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得平的头像

王得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9
分享

对段村的不了情

每一份经历都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人生变得丰满和多彩、生命变得充盈和厚重,其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和内心感受,在生命的河流中,会发出丝丝缕缕的光芒,炫人眼目,温暖于心。

在我十四年军旅生活中,在山东即墨县段村乡的军营里学习、训练、工作、生活,是我人生起步、爬坡的重要阶段,在这里的经历每每回忆都至今难忘,甚至有重回青春、脚下生风的冲动。

1986年7月中旬,当我们9个郑州高射炮兵学院毕业的学员从烟台乘坐公交班车,到时驻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深处无染寺的步兵第77师政治部干部科报到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部队官兵已经吃过晚饭,环视四周的崇山峻岭,树木葱茏滴翠。随后我们被分配到230团,领取了介绍信。当知道230团驻地在即墨段村时,我心里一愣,心想在一个“村”的地方,大差不离也是个偏僻的所在,但又一想也许比眼前的深山老林会好些。晚上我们住在师部招待所,山高星稀,空气清新,此时已经没有了城市里的夏日炎炎,部队熄灯号响过之后,人静灯稀,一切似乎沉寂下来了。

两天后,我们又返回烟台市坐火车、乘汽车到了即墨县段村乡步兵第230团营房,在团政治处干部股,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连队任排长。

根据军改需要,230团虽是步兵团却承担起陆军第26集团军高射炮兵教导团的职能,后来实际上进行的是新兵共同科目的学习训练,并没有涉及到高射炮专业,将近三个月的训练一结束,新兵便被分配到其他各部队。我们郑州高射炮兵学院先后报到的10多名排长差不多全改行了。有一次在团大礼堂西边的操场上会操,我们学院毕业的一位排长在指挥时出了“洋相”,让团领导和机关干部看了“笑话”,结论是我们这个学院毕业的军事素质很一般。

其实,也难怪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郑州高射炮兵学院,真正重视的是高射炮射击指挥、雷达等专业,在训练中看雷达盯得住,指挥仪测得精,高炮打得准。至于平时的队列训练,也就是早上出操时练练齐步、正步和跑步,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1985年春,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在郑州测绘学院大操场检阅郑州高炮学院、测绘学院、信息学院等几所军事院校的学习训练成果,事后反馈,我院的学员方队在步伐、口号、精神状态要优于其他学院的方队。而在步兵团,队列训练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只有面对现实了。

所学非所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痛苦之后迅速振作起来,迎难而上并迎头赶上才是正道。

当年10月底,我带领连队班长和战士骨干到二营五连参加新兵骨干集训,11月底回连队带了第一批新兵,在连队当排长将近三年,后又带了两批新兵,在团政治处干部股任干事时,又到三营十连代理了一个月的新兵连指导员(当时该连指导员因阑尾炎手术后出现肠粘连住院治疗)。通过在基层连队的学习训练生活,基本上弄懂和掌握了步兵的技、战术要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自己在这个时期的业余时间,阅读了欧美著名作家诗歌和孔子的《论语》以及《唐诗》《宋词》《增广贤文》,其中尤其喜欢英国诗人拜伦和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诗歌,残疾军人刘琦的《去意徘徊》至少看了三遍,也不时看《解放军文艺》上的一些作品,这近三年的时间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训练,虽然单调辛苦、枯燥烦杂,但自己在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理得到了淬炼。

在230团当排长期间生活是很辛苦的。

营房破旧不堪:营房东北边的石头围墙时常断裂、掉落,这都是部分干部战士为了抄近道去段村集镇供销社买东西,或去那里赶公交车翻越墙头造成的。当时团里的正大门在营房的西边,如果出营房到集镇或到公交车站既要接受哨兵的检查,几乎要绕一圈,多走三四里路。于是,有的干部战士为了省时间,就爬越围墙抄近路,东南边靠卫生队的那段围墙甚至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洞口,略微猫腰就可以进出,曾经我也这样进出过营区好几次。

团大操场和战术训练场杂草丛生,有一次下午在家属院前面的战术训练场进行班排战术训练时,有一只兔子受到了惊吓,在战术训练场上狂奔起来,大家顿时停止了训练,热情高涨抓起了兔子,兔子机敏地蹦跳,穿过一道道堑壕、山地、草丛,转着弯狂奔,我和身边的几个班长开始没有动,也许就是这不动让兔子判断错误,直奔我们这边而来。看准时机,我们几个班、排长也一起冲上去,兔子见势不妙跳进眼前的石头堑壕里,我赶紧追上去,而堑壕的另一头有人也很快追过来,兔子又忙掉头逃窜,刚要跳出堑壕,我扑过去一把抓住了它的后腿,这是一只灰黑色的兔子,估计有四斤多重,抓在手上还在拼命挣脱,几个班长抢上来捆绑起四条腿,晚上炊事班咸菜烧兔肉,大家打了一次牙祭。

洗澡更是最大的难题,团里澡堂几乎是房倒屋塌、锅炉报废。我们都是用自来水洗澡,到了冬天,个把月才去约20公里外的即墨东郊的澡堂洗一次澡,其他时间就是打点热水兑点自来水擦洗一下身体。第四年团里通过生产经营挣了一些钱,修缮了澡堂和部分陈旧的营房、围墙,解决了官兵洗澡难的问题。冬季的新兵训练,早上洗脸,每个班放在外面的一排脸盆里的水都是冰凉冰凉的,有时还会有一层薄薄的冰,好在我们那时年轻,哈上一口气,加上出操跑步回来,并不觉得很寒冷。

1989年春季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工作,新的环境、新的业务、新的要求,让人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领域,由此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时,团政治处郭志强主任从陆军第26集团军政治部下派到步兵第230团,此后两年多,我任组织股干事、干部股干事,一直跟在郭主任身边学习、工作,为我以后在步兵第77师、陆军第26集团军干部部门履职以及转业地方后的工作打了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益。

郭主任,约178的个子,毕业于山东大学,思维敏捷,锦心绣口,步履稳健,举止端正,心宽面善。

我刚到政治处组织股,业务不熟,特别是写作上不过关。郭主任就带着我写团里干部队伍主题教育动员讲话稿、教育方案、团里的总结、典型经验材料等“大部头”材料。

郭主任办公室在一楼,桌子的一头紧靠南面的窗子,主任面向西坐。每当跟郭主任写东西时,我就搬张木椅子靠窗坐在主任的对面,面前放着一本印有方格的稿纸,手里拿着笔,一边看着郭主任,等他说出一句话后,立即埋头写在稿纸上。有时郭主任很快说出一段话的内容,有时思考时间长一些时,就用小梳子梳梳头,看是在放松身心,其实是在不停地运转大脑,组织内容和文字表达。有一次下午,郭主任忙,交代我先写主题教育动员材料,我回到机关宿舍压力山大,绞尽脑汁,写好初稿又加上誊写在方格稿纸上,几乎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上午硬着头皮诚惶诚恐地交给郭主任,郭主任接过去翻了3、4页后说写的太乱,随手放在了一边。现在想想是真正的满纸荒唐言,一夜白辛苦。那天晚上写稿时为完成任务,就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东一榔头西一棒,凑足了字数。而根本问题是对上级的精神没有吃透,对基层的问题和不足没有分析清,文稿结构上缺章法、逻辑混乱。接着我坐在郭主任对面像个小学生,认认真真听郭主任口授,在稿纸上一字不漏地记录,在思路上努力向郭主任靠拢。

此后的业余时间,我买来了一本新闻写作教材进行学习,同时自学了《大学语文》《形式逻辑》等书籍,平时多看济南军区的《前卫报》和《解放军报》以及上级各类文件、简报,分析人家怎么抓问题、出思想、立观点以及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提升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提炼主题的准确性和确保落笔内容的精炼化。下半年后,我边学边练,结合工作写的消息、言论、研究文章陆续被《山东青年报》《中国人口报》《中国法制报》《前卫报》以及济南军区《基层建设通讯》,还有《政工学刊》《政工导刊》等报刊杂志采用。由此养成了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即使转业到地方工作也是一样,先后在《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报》《组织人事学研究》《管理工程师》《工作与学习》《党的生活》《中国药监报》《医药经济报》《食品药品监管》以及行业内参等国家、省市报纸、杂志发表了近百篇的文章。在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后,为充实自己,然糠自照,不断展拓新的写作领域,陆续开始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等文学创作,这都得益于我写作上的启蒙导师和老首长郭志强主任。

在跟郭主任写稿的过程中,有一次写的比较累,郭主任跟来我们团慰问的拥军模范在交流时学到了一个小魔术,他就做给我看,我无法看出破绽,但又很好奇,不知技巧在哪里。郭主任随后演示其中的奥妙,我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记得魔术的做法是:让我在一张白纸上随便写上一个字,然后折叠起来,郭主任在看不到写的是什么字的情况下,接过白纸双手背在后面摩挲一会儿,接着展开在我面前那张白纸,问我上面有没有我写的字,我说没有后,主任又把手背到背后去摸有字的一面,不久就说对了我写的字。

魔术在没有揭穿之前,神奇得无法想象。生活也是一样,许多的坎挡在面前,觉得无法逾越,而一旦转换思路和办法,再下一番功夫,也许很快就会跨越。

处理和解决军地、军民关系问题是政治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团在1985年才移防到即墨县段村乡这座营房的,之前是已经撤编的步兵第78师234团驻守在这里,那时军民矛盾就在不断积累,并曾引起过一次不小的军民冲突,军地有关人员都受到了处理。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步兵第234团1970年入驻这座营房后,当时营房四周都没有围墙。当地老百姓去南山干活,都是从营区内穿行,有的还赶着骡子、驴子等牲口。1979年营房修起围墙后,当地群众下地干活需要从营房外绕路了,军民矛盾就开始了,后慢慢集聚。有一年春节期间,团里在大礼堂放电影,当时驻地的老百姓非要硬闯营门去大礼堂观看,由于礼堂已经站不下了,门卫哨兵进行了劝阻,开始是口头争执,后来发展为肢体冲突,最后由个别推搡演变为集体围攻追打。不久,一个老百姓又别有用心把打架时染上血的衣服寄到了总政治部,制造了“苦情”,最后处理上也就严肃了许多,当年该团党委常委班子成员受到了全部转业的处理,烟台市对地方有关责任人员也进行了处理。

该团常委们都转业了,他们中肯定有人是受到冤屈的。其实,俯瞰这个世界,哪里没有委屈呢?于是能“忍”,受得了委屈也是许多人能成事、成大事的关键。能够忍得住,想得开,另寻它路,负重向前并成就自己,则是人生难得的又一重境界了。

此后,这里看似军民矛盾随着这一事件处理结束了,但在个别老百姓的心里却留下了解不开的结。

当我们230团移防这里后,军人外出时,有个别老百姓总是找茬要打架。有一次吃过晚饭后,负责保卫工作的李干事要到营房外巡查,我便跟着他出去顺便散散步,放松一下。在营区外北边的沙石路上,快靠段村乡政府西侧时,遇到一个40多岁的男人,在相距20多米时就一边辱骂我们,一边迅速从地上捡起石块砸过来,李干事知道他是当地的一个“刺头”,军民矛盾的挑头者,便严词制止其行为,但他还是追着我们砸石块。后来在郭志强主任的指示下,李干事收集这个人屡次侵犯军人权益的事实,向当地公安部门反映(报案),公安部门很快立案调查,我也接受了笔录调查,提供了证言,最后这个人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还有一次,在郭主任办公室汇报工作时,郭主任接了一个电话,原来又是一起军地纠纷:驻地一个老百姓骑着自行车带着他的妈妈直闯营门,哨兵上去制止,这个老百姓根本不听,结果哨兵伸手抓了一下自行车后座,自行车倒了,两个人都跌在了大路上,本来是一个人来看病,现在两个人又带伤了,郭主任在安排人去处理后说,我们的士兵也要进行教育引导,不能处理问题太简单化,执勤检查方法生硬。因此,修复军民、军地关系,郭主任下了很大的力气,军民鱼水情得到了复原和巩固,以后每年即墨、段村政府领导都在建军节和春节来团部进行慰问和开展文化活动,每当慰问演出郭主任都会亲自上台致辞答谢。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队官兵受到“金钱至上、当兵吃亏”等不良思想的严重冲击。我团新兵逃避训练、开小差时有发生,有一个新兵夜里三点多钟溜出营门想回家,跑出去十多里路在一个村子迷路了,被村里的联防队员查获送回部队。我在连队带新兵时,为防止新兵私自离队,利用部队条例中规定的“点验”制度,检查他们身上带了多少钱,然后每人身上最多留20元,多余的登记造册统一保管,这样既保证新兵不能乱花钱,也有效防止了个别新兵怕苦离队的想法,就是想跑也不会跑出多远的;有的老兵不能入党、转志愿兵闹情绪,觉得干了几年太吃亏了;有的面临退伍时不能正确对待家庭困难、找对象难的问题,甚至有一个快退伍的老兵因家庭困难、对象来信告吹,在团营房西南角的小树林喝农药自杀;有的干部面对团里艰苦的生活产生离队转业的念头。面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给部队官兵带来的思想冲击以及拜金思想的蔓延,郭主任带着我先后到几个先进和后进连队开展调查,听取营连主官意见,并指导基层建设工作。随后我在郭主任、洪副主任带领下起草文件,以团党委名义下发了加强部队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发文件前,团党委书记、政委侯运金专门提出了要求。接着全团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党委常委每人一讲,带头为全团干部、班长、战士骨干上课,接着各营连分步推进,有力地转变了官兵中的不良思想,稳定了部队。在此期间,团里狠抓生产经营工作,政委侯运金、团长刘凤生亲赴地方联系接洽,组织少部分官兵参加青岛市政建设和东营油田的油运工作(当时国家政策允许党政军机关开展生产经营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团里用挣回来的钱进一步完善营区设施,路上铺上了沥青,按上了路灯,改造了部分旧营房,修建了团招待所,办起了家属工厂(涂料厂),为团里硬件建设和改善官兵生活办了很多实事,创造了栓心留人的好环境。为此,济南军区总结推广了我团解决部队洗澡难、家属就业难、孩子上学难、外出交通难”等困扰部队官兵的“八难”问题的经验,此间,我也参与了经验材料的准备工作。

1990年初,全军部队基层按照《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全面抓基层、打基础,而我团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切合《纲要》的宗旨,通过各项具体、扎实的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步兵第77师、陆军第26集团军首长和机关在考察调研后充分肯定了我团的做法。当年4月份,集团军、师派出联合工作组到我团总结推广,组织材料时,由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王福成主说,宣传处长袁士平、师政治部副主任赵景涛、我团政治处主任郭志强以及军师团的干事一起参加,当时我也全程参加了,深受启发,开拓了思路,学到了很多东西。

因此在230团政治处不到三年的时间,是我开阔眼界,提升境界,见证230团侯运金、刘凤生、郭志强等首长为部队建设站高望远、负重前行、奋勇争先令人最难忘的日子。

在政治处工作期间,洪晓东副主任、祁由侠副主任、李明奎股长、吴家禄股长,在工作上先后予以了很多指导。在政治处这十多人的群体里,有这么多首长、股长在真真切切地关心、提携自己,实在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刚开始认为即墨县段村乡这地方偏僻、落后,经过基层连队、特别是政治处工作洗礼后,加上岁月的“小火焖炖”,慢慢地对这块土地越想越亲切,成了人生的“不了情”。

  此时,眼前又出现一幕:1991年春,我调到步兵第77师政治部干部科工作,离开团部临上车时,我看到通向营门的东西主干道上两边挺拔的杨树郁郁葱葱,阳光下,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生辉,嫩绿的色彩格外可亲,充满了无限生机。当车子驶出营门后,心里一紧,怅然若失的感觉冲淡了报到新岗位的兴奋。

段村是即墨县下辖的乡,我团营房的北边隔条沙石路就是乡政府所在地,该乡由刘家、栾家、修家、范家等等自然村组成,规模不大。即墨县城通往店集乡的一条沙石公路在南北方向上穿过集镇,对这条沙石路我记忆深刻。有一次,我因不知道山地自行车脚踏倒转就是刹车,由于上坡时使了不少劲,下坡时就想松弛一下腿脚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双脚就倒转了脚踏,自行车后车轮立即制动,差一点把我从车上摔下来,惊吓出一身冷汗。

这段沙石路也成为段村乡集镇南北街的主要组成部分,街上门店稀少,一年四季冷冷清清,街东面的最南端是供销社门市部,靠着段村河大桥,一楼经营着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和副食,靠东边有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二楼则是百货文具及数量不多的服装等,平时去都看不到几个人来买东西。靠河边还有两家门朝北的小杂货店。

段村河桥南有一条向东的小土路,地里冬季长着小麦,沿小土路走约300米爬上大坝便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水库。段村河桥南向西是一条不宽的沙土路,走约100米,便到了营房的东北角,向南有一条沿着营房东围墙的小碎石路,继续向西,路南是营房的北围墙,路北则是段村乡政府院子,以及粮管所、食品站等乡属单位,看上去房旧门老,缺乏生机。这条路上,每到周日,是当地老百姓赶集的日子,很多个体户在路两边摆摊设点,叫卖吆喝。在连队时,我们就从团招待所后面的军人服务社的小门溜出去,在集上逛一圈,也不买什么东西,也觉得没有什么可用的东西,只享受一下热闹的氛围而已。

在段村南北街的北段,有一条小路向西,路北边相对集中了许多老百姓的房子,人丁兴旺些。向西大概300米有一家住房改造的小百货店和相离10多米的一个中医小诊所。当时,我去的次数多一些,因为从对外营业的军人服务社北门出营门后,便可以从段村乡政府西侧的一条小黄土路斜向东北,穿过段村河到对岸就到了,走过去比从集镇上绕过去至少省三分之二的路程。

段村河看上去很宽,平时几乎是干涸的,有个一两米宽浅浅的水流在缓缓地向东流动,只要不是雨季或大雨滂沱的天气,都很容易跳过去,当地老百姓下地干活也大多走这里。水面略为宽时,就有人在水中间垫上两、三块石头搭个脚过去。沿着河坡上去,可以看到长长的平缓的斜坡上面,住着很多人家,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大的自然村庄,每家门前屋后都堆着玉米杆、小麦秸秆。小百货店估计有20个平米,东西长,站在柜台前伸手就能拿到后面货架上的日用品。有一次,我去买香皂、毛巾时,站在小柜台前喊了一声,很快从货架小门的布帘里出来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她转头看到老头子坐在东北角的小四方桌旁,拿着毛笔在白纸上写字,就有点责怪地说“你在这,也不给拿货,写什么写。”这时老人才气喘吁吁地抬起头来说“我写,我写,等我考上状元,你就跟我享福了。”听到老头一本正经、不动声色的回答,我闷声笑起来,憋在心里乐。心想到:这老人说话还挺幽默呢,而他诺大年纪还这样专注写毛笔字,一生走来至少对书法是心有梦想的啊。望着他踱着步子,面色平静慢悠悠地走过来,我感觉他每走一步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喘得越加厉害了,老人面相看上去有70多岁,应该是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或支气管炎、肺气肿吧。然而他刚才乐观幽默的话语,却出人预料地和谐了刚才有些尴尬的场面。

小百货店西边的中医诊所约20平米,一节小玻璃柜台将房间隔成两部分,里面靠西墙有一排中药柜,玻璃柜台外面有一张靠北墙摆放的小四方桌,老中医坐在桌边,大概60大几岁,1.8的个子,站起来腰杆挺直,面和目善,语轻言慢。一个资深、有造诣的中医师,总让人觉得他身上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当时我去诊所看神经衰弱,他给我开了“健脑固肾丸”等成药,因此对他记忆特别深刻。那时每天晚上九点多一点,我就到团部前面的大操场上一个人静静地练上两三遍《八段锦》,俯仰天地,星辉灿灿,地阔人静,惠风徐徐,吐故纳新,调理身心,后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蓦然回首十四年军营生活,分别在新乡、郑州、即墨、海阳、莱阳这五个城市生活过,而在即墨县段村乡生活了五年,相比之下,它是我在军营生活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时光飞逝,转眼过去三十多年了,在段村这块土地上的许多人和事依然刻在记忆的深处,在这里青春不打烊,努力一直是不变的色彩,向上、向前的追求锻造了火热的情怀。1990年,团里给我记了三等功一次,1991年被评为全团“优秀干部”。

如今回味无穷,咀嚼吐芳,温暖如冬阳。许久以来不曾落笔,在这个春节的氛围里,看着雪花又在飞舞,临窗发会呆,皑皑白雪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不停地飘飘洒洒,如在我面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白纸,等我抒发心中的念想。于是拿着手机梳理了在即墨县段村的这些过往,注玄尚白,以慰此心。

最后附上我写的《老营房》歌词,寄托我对段村营房的美好回忆,此歌词发表在词曲网上,感谢刘海滨老师谱曲:

再一次回到老营房,

这是我站岗放哨的地方;

人生在这里冲锋,

磕碰的疤痕刻着难忘。

再一次想起老营房,

战友们亲如手足的地方;

青春在这里飞扬,

歌声在蔚蓝天空激荡。

老营房,老营房,

岁月里逐渐斑驳的靶场;

标定人生的方向,

咬紧目标勇敢一如既往。

老营房,老营房,

摸爬滚打铸就了胆量;

实现精彩的梦想,

向前向前军号一路嘹亮。

 2024.2.24元宵节于扬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