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季节的诚心与安排,怀揣着鼓鼓囊囊的兴奋与喜悦,我们来此,赶赴一场春天的邀约。
四月的白茆,满目翠绿,春意盎然,一切都活在生机里。我们来时,恰逢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撒满了眼中的世界。田野,村庄,河流,全都沉浸在春日暖阳里。阳光在枝头开出一朵朵灿烂的小花,逗引着你我,妙不可言。不经意间,你的心情也许就会变得如我一般大好。
惠风和畅。 正值采风的良辰美景,众生当不负春光。仿佛是受了天公的特别厚待,让人心生温暖和向往。有时,人的想法与天地之妙竟是那么高度契合。小鸟在枝头跳跃、啁啾,时而颔首,时而仰面。看着我们的到来,那无比欢快的劲儿真的令人惊羡不已。花儿们也在路边招摇,一束束,一丛丛,开满步道。它们身姿曼妙,精神抖擞,熠熠生辉,仿佛列队迎候的仪仗。我并不认识这些花儿。同行的美女诗人却见多识广,她真诚相告这是日本樱花。闻之,我既为初见樱花而惊喜,又为自己的孤陋寡闻羞愧、哑然。移步换景,一幢幢造型别致的颇具欧式风格的农家房舍,掩映在绿树繁花中,有如未曾出阁的邻家小妹,含着几分楚楚动人的娇羞。
环步道,路面整洁、平坦、宽阔,两旁栽满了花花草草。草是嫩绿嫩绿的,循步道铺展开来,似长长的毛毯向着远处延伸;绒绒地,又给人以轻柔细腻之感。花,姹紫嫣红,缤纷炫丽。我虽不识其主不知其名,但它们却狠狠地冲击了我的视觉和嗅觉。我们在花香四溢中踱着悠闲的方步。
一条河,并不宽大,数百米长吧,呈东西走向穿村而过。两岸人家临水而居,仿佛江南古镇的布局,前庭或后院都与水相亲。我自以为,栖居之所紧紧傍水,便具有了唐诗宋词般的意境和灵性。只不过,这里的民居多西洋风格,缺少了江南水乡的古朴风韵和马头墙的厚重。或许,这是一种独出心裁的别样之美吧。
河道显然是经过人工整理的。河水难有的清澈与明亮,杂草不生。岸边风物的倒影在水波中幻生幻灭。河壁是用青石堆砌而成的,却了无参差交错之感。河面之上,架设了少说也有三座坚固耐用的石桥。它将两岸村庄连成一体,供村民们自由往来。
河中心开阔处,有一大片超出水面数公分的浅滩,我们嘻笑着谓之“小岛”, 上面种满了红花绿草。我想,它大概就是《诗经》里所说的“水中坻” 吧。岛上竖有颇富象征意义的巨型石雕,又立有长长的标语牌,上书“花漾乡旅,生态白茆”几个大字,十分抢眼。一座斗拱飞檐四角翘起的凉亭设在那儿,可供游人上岛游玩并小憩。数只游船停靠岸边随波摇荡,好像在等待着我们登岛。
这里是鱼儿的天堂,我说。朋友立马补充道:也是人间天堂!我猜想天上仙境也不过如此吧。
我笑而默认。
在套北,出了村庄,油菜花几尽,而籽荚簇新,一个个挤在一起仰天长望,仿佛向天宣誓着它们的理想和抱负。剩下少许的星星点点的那么几朵黄,依然挺立在枝头,点缀着无边的绿海,并不显得孤寂。有爱好摄影的朋友纷纷取出相机,拍下这难得的美景。
有人说,这剩下的坚持是在减少游客的审美疲劳吧。我则以为这正是天意般的绝配。生命绿,意味着生机和活力,借助于星黄,便是锦上添花。信步登上观景台三楼之顶,沃野尽收眼底,它似一幅精妙的山水佳构,色泽调配精当而不虚以委蛇,你无需为此感到哪怕半点的遗憾。该去的它会去,该来的也一定会来。
陪同我们一道赏景的套北村村干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应该早些天来,那满地满地的金黄,会晃坏你们的眼,景色更加好看。
他是谦虚,我并不以为然。眼前之景就已经够美。这绿接天连地,洇染着旷野,流向天边,我们都快有些应接不暇了。
有一去处,我们谁都无法略过,那便是“记忆之角”。
这里陈列着众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过的农具,如犁、耙、水车、风车、稻货桶、石磙…… 这些老物件保存至今依然如此完好,颇有年代感,我们皆唏嘘不已。它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刹那间,诸多往事一一浮现在脑海中。而我感觉似乎比他人更为疼痛,因为,曾经所受的苦难今虽远离,但记忆却不曾消失,似乎仍处休眠期,遇到特定的场景,即刻苏醒。
真的要感谢这方主政者的良苦用心,这种怀旧主题的创意虽不甚新颖别致,但却是他们在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悄悄地告诉着大家:它是文化,需要代代传承;它是提醒,过去和历史不该被后人遗忘。
春天,我们来到江北,来到这里,在白茆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信步而行,脚下的土地它该是红色的。我们感叹套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叹美丽乡村的沧海桑田。曾经的长江滩涂蒹葭苍苍之地,秋来满目荒凉,绝无诗经中的美妙。而今,承继红色基因的英雄的白茆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领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以前所未有的满怀豪情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一个全新的美丽乡村已然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不禁为之击节赞叹。
路在脚下走,人在画中游。或许,我们现在脚下所踩着的正是当年革命烈士们淋漓的鲜血吧,因了它的滋养,这白茆,这人间今天才如此风光无限,如此甚好。
谁说人间四月芳菲尽?春天,我们来这里踏赏。春天,永驻在全新的白茆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