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益文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恩格斯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由此可见饮食的确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人们每天都在品味美食,品味着生活的乐趣。
陆文夫的《美食家》,对美食的描述生动细致,令人垂涎欲滴。袁枚是一位诗人,诗歌评论家也是烹调高手,所著《随园菜谱》,集美食之大成,掌握烹调技巧,不可不读。
我也是享受美食热衷烹调的性情中人,好吃是我长期以来养成的本性,难以更改。烹调和美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至今回想起来也历历在目,意味深长。
我出生在金沙江大峡谷的山村里,家里人口多,生活并不富裕,但是那些吃食却让我经久难忘。六、七十年代,山村里大集体生产,粮食和蔬菜都很有限。那时肉食宝贵,父亲经常把各种瓜果和蔬菜煮在一起,没有一点油腥,那是十足的卫生菜。那个年代朴素清淡的饭食,现在回忆起来却味美无比,难以忘怀。
每到逢时过节,家里难得一遇的肉食,在铁锅里烹煮起来,香味在山村里飘荡开来,在很远的地方,都感到浓香扑鼻,让人馋涎欲滴。那时我吃肉是百里挑一的高手,只知吃饱,不知肉食油腻的满足。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父母用他们的勤劳和俭省,烹调出生活的滋味,把子女养育成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在山坡上干农活,烹调的手艺虽然简单,烹调出的滋味却回味无穷。大集体生产,每家每户都轮流做一次午饭。不过是一锅咸菜汤或豆浆煮白菜,蒸上各家各户带上坡的玉米粑粑之类。每天中午几十个人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在不知不觉中,那锅汤就烟消云散,滴水无存。人人都感觉那一锅又一锅的酸菜汤其香无比,味道非常。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餐咸菜汤泡玉米面。那时我在山村的小学里教书,没有柴火做饭,学校组织起所有的老师划着船,在金沙江下游去装运山柴,金沙江可不是温柔可人的少女,而是脱缰的野马,滩高浪险,逆水行舟寸步艰难。不少人在船上奋力撑篙,许多人在岸上拼命拉纤。学校里的老师全部出动,在金沙江边的乱石堆中,从早上折腾到下午,水流湍急,滩高浪险,逆水而上,木船难以行走,船移动的距离还不到两公里。
我们全都饿得饥肠咕咕,那天直到下午,我们都没有吃上午饭,我们就近在一个农户家里,吃了一餐咸菜汤泡玉米面的饭食,饥饿难耐,风卷残云,那种痛快,那种满足,难以言表。其味道之鲜美,味道之特别,让我永远难忘。我真不知道农户家里那种神奇的饭食滋味是怎样烹调出来的,让我们享受到了生活的温情,生活的美味。
结婚成家后,煮饭和烹调的大权掌握在妻子的手里,我作为一家之主,我享受着连高级官员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做饭不管,洗衣服不管,家庭开支不管,子女的生活不管。我完全生活在神话一般的世界里,每天吃得香,睡得甜,生活有滋有味,其乐无穷。一日三餐,妻子烹调出了生活的滋味,让全家过得富足而充实。
天公不作美,妻子不幸身患癌症去世。我一直在烹调行业息业待岗的人,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半路出家,走上岗位,担当起烹调饭食,养育子女的重任。走马上任之初,对我来说并不轻松。过惯了吃闲饭的日子,对烹调饭食的确一窍不通。
好在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图书帮了我的大忙。没有做过饭,没有菜谱书籍,就在网上学,在网上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奋“钻研”,我也掌握了许多适合当地主产蔬菜,适合南方口味的菜谱。初作起来难免蹩脚,但是熟能生巧,慢慢地也掌握了一套烹调的技巧,工作之余,下班回家,围着锅边旋转,也享受了不少生活的乐趣。
每做好一餐饭食,虽然未必够得上几星几级,却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也滋有味,自我感觉味美无比。过去我也认为吃食是无关紧要的,在烹调上根本没有必要下多大功夫。现在看来是完全错了,一日三餐也是享受生活。烹调出饭食的滋味,也就烹调出了生活的滋味,也烹调出了生活的乐趣。
古话说“民以食为天”,孔子说“食、色,性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言不虚,的确重要。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小民何求 就是活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理,烹调出生活的滋味,就烹调出了人生的乐趣。人生在世,除此之外,乎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