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洞,是黔江目前发现的天坑之最大者,因有佛有门有洞命名。虽无法与云阳龙缸的雄、险相比,其秀丽、清幽、典雅,仍有吸引力,是黔江本地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小众景点。
朋友相邀因事未成行,心有遗憾。不过与佛门洞有缘,曾多次前往,每每均会有些难忘的感受。看到朋友的游记,又添喜爱之情,趁春雨未断、春花未谢,烟雨朦胧中靠近佛门洞,梳理多年累积的情绪,印象佛门洞最契吾心。
于我,佛门洞有石门、水门、天门、心门四道门,也许有点牵强,却是对佛门洞释义的另一种注解。
沿湿滑小径曲折而下,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座天生石桥横亘眼前,其上绿树成荫,其下平整如削,桥洞即石门,桥下两株大树并肩而立入画来,有绿意跳动,令人向往之。
盛夏来此,凉风习习,倍感凉爽。逢春临秋至,雨后初晴,薄雾如海,岚风如丝,艳阳洒下金光,心甚温暖。
都有初见便惊喜,此或许为佛门洞点晴之笔。
过石门,石门洞开,放眼望去,四周环合,若一天然石缸,周约千寻,六十余亩凹凸不平的坑底一览无余,春草丛生,几株桃花仍尽情绽放,自然的本底虽单调却显悠闲,让心的余温稍微热了些。
天坑内有溶洞不算奇,最大的一幅岩岍,岩壁顶端中部有水汨汨而出,未形成水帘,实在珍贵,双手捧接,入口纯甘,乃心中水门。
越水门,佛门洞便尽展风姿,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讲气势,有宽敞之大厅;讲神奇,有可治某病的水;讲传承,有演绎天地之吻的钟乳石……一切随人的美好心情在神化,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也在不断石化。
坑底小山堡上,建有观音一亭,显为人造之筑。
于此,抬头往右细端详,岩壁上似有人们劳作身影的印迹,浅浅的需发挥想象佐证,似风似雾轻柔闪现。
仰望苍穹,湛蓝若盘,仿佛要映射坑内所有,了无坐井观天的心迹。
站在石桥下,同样可见如眼的天空。低头神游,心旌荡漾,心有多大则天有多大,不对称的两只眼告诉我们,既要宏观又要细视。这不是心中有形的天门吗?
拾级而上,有暗香浮动,似乎有尖山早茶的清香萦绕,此刻心境可谓禅茶一味。
三门合一方有心门洞开,朋友建春曾写《佛门洞开》,今才领悟此深义,只有把心打开,景幽静,茶清香,人爽朗。
言已穷,意未央,是败笔也无妨,想在佛门洞前加上山水、茶韵、心香等前缀,好像都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
忽生奇想,若晚霞光万道,映红岩壁,心随之激情四射,灿烂焉,倘若露营于此,听涛声、闻虫鸣、嗅草香,水滴有声心静谧。
人与自然的融合,“见山见海见自己,观景观心观未来”可谓至高感悟;人与人的交心,“心若无尘,落雪听禅”道出的宁静致远的心境,在佛门洞找到了答案。
走进它,用心悟。人的一人生不知要穿越多少门,有名的、无名的,不全部是豁然开朗、桃源圣境,但仍要坚毅前行。
带着沉甸甸收获离开佛门洞,精神为之一振,敞开心怀。佛门洞之所以能在今天走出深山,走进火热的年代,是因为生活敞亮。
此即印象佛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