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传海的头像

翟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5
分享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天降临北宋庆历初年的边塞,大雁开始回飞南归,且去的那样决绝、没有一丝留意;黄昏时分长烟升起,风啸、马嘶、羌笛连同军营号角一同响起,悲悲咽咽;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小城赶忙关紧城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一群百无聊赖、心事重重的人们中,有个人在百无聊赖、心事重重地啜饮浑浊的酒水,无由地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因为他们未能像前人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竖碑。因而啊,虽然十分想家、虽然南去的大雁都没有留意,他们却没有、也不能有回家的打算和想法;羌人的笛子幽怨弥漫,天气寒冷酷霜遍地。夜已经很深了,他们依然无法安睡:为操持军事的将军须发愈加苍白,长期苦守边塞兵卒的面颊泪水暗流……

这些含辛茹苦的人们,为何滞留在悲凉的边塞?又为什么有家难归?因为,在北宋宝元元年,中国西部夏州(今陕北地区横山)臣属宋朝的党项人李元昊,突然在宁夏银川另建“大夏”(因其在宋土之西,故称之为“西夏”)。李元昊纠集十数万军马侵袭大宋,将宋之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部数百里边寨尽被洗劫或夺去。紧要关头,大宋有限公司第四任董事长赵祯,紧急选调一个贬官地方之人赴任前线。这个临危受命的人,就是“战地日记”——《渔家傲·秋思》的作者范仲淹。对,就是道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的范仲淹。

是时,大宋有限公司的军队已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涣散不堪,不堪一击”了。因为赵匡胤“陈桥兵变”、另行组建大宋公司后,为防止他人再行“黄袍加身”,通过“杯酒释兵权”强力推行的“重文轻武”总方针,已经“贯彻落实”近百年了。

范仲淹虽非“黄埔”科班出身,但他对军队弊病的观察、对国防空虚的忧虑已经很久了。针对上述弊病,范司令一到任首先改革兵制,将当地一万八千兵士分隶六将,分部训教,使得兵卒知道知谁在管,将领知道能管谁。并积极整军经武,巩固防御,以防代攻,长功近守等。不日,就使敌闻惊破胆,边境局势大为改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战地壮歌,就是他满头白发时在那个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战地写就的。

在范长官的率领和指挥下,守边虽然颇见成效,但当时的北宋依然处于下风。他们守边的全部功绩只体现于“能够维持住守势”的局面,时而还有疲于奔命、难于应对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也是十分无奈的。因而,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眼中,塞外的秋色没有宽广的气魄,更没有欢愉的气氛,全部笼罩在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氛围之中。

这“日记”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在这悲凉、伤感中,依然不乏悲壮的英雄气概:作者立志要打退进犯之敌、确保西北边境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精神,又使得他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所以他们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戍边将士原本想借酒浇愁,而一杯浊酒却使得他们乡关万里的苦愁,愁上加愁。久困孤城,大家早已归心似箭,然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流泪的不只是士兵,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白发袭首。军人征途的艰苦、将军的英雄气概一览无余,大宋公司“不修武备、不重国防”的腐朽和软弱一览无余!

江山好,还要好打理;秋景异,亦应美且丽。我高赞范老师的情怀,更向往秋色的平和美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