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月陆叫姑姑,姑姑回来吃啥哩?煮上一锅鲜红薯……”
农历六月初六,豫西南等地叫它“陆月陆”。这时节,麦子刚刚收罢,种下的秋作物还没长成。所以,这“陆月陆”原本也是没什么好过的。但此时麦已入仓,秋已下种,“三夏(夏收、夏种和夏管)”大忙已过两项。出嫁的姑娘“三夏”时也时常回娘家帮忙,但大忙时节两头顾,那都是风急火燎的。现在轻松了些,也该回娘家好好看看爹娘、歇歇夏了。所以,我们老家就有“麦子收了场,闺女看爹娘”之说。于是,“陆月陆”就成了“叫闺女节”。
每年六月初五或初六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打发自家小孩,带上新做或买的芭蕉扇(随了时代的发展,后来就换作新纸扇了)和手巾,前往已经出嫁的老少姑娘家(一般是出嫁未过三年),叫姑娘回娘家,这就是俗称的“送扇儿”。而已嫁姑娘则要在六月初六,带上瓜果、夏衣布料等夏用之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这叫“看夏”。“陆月陆”送扇儿叫闺女回娘家“看夏”,当是已往各家的一件快事。说“麦已入仓,秋已下种”是出嫁姑娘回娘家的好“良辰吉日”,那是现实生活的实情。其实,陆月陆叫闺女的习俗相传久远。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舅舅狐偃在“骊姬之乱”时,帮助重耳流亡列国、避难狄国,并力劝其静待时机十九年,最终辅佐重耳即君位。在重耳登临晋国君位(即晋文公)之后,狐偃又向其献上了“尊王攘夷”之良策,最终成就了重耳成为春秋第二霸主(前有齐桓公)的霸业,狐偃也因此成了大功臣。狐偃封相后,勤理朝政,精明强干。因此晋国上下对他都十分敬重,每逢他生日(六月六),就有很多人给他送礼拜寿。时间一久,狐偃逐渐忘乎所以,专横跋扈起来。但他位高权重,众人敢怒而不敢言。其儿女亲家赵衰也是与他同级的功臣,就直言不悔地对他予以批评。他不仅不接受良言相劝,反而当众进行责骂。年老体弱的赵衰难经羞辱,不久便气愤而死。赵衰的儿子对岳父的凶狠无义气愤难平,便暗下决心伺机除害。
那年晋国夏收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行前留言六月六一定赶回过生日。其婿得知消息,邀了几个好友商定六月六大闹寿宴,为父报仇,为民除害。众人走后,其婿回到后堂,见了妻子就试探着问:“像岳父那样的人,老百姓恨不恨?”妻子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何况别人呢?”他听了这话,联想到平日夫妻鱼水之情,就将与好友商定的行动方案透于其妻。妻子说:“我是你家的人,不管娘家的事,你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办吧!”
此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既恨父亲当今之坏,又念其过去之好,反复权衡,犹豫不决。一直到了六月五日下午,趁丈夫忙于筹备忙跑回娘家,让母亲赶快差人给父亲送信免遭不测。还转告父亲“要知错就该,不再滥施权威,祸及人民,否则难得善终!”
狐偃之婿忙完见妻不在,便知机密已泄。然无有它法,只好闷在家等待不测。六月六一早,门官惊慌来禀:“狐相爷上门来请。”狐偃之婿便以大丈夫视死如归之态,从容出门翁婿并马至相府。谁知拜寿时,狐偃竟一反常态,请女婿坐了他往年的上位,女儿次座。并当众开言道:“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也发现了我近年来的许多过错。今贤婿设计杀我,虽说过于狠毒,但念及为父报仇,为民除害理应不怪。女儿救父于垂危,好言相劝使得我幡然醒悟,尽了大孝。你夫妻理应上座并受我礼拜,希望贤婿不记前仇,两相和好,同心效力于黎民。”一席话说得满堂宾客又惊又喜,齐呼:“丞相醒悟,庶民有福”!
自此以后,狐偃痛改前非,翁婿亲密无间,共致国事。为了记取这个教训,每年六月六日,孤偃都要请回女儿女婿招待一番,并叙谈家事,畅谈国策。此事传至民间,百姓纷纷效仿,也于每年六月六叫闺女回娘家,图个消愁解怨,亲戚和睦。天长日久,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人在做,天在看。”陆月陆是“叫闺女节”,也是“省悟节”。但愿世人过了“陆月陆”,人人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