个钱的破铜烂铁之类的破烂。一旦捡到难得一见的空酒瓶就象捡到了“宝”一样。那时的人民公社的供销社有个废品收购站,一个空瓶能值一分钱。后来听大人说,知了猴的皮是中药材,也可以卖钱。于是,白天便和小伙伴们顶着炎炎烈日,在杨柳树行里寻找起蝉蜕来。有时知了猴蜕的皮高高挂在树梢,小伙伴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用长杆子戳,用石块撩,直到把蝉蜕收入囊中,等回到家里,用线穿起来 攒着,藏在不易被大人发现的地方。一旦让大人们发现了,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可能就会被“没收”卖了钱了。为了多得几个知了猴的皮,晚上摸的知了猴便用碗或小盆扣起来,等着它蜕皮。有时候家里人会“掠夺”了去,用热水一烫,撒上盐腌起来,以备来客之需。自己因得不到知了猴的皮,而难过好几天。秋天 ,在我们当地有一种叫“瓜涝根”的中药材,到现在我也不知这种植物的学名。这种植物,生长在较肥沃的田地里,扎根极深,要挖起来,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特别费力气。到了周末,便会约着小伙伴,带上镐头、撅掀等工具,不惜毁坏庄稼,费尽吃奶的力气,去挖那玩意。把挖出的根切成片晒干,等攒的量差不多了,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到离家八里多地的供销社收购站去换成钱,购买当时大概是我们唯一的课外读物——小人书。我记得用辛苦的劳动换来钢蹦和一毛两毛的零钱,在手里能攥出汗来。到了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小人书,再看看手里攥着的少的可怜的钱,既紧张又兴奋。那时的小人书都是散着摆放的,没有像现在的书都裹着一层保护膜。翻看着小人书的价格,再趁营业员不注意时偷偷翻看一下小人书的画面(我记得营业员不允许孩子们乱翻一气),专门照着封面有“枪”的下手。那时的我们特别喜欢解放军,长大的理想也是要当一名解放军,只要小人书里面有扛枪打仗的情景,可怜的几毛钱基本就属于它了。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在外求学的时候,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得了三十块钱的甲等奖学金,涌现在我脑海的第一个年头,就是买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用他去为自己置办一件好一点的衣服或补贴生活费的不足。在领到奖学金的那一刻,人便飞也似的直奔新华书店而去,原先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外国大文豪的译本 ,琳琅满目地摆满了书架,让我目不暇接,口袋里是我平生第一次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心跳都瞬间加速了。一个人在书架前,徘徊着,思量着。想买的书太多,而手里的钱有限。经过艰难地选择,最后买了《唐诗鉴赏词典》和《唐宋词鉴赏词典》。至今三十多年了,几次搬家,那两本书,还经常放在我的案头。平时下班回到家里,或闲散的周末,还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原先读书时用铅笔勾勾画画的生僻字、新华字典里查的注解,常常会勾起一丝丝甜美而酸涩的回忆。说甜美,是因为读书的快乐。说酸涩,是生活的不易。
近几年的中央电视台,不断推出与书与诗词有关的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朗读者》、《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给了我们越来越多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读书,引导读书,已蔚然成风。《诗词大会》节目的推出,每一次都让我在辞山诗海里“激动”和跟随。在节目中,有时领略于古今的山清水秀,有时澎湃于胸的家国情怀,有时惊叹于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时赞叹于选手们的博闻强记、融会贯通,有时受惠于嘉宾们独到渊博的精彩点评……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泱泱中华诗词文化的种子,早已根植沃土,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发酵、流淌。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安的那处小书屋的周围,布满了饭店和购物的场所,孤零零地一个读书场所,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与众不同……我在想,书屋的主人也许是想让旅者劳累了的身体,寻一处僻静的书屋小憩,找到一本喜欢的书,品一口浓浓的咖啡,听一首空灵的音乐,慰籍随身旅行的心灵,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在小书屋的墙角,“行走,聆听,遇见你”,让我一见钟情。我赞叹书屋主人独具匠心的“创意”,赞叹于创意者慧根与灵感。在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寻一隅静心读书,过“极简”生活,追寻着心灵的足迹,听从心灵的声音。
那出书屋“更民俗”的“二流”好书店的招牌,彰显自我,更接地气,令人钦佩你的平凡中的非凡!
那个春节,我抚摸着书屋的门锁,“走在北方寒冷的冬日,那飘洒着的一片洁净,是你”的窗前,看着里面高板凳、咖啡杯、古筝等“文艺范”的摆放,闹中取静的别样景致,静默沉思了良久,努力想想一下主人的样子……
人生路漫漫,让读书成为你生活的时尚;让读书成为你生活的品味;让读书成为你生活的美德;让读书成为你生活的修养。
读书,一直陪伴在路上,会让你的心灵更纯净,会让你的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