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30
分享

两首快意诗背后满悲酸

伟大的诗仙李白,一生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其中《南陵别儿童入京》和《早发白帝城》,当是其一生最为快意的两首。而这两首快意诗的背后,却隐含着他无限的悲酸。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突然颁发一则招贤公告:“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意思是,前朝已去职官员,或当下无官职的人员,只要精通儒学或文章、通晓军事武艺等,地方政府都可以向朝廷实名举荐。

由是,可能是先前干谒持盈法师(玉真公主,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因崇信道教,出家为道士,法号持盈法师)有所响应,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获得入京诏书。

李白得到入京通知书高兴万分,自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终于到了。在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步入社会20多年来,四处奔波却一直一事无成。此时他得到入京诏书,狂妄、高傲的原形全都显现了出来:要仰面朝天大笑着走出门去,我到底不是长期身处草野的人!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不忘念书。因而,其妻便弃他而去。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天宝元年秋,信心百倍的李白到达大唐帝国中央。玄宗不仅走下步辇亲自上前迎接,而且还为他调制汤羹。并且毫不掩饰地对李白说:“如果不是你的道德品行高、文章做得好,哪有今日的想见呢?”

虽然玄宗高规格的接待了他,但可能是京都人才太过济济,结果只给“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安排了一个翰林待诏。翰林待诏是个什么职位?就是等待皇帝诏命的文人。虽然沾了个“翰林”的边,其实就是个文职临时工。其工作内容就是,在皇帝需要的时候,侍奉皇帝娱乐游赏。怎么侍奉呢?李白是个诗人,自然是写诗助兴、歌功颂德了。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多命李白侍从。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是急召李白。李白奉诏进宫,挥毫而作《清平调词三首》。其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惊艳一时,流传千古。

李白受到玄宗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嫉恨、谗谤。久之,玄宗逐渐疏远了他。皇帝疏远他以后,他自己也对文职临时工日渐厌倦,终日借酒浇愁。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意现归退。于是,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于是,李白自天宝元年秋天到天宝三年初春,前后不过一年多的皇宫临时工生涯就此结束。这不仅使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光鲜的政治生涯一闪而过,也使得他四十多年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就此打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也叫《白帝下江陵》,它几乎是我国千百年来,老幼张口就来的一首唐诗。大家都知道他是诗仙李白写的,是关于“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船快意。

其实,“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船快意,来自于李白内心的快意: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乘舟东下大快人心。

关于“李璘案”: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大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逃经马嵬驿的时候,手下士兵发动兵变,砍死了杨国忠,同时又缢死了杨贵妃。而这场兵变的主谋太子李亨,就正式站在了玄宗的对立面。

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后,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玄宗收到消息后不认输,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而永王李璘则受封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及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当时江淮地区所征的租税,都集中在江陵,李璘的谋士就劝他割据江南自保。李璘听了信心十足,开始招兵买马,私设官署。

因为李白当时在文人中很有名气,所以永王便三次遣使,去寻阳(今江西九江)请李白出山装点门面。李白多年来怀才不遇,永王的这番举动让他感觉,自己这匹千里马终于遇上了伯乐,于是成为永王水军的参谋人员。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57岁的李白跟随永王东下,还作了《永王东巡歌》来鼓舞士气。但永王其实就是想跟肃宗争夺帝位,却又志大才疏。李璘失败被杀,李白也就被贴上了“逆党”的标签。

后来,在郭子仪等人的营救下,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内心的高兴可想而知。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就是他内心欢快心情的快意表达。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赦免后,李白往来于浔阳、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江。在镇江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他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一生除了写诗外,从18岁成人到62岁离世,几乎全在漂游。其足迹遍及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几乎游遍整个大中国。

回头看看李白的漂游足迹,他的漂游似乎又与访道修仙、求仕问路密不可分。比如他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辞亲远游的第一站是成都。而他出游成都的目的,就是干谒被贬在成都做益州(今我国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刺史的苏颋。据李白自己说,当时苏颋见了他的文章习作之后,公开夸奖他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成都干谒苏颋的同时,还“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拜谒了当时的重庆市市长(渝州刺史)李邕。大概李白见到李邕后没得到怎么礼遇。因此年少轻狂的李白,便写下了那首傲慢无礼的《上李邕》。李邕不仅是当地直属长官,还在武周和中宗朝任朝廷检察官(左拾遗、殿中侍御史)。并且是著名古文注释家李善之子,在当时是很有些地位和名望的。因此,苏颋对轻狂的李白的拜谒也就不了了之。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成都之行失利后,李白先后去了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他为什么要去青城和峨眉两座名山?因为干谒求仕失败了,他扬言要学道修仙。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乘船出夔门进入湖北境。当他听闻司马承祯寓居江陵时,他就立即前往拜谒这位道教大师。李白为什么急于拜谒司马承祯?因为,司马承祯不仅是当时著名的道教大师,而且屡被武则天、唐睿宗召见,唐玄宗也曾两次专门邀请他到皇宫亲授《上清经法》。

开元二十三(734)年,32岁的李白,选择司马承祯最初修道地嵩山学道。在此学道三年间,李白得到了元丹丘无微不至的关照。也正是和元丹丘的结识,才有后来元丹丘把李白向持盈法师的推荐(也正是持盈法师向兄长玄宗的介绍,才有了后来玄宗对李白的召见和使用)。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曾去往华山和终南山,去往华山自然还是访道。而专程去往终南山,除了访道就是追寻玉真公主(他听说玉真公主在终南山建有别馆,希望在那里与玉真公主能够偶遇)。

其他游览泰山、黄山、洛阳等地,除了访道也多有问仕之目的。而他一生和漂游、修道的纠缠,正是他求仕而不得的具体表现。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的一生,除了两头算,在皇宫做过三年临时工外,几乎一事无成。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依稀看见诗仙李白一生都在奔波漂游。而他终生奔波漂游的原因,可能有他的家庭出身问题(他的先世可能是犯科之人,其父可能是一般的商人,因此不能参加科举),也可能与他桀骜不驯、狂傲不羁有关,但更多地应当是封建王朝的用人制度问题——讲出身、靠(有一定地位的人)推荐,而不看重实际才能。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朝中无人难做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