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5
分享

公道自在人心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忍摧,

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冬,匈奴再次发生内乱,汉朝再遣使节与其谈判。滞留匈奴19年的苏武,买通了个匈奴人,将他还活着的消息告诉了汉朝使者。使者当庭发难,编了个“占卜辞上说苏武还活着”的诈言。单于为了向汉朝示好,这才把苏武交了出来。

在苏武即将回归祖国的时候,投降匈奴多年的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日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而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像鲁庄公时的曹沫一样戴罪立功),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我已成为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世隔绝了”!

随即,李陵长歌当哭:“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至此直到李陵60岁终老他乡,再也不能回归汉庭。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在阿尔泰山脉中段的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军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作为营垒。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前来。

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声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军向南且战且走,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创者坚持战斗,竟又斩杀匈奴三千多人。

他们向东南方突围,走了四五天,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

匈奴军在上风头纵火,李陵赶忙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才得以自救。李陵的步兵在树林间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匈奴兵数千,并发连驽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

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兵?久攻不能拿下,却日夜向南退走,把我们引到塞边,会不会有伏兵呢?”而他的部下却说:“以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汉朝几千人,却不能把他们消灭。那以后将无法再调兵遣将,也使汉朝越发轻视我们”。

于是,单于指挥匈奴骑兵猛攻。战斗一整天,匈奴兵又死伤二千余人。就在匈奴军不能取胜,准备撤走的时候,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中级军官,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管敢投降匈奴后,对单于说:“李陵军无后援,并且箭矢已尽,只有李陵将军麾下,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式前列,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派精兵射杀旗手,即可破阵了。”

单于闻言大喜,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李陵处在山谷底,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坚持南行,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矢已全部射光。未等冲到鞮汗山(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境),便丢弃战车而去。

当时,还剩士兵三千多。赤手空拳的,就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后来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狭谷,单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

李陵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陛下不会让您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回去。像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

李陵说:“都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他令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逃出了。可现在没有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自逃散,还可能有逃回去报告陛下的人。”他令将士们每人拿上干粮和冰块,准备夜半时分击鼓突围。

李陵与副将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而当初所带的5000兵将,逃回塞内的仅四百余人。

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赶忙见风使舵,全都责骂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武帝以为司马迁是想诋毁将军李广利(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于是对司马迁施以残酷的宫刑。

过了一段时间,武帝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路博德)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武帝派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迎李陵。

公孙敖在匈奴之地转了一圈,无功而返。就对武帝撒谎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因此,武帝盛怒,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全被诛杀。

李陵战败投降、司马迁为其辩解被处腐刑、诛杀李陵全家,就是史书所讲的“李陵事件”。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飞将军李广长孙。

李陵年轻时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李陵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侦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顺利返还。后升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几年后,汉朝派贰师将军(汉武帝命李广利到大宛国的贰师城(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取良马,故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命李陵带其五千兵马随后。行至边塞,武帝又诏令李陵,要他留下手下将士,只率五百轻骑出敦煌,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然后仍驻屯在张掖。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上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单于兵力!”

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发军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强驽部队长官)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路博德以前曾荣获“伏波将军”称号,也羞于做李陵的后备,便上奏:“现在刚进秋季正值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与他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必将获胜。”武帝见奏大怒,怀疑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于是传诏路博德:“我想给李陵马匹,他却说什么‘要以少击众’。现在匈奴侵入西河,速带你部赶往西河(治所在今内蒙鄂尔多斯市东胜县境内),守住钩营之道。”又传诏李陵:“应在九月发兵,应从险要的庶虏鄣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将情况用快马回朝报告。你与路博德说了些什么?一并上书说清楚。”

李陵这才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转战千里到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

之后,之后李陵军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并以不满五千步卒,搏杀数万匈奴之师,最后矢尽无援,战败而降。

此后,有汉使到匈奴,李陵质问使者:“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而要杀我全家?”使者说:“陛下听说李少卿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本来汉朝的塞外都尉,驻守奚侯城,匈奴来攻便投降了),不是我。”

李陵恨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便派人刺杀了李绪。大阏氏(单于的大老婆)要杀掉李陵,单于把他藏到北方,大阏氏死后才回到单于所在地。

再后来,单于因看重李陵,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立他为右校王(匈奴贵族封号,即右贤王)。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一向与李陵要好,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

任立政等到匈奴后,私下里对李陵说:“汉朝已宣布大赦,辅政的霍光、上官桀请你回故乡去。”李陵却说:“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无可奈何!”于是,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直到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他乡。

纵观整个“李陵事件”,有李陵英雄末路、故国难归的悲哀,有司马迁身受腐刑,备受摧残的凄惨,更有李陵所率伍仟步卒血洒大漠、命丧塞外的悲怆。

此事件谁之过焉?首先是李陵的逞强好胜,自不量力。李广利统兵攻击匈奴右贤王,皇帝让他为大军运送粮草,你却耻于做下属。并且说什么“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口号易喊,实战百艰。率兵作战,你以为是过家家做游戏呢?是的,在公元前119年时,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战事不利,卫青把责任推到你爷爷李广身上,他愤而引刀自刎。此后你的叔叔李赶,又因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死。当然,还有你的父亲因过早去世,几乎无有功业。因此,你急于立功,重振家风。但是,你率领不多的步兵,到人家匈奴的地盘。人家可全是凶悍的骑兵,与他们相拼,成为人家碗里的手抓羊肉,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其次是路博德的奸诈。路博德曾因军功封过侯,做过“伏波将军”,后因打败仗被撸。那个“老油条”,根本看不起李陵这个毛孩子,更耻于为他做后援。可他不直接说自己不乐意去,而是向武帝进言,说:现在不是时机,待次年春天才好出击。结果,导致李陵孤军无援,全军覆。

第三是武帝刚愎暴虐。一不该轻信愣头青李陵的“以少击多”。二不该怀疑李陵吹了牛又反悔(怀疑李陵挑唆路博德向他进言),因而打乱了原来的部署,而命令路博德出兵西河郡拦击匈奴,命李陵出居延塞北上到浚稽山。三不该轻信公孙敖所说的“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而斩杀李陵全家,使得李陵有家难回,故国难归。

其中,最最可恶的还有,那些被司马迁痛斥的一帮宵小,也就是那些个见风使舵的文武百官。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一群热血男儿在千里之外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死拼活为国家卖命,原本已经很是不易。一有败仗,那些媚上欺下的家伙们,就推波助澜,夸大他们的差错,最终使皇帝酿成大错——斩杀李陵全家!

当然,坏事的还有公孙敖。完不成任务无功而返,也就罢了。怎么能道听途说,说人家“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呢?正是其道听途说,才使汉武帝火上浇油,诛杀李陵全家的。

其他还有凌辱管敢的校尉,及其投降匈奴的管敢。若没有那个校尉对管敢的凌辱,就不会有管敢的投降;若不是管敢无耻地投降和告密,李陵大军亦不至于突围不得等等。

关于太史公身受腐刑,在下不敢说司马大人的,仗义执言是咎由自取。但他在伍仟兵卒全军覆没、头领投降的重要节点,公然为“叛徒”辩护,总有点不合时宜。这个时候的极力辩护,不啻于为叛国行为张目。他只局限于李陵一人一事,却没有顾及自己的言论,对社会上忠义之风的消极影响。事实上,汉武帝诛杀李陵家族,是在其投降一年多之后,派人迎接无果、得到了“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的消息的情况之下。由此看来,当时的太史公还真有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意思哩。

民族英雄辛弃疾说:“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著名学者张承志说:“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不过,民间还有句俗语叫:“公道自在人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