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4
分享

五月当五过端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四月初八赶夏集,五月当五过端阳。

地里的麦子从脚到梢全都如期而黄,压在人们心头“青黄不接”的忧虑时才有所减轻。虽然,更艰巨的“三夏”大忙的序幕刚刚拉开,不死也要脱下层皮的抢收、抢种,将在炎炎的烈日下愈加地猛烈和沉重。但各家各户都为能及时地吃上新麦而笑逐颜开――农家人盼望已久的“五月当五”到了!

整整一个荒春,人人都在清汤寡水、半稀不稠地苦苦等待,他们早就瞄准了村东头那块清是勤快的麦地,每天要看上好几遍并扳了指头数算着,恰好在农历四月底五月边可以开镰。别的可以先不管它,专门对这一块进行快收快打,直至磨出新麦面来,赶到“五月当五”正好下锅。

多数农家人只知道五月初五叫“五月当五”,而不知它的洋名字――“端午节”。只知道这一天是农家人企盼了一冬一春的一个小站,是农家人“三夏”大忙开始的一个仪式。虽然,他们也曾隐隐地记得,上古时有一位叫什么人在这一天投江而亡,但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人缘何投江而亡。他们需要在熬过漫长荒春之后有所填补,在“三夏”苦战之前填饱一次肚子。于是,这个古老的日子便假借纪念古人的外衣而代代流传,一年一度。

“五月当五”一大早,“吃杯茶”和布谷鸟还没有开唱,各家各户的男人们便叫上睡眼惺忪的孩子们下地了,他们要趁凉快把南岭洼地里的麦子割倒;需要在家做饭的妇女们,则搬出腌了好久的咸鸡蛋罐子、积攒了多日的鸡蛋篮子,扳了指头犹犹豫豫地咸、甜(淡)搭配捡拾一些,连同剪好的大蒜头洗净了放到锅里煮上。而后大呼小叫地吆喝起贪睡的小孩子们,去往村前的小溪小河,他们要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到溪流河水里好好地洗漱一番。奶奶说:“月亮里的月奶奶会在‘五月当五’的头天夜间,把她捣了一年的仙药全都撒到人间的溪流河水里。人们在酷暑之前洗漱了,身体就不会长疮,五官就不会生疾!但太阳出来一照晒,药效可就全无了。”因此,无论怎样贪睡的孩子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很是机灵的,大人一叫都跟小狗撒花儿似地跑出家门直奔河流小溪而去。他们在溪水里洗足耍够了,还要端的端、提的提,把清净的溪水带回一些,让下地的大人和出不了家门的爷奶们,也用这下了仙药的灵水洗漱洗漱,好让全家人一年都能安康无恙。

洗漱爽朗回村,抬头一看,各家各户的门头全都在头天夜晚,偷偷地插上了新鲜的艾草。端午节门头插艾,源于另一个动人的政治故事:说唐朝末年,黄巢义军从山东打到河南。当兵临邓州(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城下时,大家都纷纷外逃。黄巢在城外视察地形时,发现一位惊慌逃路的大嫂一手拉扯几个孩子,怀中还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黄巢上前施礼问过方才得知,那大嫂怀抱的婴儿并非自己的孩子,而是邻居一个父母双亡的遗婴。黄巢获知此情十分感慨:“老乡别怕,你爱邻里的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有爱,只要有爱就不会乱杀”!黄巢见大嫂半信半疑,看了路边的艾蒿灵机一动对大嫂说:“大嫂有爱(艾)不杀。你赶快回城暗地传话,让穷苦人家把艾蒿插上门头,凡是有此记号的我们保证各家不遭伤害!”并当场传令将士们有艾不杀。

大嫂听了黄巢首领的话,化惊为喜,牢记“有艾不杀”迅速返回城内。当天晚上,三五枝艾蒿在暗地里悄悄地插上了全城穷苦和善良之家的门头。次日,黄巢率领起义大军在当地老百姓的相助下,一举攻下邓州古城。攻城始终,义军所到之处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严惩不贷,而对门头插艾的穷苦、善良人家果真做到了秋毫无犯。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端阳节。双喜临门,家家户户在煮鸡蛋、包粽子的同时,拿出雄黄酒(有黄巢英雄之意)舞艾欢庆。从此,端午节门头插艾、饮用雄黄酒纪念黄巢义军的习俗,同煮鸡蛋、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风俗,一直在南阳大地广为流传着。

愣怔过后,端提了河水回到自家小院。鸡蛋、鸭蛋和大蒜早已煮好并冰在了凉水里,昨晚用新麦面新蒸的发面蒸馍也已馏得翻热虚透,柴桌小椅也在打扫一净并洒了清水的当院摆正……下地割麦的大人们一到家,爷奶和小孩们便欢天喜地把热饭端上了桌。大人们洗罢绕桌坐下,妈妈适才把冰好的鸡蛋、鸭蛋送上,咸的甜的每人各样发给一个。先是爷奶后是孩子,最后留在桌上的才是爸妈的。但很多时候,剩在桌上的就只是大蒜了。这时候,爷奶就会把分给自个的让给爸妈也或更小一点的孩子们:“我不爱吃鸡(鸭)蛋”,“我不爱吃咸(甜)的”。于是,每个村庄的每个农家小院便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并随了袅袅炊烟到处飘荡!

这笑语是因了这天早上吃到了盼望已久的煮鸡(鸭)蛋和新麦面蒸馍?还是因为这天中午还有一顿盼望已久的新麦面凉拔捞面条外加新蒜浇汁?总之,这是农家人在一个又一个企盼中得到的又一个小小的满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