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栖的头像

云栖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5/14
分享

生存之下,生活之上的个体觉醒与蜕变

——简评薛舒中篇小说《万事如意》

相对于繁华大都市上海,湘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繁华之下底层人的聚集地。作者选择它作为小说的容器或者说媒介,为人打开了一道去往滚滚红尘的宽敞之门。生老病死,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这句看似普世的话里,却隐喻着更多的辛酸、无奈和不可言说。当我们老到没有尊严,还有谁是依靠?当我们在生存的重压下一路坚持,谁是那棵救命稻草?小说最后大妹爹的一句“自摸,和了,万事如意”答——唯有靠自己。薛舒将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生活融入自己对生活的善意与珍惜,秉持着对自由和幸福的瞩望与信念,为一群在生存之下,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物塑像:境遇之于个体,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成就了人性或温暖或残酷的生活。时代作为个体命运的推手,加速了其觉醒与蜕变。

护工小彭出逃乡土,一是对交换婚姻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期许,一是对传统生活状态的不满,对幸福生活的新式定义。八万元钱让小彭成为人妇,让她的弟弟娶上了媳妇。金钱之下,没有爱情,只有买卖婚姻。对于买卖的婚姻已有觉醒意识的小彭根本无法忍受,她决然出逃了。她逃出阜阳生存的困境,来到上海,却依然要面对粗糙的底层生活,一个月累死累活还不如瘫在床上的邱淑贤的退休金多。但在这种粗糙的生活之上,她的自强意识得到最大限度地唤醒,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备考护理员上岗证,为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拼搏。李姐的婚姻生活也让小彭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家暴不是爱,讨好也不是爱。都市文明让她在异路、异乡的一地鸡毛中成功蜕变,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和实现美好生活能力的锻造。

小说并不是纯女性题材的书写,它是将小彭们和其护理下的病人们的生存、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亲情、友情、爱情至于乡土与都市之上,对人性中的卑劣与高尚的完整呈现。病室中有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大学教授祁碧秋、有风流成性爱打麻将的大妹爹、有假碰瓷的头盔阿爹、有脑出血后鼾声如雷小学老师邱淑贤、有菜市场摆鱼摊骂架之王孙老太、有号称胡扒皮的管理者胡老师。诸色人等粉墨登场,把其背后的万千俗事推至小彭们眼前。而这一切让小彭在慨叹“养个儿子,还不如快递员来得多”伦理亲情丧失的同时,却也被大妹的孝顺、学生对祁碧秋的关心、老纪对邱老师亲情眷顾、快递员小哥的爱意缱绻等人性光辉时时温暖,在她期盼自己的红宝石戒指能帮到被家暴和啃老的李姐,以及还回丁阿姨一万块钱的三十秒时,完成了灵魂的蜕变。

《万事如意》的主题既是对小彭们的鼓励,更是对所有人的祝福。美好的生活必要有健全的人格做支撑,小说家的善意便是永远不放低高尚的标准——无论境遇绝不卑琐,在人情悲凉的褶皱中也要寻觅诗意流淌的温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