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村子里的父亲们每次上街赶集,都是肩挑一担柴草,到集市上卖了,用卖得的块儿八角钱,买回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洋碱(肥皂)洋火(火柴)等生活急用品。就在用不多的卖柴草钱,换回这样那样急用品的同时,总会抽出一两角钱买上几根油条。
买下的油条没有(也没必要用)篮子或袋子装盛,就拿一根草经子(细草绳)绑了,挑在钎担(专门用于挑柴草、比较硬实、两头有铁尖的农具)末梢。一路风尘,一路摇摆,也一路炫耀地带回家去——那是印象在每个孩童心中,最最美好的风景!虽然,带回家的几根油条,早已灰头土脸、硬硬邦邦,但一家人见了,却是那样的欢天喜地,开心不已;
“看,有肉吃!”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大哥顶着寒风、踏着夜色回到了家。刚进家门就欢喜连天地对家人喊起来。我妈接过大哥递过的一个手巾兜,打开里面包裹着的一个搪瓷碗儿一看,里面果然有五六块儿,黑黢黢的“肉知了(出过油的大肉,如知了般的肉渣)”。
原来,那天生产队组织大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东坡,收割盖房用的黄背草(也可以卖钱)。由于离家较远,中午生产队在山上管饭。虽说是焖大肉咸干(米)饭,但一点点大肉经过出油,早已变成了“肉知了”。
就这,盛得我大哥碗中少得可怜的几块“肉知了”,还是舍不得
吃,全都挑拣了带给了家人。虽然是“肉知了”、虽然仅有可怜的五六块儿,但一家人分尝了,我的大哥和我们一家人开心了好久,也说道了好久;
作家路遥有一篇散文《父亲最高兴的一天》,说他父亲一生最高兴的一天是,有一年年三十为家人割得二斤半大肉、给孩子的妈买了
一条新毛巾、给几个娃娃买了几串鞭炮和几颗洋糖;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风雪中,苦穷的白毛女那鲜艳的二尺红头绳,让无数人眼含热泪,热泪盈眶;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朱自清老父亲散落在地上的几枚橘子,温暖了全天下的家人;圣人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唐朝诗人孟郊说: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的这些,都是人们情感的真实表现,这种行为表现就叫牵挂和分享!
牵挂和分享,不单单是人类独有,动物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老牛护犊等等亦是如此!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和幸福?出人头地?高官厚禄?山珍海味?这也许占一个方面。然,不论吃、穿、住行,也或观看风景等等,仅仅是独自享受、自我陶醉,那意义何在呢?你真的快乐吗和幸福吗?
人真的不是什么神仙,不会千年不死,永垂不朽。说到底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或快乐与幸福,就是:无论多么高、大、上,或平、弱、穷,时时地牵挂着你需要牵挂的人,你牵挂的人时时地牵挂着你,并以各自“最好”相互分享,互获快乐!换句话说就是:快乐与幸福皆来自牵挂与分享,唯有牵挂与分享才会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