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0
分享

张居正的老家在荆州

张居正以超人的胆识,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取得了比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更大的成果。从而使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抹辉煌。因此,他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誉为“宰相之杰”。但由于其生前刚愎自用,高调行事,不仅使其死后遭到明神宗朱翊钧的诋毁、祸及子孙,更使其费心劳神推行的各项改革全功尽弃。其生前身后,实在是可悲可叹!

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有处古色古香的明清四重院落。那院落,便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故居。

张居正故居原名“张大学仕府”,是万历元年,张居正为尊藏万历皇帝褒奖他的手书而兴建的。后几经兴废,2008年重修。重修后,整个院落占地十亩有余。其整体布局南北向,前后四重院落,东房西园。院内有太岳堂、太师居、碑亭、纯忠堂、捧日楼、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及文化艺术碑廊、花园等景观景点。

走进大门第一个院落,迎面就是“太岳堂”。张居正号太岳,太岳堂是张居正会客的地方,如今是他生平事迹陈列室。堂内四周墙上通过文字图片,再现了张居正一生的主要经历。它分为荆州神童、初涉政坛、休假三年、步步高升、荣膺首辅、锐意改革,及选任名将、治理水患、恪守节操、鞠躬尽瘁等专题。

“太岳堂”门口两边有一幅楹联:“一人而为帝王师,双肩能担天下事”,门口上方有一幅匾额——“千古一相”。堂内有“宰相之杰”四个大字,是明代大儒李贽对张居正的最高评价。

西厢房“太师居”,是张居正回荆州时的居所。明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因当时万历依赖其主持朝政,所以在他离开京城的时候,特赐其一枚“帝赉忠良”银印。同时,凡是国家大事,都要快马加鞭报送到荆州由其审定。史载,张居正在此处理朝政47天。门前有楹联“青梅煮酒笑看万古乾坤,红袖添香细数千家风月”。

隆庆六年(1572),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以张居正辅政有功,进爵加恩,叠颁奖赐。张居正屡辞不受,朱翊钧乃亲书“元辅”、“良臣”大字赐给他。张居正为表示对明神宗的忠心和拥戴,在老家恭建堂楼,以供奉万历帝赐给他的御笔大书。堂楼建后成,朱翊钧又为其堂楼题名“纯忠”、“捧日”,并从自己的私房钱中拿出一千两给予资助。

文昌阁阁前有神龟池。传说张居正出生的前夜,其曾祖父张诚夜里梦到月光中,有一只白龟从瓮底浮出。因此,他便信口给张居正取了个乳名“白圭(这就是张居正幼名张白圭的由来)”。神龟池,就是因这个故事而建的。

张文忠公祠位于张府后院,是其曾孙张同敞以“世德庆源祠”改建的。祠内还有文星殿,殿内供有张居正塑像。祠堂门柱刻有对联:“隆万年间千载遇,伊周而后一人难。”据说,此乃康熙皇帝对张居正的评价和肯定。

……

张居正,明嘉靖四年(1525年)生于江陵(今荆州市),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他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嘉靖四十三年,内阁重臣徐阶举荐其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邸期间,他任国子监司业(掌国子监及各学的教法、政令等),从而掌握了很多以后进入官场的人;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后,他掌翰林院事。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因病去世,年仅10岁的朱翊钧继位(明神宗,年号万历)。高拱因口无遮拦(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加之对高拱不满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进谗,李太后便以“专政擅权”之罪,把高拱“打回原形”——免职回原籍。于是,张居正担任了首辅。

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其主持裁决。他从万历元年(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整顿吏治方面,他于万历元年推行“考成法”。“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核,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同时,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他果断采取措施整治腐败,做到“令出必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考成法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经济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变严重的赋役不均,减轻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赋税,他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于万历九年通令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又称“条编法”。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致使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部的宣府、大同防线,西至延绥、宁夏一带,张居正重用王崇古,支持王崇古对俺答所部采取的安抚睦邻政策,使蒙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通好互市,相安无事。

经过张居正一系列的改革,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

万历十年(1582年)7月,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终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去世后,改革中利益受损者、被打击者等,立即群起而攻之。他们攻击张居正的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

内官监太监张诚在神宗面前说,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并说他家“宝藏逾天府”。御史羊可立指责他构陷辽王,辽妃又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府金宝以万计,全部入居正家。

于是,时年21岁的万历帝立即借机公布其罪状、削去其官职、撤销其谥号,并查抄了他的全部家产。其家族一些来不及退出的老弱妇孺,被封闭于张府,活活饿死的就有十七口。其长子张敬修被逼自杀,次子张嗣修及其他亲属,皆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随着张居正的惨败,他任用的支持、并实施改革的官员被大批撤换,所实施的新政几乎全部废除。从此,朱明王朝刚刚看到的中兴曙光旋即消失不见了。

张居正改革的失败,固然有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但也与其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有了地位以老子自居。张居正入阁为相后,面对懵懂不知人事的万历皇帝,张居正有点飘了。他把小皇帝当作普通小孩、自己的小孩来培养,并且非常严格。李太后知道万历害怕张居正,但凡出错,便说张先生闻之如何如何。更有甚者,一次万历喝高了酒作践一太监,令其削发代首。李太后知道后召来万历,让他读《汉书》中的《霍光传》,并声称要废了他。万历知道张居正就是当朝的霍光,霍光不但辅佐皇帝,而且可以废皇帝。万历长跪不起,苦苦哀求饶他这一遭。李太后说我作不了主,由张先生决定。张居正虽不赞成废立,但为警示万历,还是代其写了“罪己诏”,并公示天下。从此,万历帝对张居正由畏而恨。朱翊钧大婚后希望亲政,李太后说他年纪尚轻,三十岁前别提亲政之事。这些都给朱翊钧增加了莫大的逆反心和仇恨心,使得他一旦掌握实权,便不顾一切否定一切;

有了权力不知收敛。官员邱南镇为了升官,就自拟一副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张居正的号“太岳”)。”并用黄金制成,送给了张居正。张居正不仅没有丝毫的警示之心,而且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自家客厅,并给邱升了官。这种忘乎所以,使得众人从内心深处十分反感;

有了权威不知检点。据传,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4月,张居正因其父亲离世奉旨回湖北老家奔丧。仪仗队中除了总兵戚继光委派的鸟铳队(火枪队)外,最引人瞩目的还有三十二人抬的巨无霸大轿——“如意斋”。大轿精美绝伦,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还有金童玉女侍奉左右,极尽奢侈之能事,且一路招摇,收礼无数。有了权威不检点且高调行事,势必引起大众嫉恨。

张居正当国十年,他既勇于革新,又敢于行事,为朱明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擅权揽政、刚愎自用、高调行事,不仅害了自己及其家族,更是其有效的改革全功尽弃,给朱明王朝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生前身后,实在是可悲可叹!

张居正之成败,是一代名相的宿命,还是其强中有缺?明智者自有定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