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情
(报告文学)
作者 翟 峰
这曾是那条坑坑洼洼的鸡肠般的山道土路吗?
我还清晰地记得五十一年前自己下乡乘坐一辆略显破旧的大蓬车与同车的20多名知青战友行驶在这条土路上时的情景。
这个时候,已是离新中国建立快二十年的1969年9月。
此时,我们正在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中去”的伟大号召,“我们也有两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正坐着大蓬车,行进在上山下乡的路上——
这辆大蓬车,上坡时,轰鸣了老半天,也不见得能跑多快。
这时刻,车屁股卷起的一直沿途都带着的树叶渣、土垃圾渣所形成的漫天沙尘,直灌于车厢里,直扑在我们每一位乘车人的脸上和身上……。
车子在弯弯的山道上扭来拐去,车体还不停地摇来晃去,摆动很相当厉害。
刚才还为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兴奋不已的男女知青们,此时开始个个嘟起嘴巴不再依依呀呀话语了。
这大蓬车象一个负重的老人,不停地喘着粗气在挣扎着痛苦地往上爬,汽车吼了半天,才爬上山顶。
突然,下坡了,车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整个车体在咣当咣当地作响,七拐八弯地直向山涧奔去。
几个女知青晕车了,趴在车窗上直呕吐。
我也晕了,呕得黄胆水都出来,似乎要死的念头都有了……。
不到80公里的路程居然乘坐了五、六个小时,好不容易颠簸到了甜菜乡寨子村。
到站,下车,整一个人灰头土脸的。我和两位同时分到寨子村的知青战友然后又沿着这条土路继续往前赶。
此时的知青战友们说起了这条路,边说边摇头。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条路使自己终身难忘,说想不到川北山区居然还有这么差的路…。
不过,在我当知青的几年间,因多次往返于县城和寨子村,慢慢对这条土路凸生颇多情感。
在我的记忆中,我当知青上山下乡的这条路虽特土、特坎坷不平,但它却丝毫不矜持。
这条路不仅不怕遮掩地、敞快地让大卡车蔑视、赌气般地从其身上辗过,而且还大大方方地让猪狗牛羊们走在上面,哪怕它们拉下一二泡新鲜还冒着热气的粪便,它也一点不生气。
记得我多次从这条路徒步回家过年,要走百八十里几乎整整两三天。沿途都可看到土路的两侧因行人避让大卡车、牛车、马车、拖拉机而歪歪扭扭、白晃晃地踩出了这土路两侧的小道,以及这两侧小道上渐渐长出的些许清瘦小草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而在这土路的中间,还有许多凸凹不平的小石块。
难怪呵,我下乡到知青点报到的那天,感到坐在大蓬车上是那样地特别颠簸?!
而我后来多次徒步走这条土路时才分明看清了:原来比乘满我们知青的大蓬车轻得多的牛车、马车经过时,其车身更是摇摇晃晃地颠簸得更是厉害得多呀!
然而,这些都难于掩盖我此时徒步回家过年的好心情!
因为,辛苦一年,与亲人团聚,好心情使我欣赏的是这“第二故乡”的土路,是那一幅接一幅地多好看的山地人畜劳作图呵!
呵,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到的是乡下的土路边有看不够的风景:其路边上的是树和林,树林的边上是山,山上是草地,草地上是三三两两的猪狗牛羊在悠闲自在地嘻跑寻觅……。
一晃又是四十来年过去了!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个人的人生道路充满着那丰富而又寻味的变迁,故而使我萌发了回到自己曾当过知青的“第二故乡”的地方去看看的念头。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念头亦愈来愈浓厚。
在乙亥木猪年的阳春4月中旬,我终于如愿以偿——
坐在洁净、舒适的空调并配有大彩电的大巴车上,当年的破旧大蓬车与之相比,真是天壤有别呵!
“这是那条曾经的坑坑洼洼的鸡肠般的山道土路吗?”
“不是,是另劈的路!”
若不是大巴车师父这样恳切的回答,我真的似乎有些难以置信:要在这崇山峻岭硬生生地劈出这条畅通大道谈何容易呵!
我坐在车头的位置,前面一览无余。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城市里的路——
城里的笔直的大道,虽然有沥青路面的、有灰色水泥路面的,还有白色斑马线的衬托,但长而往返,却感到是那样地单调呆板。
那些似乎堂而皇之的路,要是有什么地方出现了破损,修补之后,就像秃子的伤疤,格外的乍眼。
我甚至还能闻到它散发出的刺激的气味。
特别是人走在灰色水泥路的上面,往往晴天踩一鞋的灰尘,雨天湛一裤脚的泥。
就是特豪华的小车跑在上面,亦会发出咔吱咔吱的声响,闹得人心里一阵阵发慌。
而我现在行驶的路真好呵!
因为,它不是自己所生活的城市里的路,而是回“第二故乡”的路——回我曾当过8年知青,来回不知徒步走过多少次的直通一个叫寨子村的路!
车子无声而又快捷地行驶在回我的“第二故乡”的这条路上。
“这可不是原来的乡道而是一级国道了呀!”
大巴车师父这样语重心长地侧头对坐在他身旁的我说。
怀旧之情让我再次睁大了双眼。
我急切地看着道路上的一切。
“十八大以来我们这里的乡村变化可大呀!这不,这条一级国道就是十八大以来修建的呀!”
大巴车师父紧接着又特别补充了一句。
是啊,从我那些年和这些年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在农村多次调研的征途中早已就知悉呵——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在贫困的乡村和山区逐渐变成历史了呵!
而随着“公路通,百业兴”,亿万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亦逐渐变为美好的现实了呵!
于是,那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好农村路”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也就不再是纸上的口号和规划,而是眼前这实实在在地现实了啊……!
车很快进入我曾下乡当知青的甜菜乡区域。
哦,这可是当年大卡车司机谈路色变的地段呀——
当年坐在车上,那种“爬山象一个负重的老人,下山象一匹脱缰的野马”的那种感觉的盘山路已荡然无存了。
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一直向前无限地延伸着的既宽阔又平坦的柏油大路呀!
车子在这条大路上轻快地向前疾驶而去。
车子行驶在山野之中。
看看窗外眼前,再眺望窗外远方——
窗外眼前,大路两侧林木密矗、郁郁葱葱......
窗外远方,逶迤群山绿景迷人、秀色可餐......
蓦地,遍洒大地的阳光之丝束灿灿地挥漫在这眼前和远方的绵延山岭、葱郁树木上,顿感确实透亮得很、养眼得很呵!
此时,我彷佛觉得车子跑得太快、太快了!
......
当年,我曾好多次走过这条路的啊,怎么当时就没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感觉呢?
想想当年走在这条路上,吐得一塌糊涂的我还有什么好心境去看窗外的美景呢?
现在,这里的一切,再没有当年眼中的那般苦涩了呵!
现在,可是“天堑变通途”了啊!
祖国,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着! 正在巨大地向前发展着!
而今,我脚下的路,已成为大千世界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的血脉,已成为了延续人之生命体验的载体,成为了完美人之生存的平台;而今,我脚下的路似乎在这样说:人生就是一条路,也是一道风景,不管辛酸还是欢笑,我们都曾经走过……。
是啊,要说路,最漫长的路莫过于人生道路,它的含义确实是太深厚了呀!
又有谁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坎坷?就说我自己,在自己知青期的人生路上,确实亦曾彷徨过呵——
当时,面对辛劳贫脊乏味的单调生活,我曾仰天长问茫茫的天宇:我的人生路该怎么走? 如此人生路又能走多久走多远?
当时,我确实怅然不知!
迄今,这五十年似乎又是在瞬间即过去了呵!
这多年我走过、思忖过多少路呵——
有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间的攀登之路;有一平如镜、日行千里的现代文明的高速路;有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动脉路……!
当然,更有崎岖坎坷的人生路!
在人生路上,我看到:有的人因缺乏理想、没有目标而贪图享受、醉生梦死;有的人因总觉人生路是走不完的蜘蛛网,而迷魂其间;有的人因私欲难填而错坠深渊……。
当然,我记忆深处更清醒地提示着:应象保尔.柯察金那样珍惜人生呵,尽管其双目失明,腿部受伤,却用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完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路,实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可能,我想得太多了吧?我应该还在盛年吧!或许准确的说仅是老年中的青年阶段吧?
我剩下的人生路应该还算不短,我要迎着艳阳和夕阳之光辉,在我余下的人生路上快乐地走下去……!
想到这里,我蓦地深深感受到自己脚下的这条路不仅仅是我那淳朴乡亲的希望之路,更是我那淳朴乡亲对自己这片泥土爱得多么深邃之路,是我那淳朴乡亲对祖国母亲至诚感恩的心之路!
我回“第二故乡”的这条路就这样在轻快地延伸到了我当年下乡落户的甜菜乡的寨子村地段。
现在,眼见这寨子村地段这条宽阔明亮的沥青路的尽头,是一线青山蓝天交融的美丽景致。
蓦地,我的脑海再次记忆起当年曾经多次体验过的寨子村我的 “第二故乡”的那条已在印象中朦朦胧胧地土路——
那时,这条连接寨子村的小学和村委会、并一直延伸到当时该村11个生产队的小路,几乎全是狭窄的土路。
平时,这条小路坑洼不平、尘埃飞扬,而一旦遇到雨天,便会呈现汪洋片片、泥泞不堪之状。
于是,这条小路即成为了那时几代贫穷村民们的心病。
当时,对那弯弯拐拐、曲曲折折地烂泥土路的无奈,就像无奈当年穷困潦倒的生活、无奈当时蹉跎岁月的阴影一样,深深地烙在了几代贫穷的村民们的心灵中,也深深地镶嵌在了当时我们驻村知青点的几位知青的脑海里!
而当时年仅十五、六岁就当小知青的我,其单纯的思维里,路的概念只囿于中学课本中鲁迅说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确实,那时的烂泥土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甚为陌生而不确切的概念,好像脚下人反复走出来的就是路,又好像脚下根本没有什么大路。而其大路,仅仅是一个渐近渐远的梦幻体。
而今,贫困山区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的形成,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大路的目标。而这当中,却不知凝结了多少公路交通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呵……!
如今,当我愉悦地行驶在我的“第二故乡”的这条宽阔明亮的沥青路上,看见的不再是昔日的牛拉车、驴拉车或马拉车,就连忙碌的拖拉机等农用车也只是其中的星星点缀。
而更多的,则既有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地私家车和小货车,又有四通八达、畅快便捷的公交车和豪华的大巴车。
特别值得再次提到的是,由于这条宽阔明亮的沥青路的两边栽满了树和四季春,因而显得更是那样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确实,我回“第二故乡”的这条路,已不再是自己四、五十年前曾经常走的那条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而是一条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的宽阔明亮的沥青大路,一条曾通向我生命青春期的奋斗起点,继而再通向我生命成熟期的温馨港湾,最后又将通向我生命征途中永远牵挂的地方——我的“第二故乡”的这条路呵!
如今,我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大路上,彷佛觉得愈走愈是那样的情绪饱满,愈走愈是那样的轻松惬意、那样的亲切温馨!
呵,这条我回家的路、我回归“第二故乡”的路呵!
宽敞豪华的大巴车就这样无声而又快捷地行驶在这条平展而又通透的我的“第二故乡”的这条路上,我品尝着路旁田地中各类庄稼氤氲而来的馨香,那份忘却红尘琐事与烦恼的无虑心境,便如韧绵的情丝,就这样轻轻地拉开着我的思绪之门。
这条路呵,如像一把打开乡村和田野之门的金钥匙,开门即可见到那些质朴而辛勤、无私而豪迈的山里人,仿佛他们正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祈祷:明天,家乡的路,一定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
呵,这条路,确实如像一座巨大的历史丰碑,永远延载着那些虽默默无闻却被人永不会忘却的公路人和当代山区人之业绩!
因为,是公路人和当代山区人的汗水与毅力,是公路人和当代山区人的无私付出,才使这条路和千万条乡间康庄大路一样,成为了世世代代乡村人、山里人心中一座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呵,这条路和乡间千万条康庄大路一样都是幸福的。
因为,这幸福既缘于辛勤耕耘的公路人和当代山区人,又缘于伟大祖国母亲的慈祥地传递!
呵,我回“第二故乡”的这条路啊,确实让我实实在在地强烈感受到了“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关键在修路” 的这句话的沉甸甸之重量——
难道不是吗?“农村因路而强——让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于是,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的语重心长的话,又在我的耳际间这样久久地萦回和回响……。
呵,我回“第二故乡”的这条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