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6
分享

万里长城“老龙头”

急匆匆登上一处城墙,放眼一望豁然开朗:远处碧海连天,船舶悠然;近处海水汹涌,白浪翻飞;脚下“龙头”探海,气势磅礴;身旁古楼傲然,威风八面——这就是万里长城“老龙头”!

“老龙头”距秦皇岛市山海关城约4千米,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它地处渤海之滨,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而得名“老龙头”。

急匆匆登上的城墙是宁海城的城墙,身边屹立的古楼就是“澄海楼(有“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澄海楼的前身为明初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39年扩建为楼。它背山面海,矗立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上,大木架结构、九脊歇山式、二滴水明式建筑。“楼凡二层,下层曰‘知圣楼’。”其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一丈零八尺,三间,当为守城箭楼。登楼远眺,海涛光涌,云水茫茫,那真是“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

楼上悬有乾隆御笔亲书的“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题、已故书法发家侯正荣所书写的“雄襟万里”匾额。其东西墙壁镶有清代皇帝,及文人咏“澄海楼”诗作的卧碑。楼内陈列有老龙头出土文物,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题诗。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石碑,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天开海岳”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

转身沿石阶而下就到了“靖卤台”。靖卤台,是明万里长城唯一的海上敌台。“卤”指海水,又有敌虏谐音。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语双关。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可以驻兵、屯武器和观察敌情,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

过了“靖卤台”就到了龙头的最前端,——“老龙头”伸入海中的部分,名字叫“入海石城”。入海石城为“老龙头”伸入大海的尽端部分,它是镇总兵戚继光参将吴惟忠,于明万历七年(1579)修建、1987年修复的。九层巨石砌墙,长约23米,高9米有余,宽8米多。城上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修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长2.6米,重达3吨,每块巨石角上都有几个凹槽。槽内浇铸铁汁,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工”字形),就能把两块巨石牢固地连接起来。

“入海石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卤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立于这伸入大海20多米的石城前端,眺望着无际的茫茫大海,一如登上了万里长城的鼻翼,一如立于乘风破浪的船头。面向大海、展开双臂,竟有点杰克和露丝立于泰坦尼克号船头之感!

在老龙头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另一处海上胜景——海神庙,那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折身返回,方才回过神儿:耸立着“澄海楼”的城墙之内,就是“宁海城”。宁海城是守关将士的驻扎地,城中既有军事指挥机构——守备署、把总署官邸,又有驻扎军队的龙武营。其间不仅有登城坡道、辕门、营房、将台、校军场、碾房、粥房、水井、粮仓,还有牢房、显功祠、龙王庙、关帝庙等建筑。

据说,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时,常巡视“老龙头”。巡视“老龙头”,就在此处宿营驻扎,点将练兵……

老龙头是明长城在我国境内的东部起点,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上长城。它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明清时期,这里既是屯兵要塞,又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赋诗的圣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作为清代海防前哨,“老龙头”毁于战火。自1985年开始,山海关区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时八年终于使其再现昔日雄姿。老龙头景区于1992年,名列全国四十佳旅游景区之一。近两年又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

当下老龙头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城七部分组成。历经600多年的变迁中,它书写了一部历尽沧桑的历史。

公元1691年,古北口总兵蔡元凑请修固长城,康熙帝上谕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是的,“众志成城”才是最好的防御。但在落后的封建时代,城墙关隘毕竟是可以给当时的国家和百姓,提供些许庇护的。今天看来,单是那修筑浩大工程的精神和毅力,就是我们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庚子年七月二十至“老龙头”一游,是以为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