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5
分享

楚长城标本性遗迹周家寨

我的家乡河南省南召县境内,东有距今五、六十万年的“南召猿人遗址”,西有楚长城标本性遗迹——周家寨。

周家寨坐落于南阳白河上游、板山坪镇南3公里处的华山上,是有一条周长约20千米的石头城。驾车到周家寨所在山下的小村庄――猎庄,而后弃车徒步而上。沿山腰小道绕行不远,抬头仰望:半山腰处陡然坡断崖现。断崖两边,生生地耸立着两座上百米的陡峭山峰,远远地看了酷似两位威武逼人的守门将领。

两座山峰的狭口正是山寨的寨门,也是进入山寨的唯一关口。寨门虽然现已无存,但巨龙、猛虎般的石墙,依然匍匐于狭口两边陡峭的山坡之上。立定了观看:那“巨龙”、“猛虎”正由山顶猛冲而下,使人不寒而栗。

吃过“下马威”跨入寨门,竟是平缓的阔地。阔地内,梯次地分布着许多房基,这当是当年驻兵或寨民的大本营。由“大本营”向西斜插而上,登上西寨口立时就被远古的气息所震撼了:那底宽约3米、高4至6米的墙体,从上到下全为大小不一、无有规则的石块、石片干砌而成。而那数不胜数的大小石片、石块,又全都依了地形变化,经平砌、斜砌、立砌等,不用任何刮缝、粘合之物,却内咬合外整齐,衔接得体,坚不可摧。

那干石城墙沿山脊蜿蜒游走,全都建于险关陡崖。石墙顶部有外护墙和内走廊,外护墙上还有垛口(雉堞),重要地段还有暸望口。城墙顶部一米多宽的内走廊,落满了厚厚的枯枝残叶,行于其上犹如踩踏于古之栈道。猫腰伏于高高的外护墙向外察看:高墙难越,树木阴森。猛然间大敌压境之感顿生,远远近近杀声连天。

登上制高点华家寨,方圆数十里一览无余。观山下庄田似玩,行人如蚁。而盘绕于6条山脊之上、约20千米的石长城,则似一条巨龙,穿云破雾、跨谷跃壑,游走在苍山之巅,潜往于莽林之中。它一如一张巨大的圈椅,又好似一位坐着的巨人张开、且前合的怀抱,把40多平方公里的山洼围成了一个阔大的石头城。

周家寨就是这座石头城的总称,其南部的三个高山之巅又依次摆布着王家寨、卢家寨、华家寨3座石城堡。各城堡,围石峰而建,就地取材,破石建墙。墙体高约3米,面积近千平方。向里有高大的石门和梯次石阶,向外有垛口、过门及瞭望孔。城堡中心耸立的是四周削劈过的石峰,制高点上均有烽燧台。抬头仰望石峰及城墙,仿佛正有旌旗猎猎!

三个寨堡各有大小两座寨门,加上周家寨城外廊墙4座城门,大小总计10座门。周家寨城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口子门,东曰大军门,西曰大青门,旧时有石拱形关门,扼守住通往内乡的古道河口、隘口,并与主寨之间有连结墙,形成了整体相连的军事防御构筑。

华家寨所在的山脊之上,生长着密不可分的不知名灌木。因了多年在山顶石缝间艰难生长之故,棵棵枝条虬曲横斜,互拉互扯。代表年龄的枝节,鸡爪般短小而坚壮。每一节都现着异样的艰辛和悲壮,远远地看了,犹如一队相互搀挽着跃出战壕的战士……

关于楚长城,《汉书·地理志》有:“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水经注·汝水》有:“醴水迳叶县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前 576年),许迁于叶者。楚盛周衰,[庄王]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字”;唐代李泰的《括地志》也说:“故工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今邓州市),北连翼望山,无土之处累石以固”等等。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春秋时期,楚国为了防御秦、晋、齐、韩、魏等侯国的攻伐,在其都城郢都的西北和东北面,修建了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楚长城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南召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其总长约500千米。而南召县的周家寨,则是这近千里楚长城的标本性遗迹。为此,中国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及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曾多次到南召实地考察,并欣然题词“万里长城第一篇”和“长城之父”。

在荒山野岭之上修筑上千里的土墙石城,不知用工几何?又要几多兵力方能分守?清圣祖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康熙大帝在回复古北口总兵官蔡元,提出修筑长城时的上谕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然而,在远古时代,防御性的楚长城,毕竟是可以给那时的先民,予以些许庇护,并使得许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安居乐业、儿女绕漆的。为此,我等当对其顶礼膜拜!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楚长城标本性遗迹——周家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