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东亮的头像

张东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30
分享

雪山之子

             

 

                      叩开山门的少年

他是一个康巴汉子,出生在滇、藏、川三省交界处的藏族小村落中。村子名叫巴拉格宗,藏在香格里拉深处一条大峡谷这里天蓝云白,雪山巍峨,湖清林茂;这里远离尘嚣,溪泉淙淙衬出千年宁静。

然而,静美的代价却是与世隔绝的闭塞和贫瘠。这里没有公路,不通水电和电讯,出村的唯一道路是悬崖绝壁上一条宽不到3尺的人马驿道,也就是往昔的茶马古道支线。去一趟县城需要走上几天,且因山高路险,有时候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

巴拉村的贫穷,一度在香格里拉大名鼎鼎。峡谷外的人教育孩子都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巴拉格宗去!他和村子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10岁之前没有穿过鞋子。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每当峡谷里来一个客人,全村人都会去好奇地参观。

作为家中6个孩子中的老大,他11岁就辍学当起了小铁匠,跟着打铁师傅赚钱贴补家用。他第一次走出大峡谷,是被铁炉上四溅的火花伤到眼睛,父亲带他去县城看病。巴掌宽的绝壁驿道上,他痛苦地捂着一只眼睛走在前面,父亲用绳子系在腰间拽着他,一步步艰辛地走出重重山门……

直到第5天,父子俩才赶到县人民医院,却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让他的左眼从此几近失明。这是13岁的他,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虽然眼睛疼得厉害,但这并没有阻碍一个深山少年对于县城的惊奇,宽阔的马路、气派的楼宇、轰鸣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浑身脏兮兮的他感到害羞而自卑,同时也被深深震撼了:原来在巴拉村之外,竟有这般精彩的大世界存在!

康巴汉子以叛逆、决绝、坚韧的性格著称,深山少年也具有这样的特质。跟着父亲落寞回村时,走在一不留神脚下踩空就会跌落悬崖的“路”上,他冲着那个过早佝偻的背影高声喊道:“阿爸!我要离开巴拉村去城里闯荡!”

父亲停滞了脚步,转头惊诧地望着他,黝黑的脸膛上布满了疑惑:“你说什么?”“我说我要到外面去赚大钱,将来给家乡也修一条能跑汽车的路!”只剩下一只明目的他,倔强地梗着脖子对阿爸说。却更像是对这片令他痛恨的巍巍群山,发起了总攻。前方高耸入云的雪峰并不能阻挡他圆梦的脚步,他要做那雪域之上自由翱翔的苍鹰!

父亲默然片刻,眼眶红红地依在身后的绝壁山石上,叹息道:“是啊,如果有一条好路,我们就能尽快赶到县医院,你就不会……失去一只明亮的眼睛。”说着,倔强了大半辈子的硬汉阿爸,竟缓缓朝他走过来,把他拥进怀里,爱怜地抚弄着他的头发。少年略感惊慌地抬起头,却发现阿爸眼眶红红的,眼角隐含泪光。

“不光是我,如果有一条城里那样的公路,如果有汽车,卓玛奶奶,丹珠姐姐,仓央叔叔……也都不会死!”念及那些可爱可亲的逝者,一股灼热的暖流从少年心底升腾而起,化作晶莹泪滴从漆黑的眼眸中涌出。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的巴拉村,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因为出行艰难,村里人一旦生重病,就要几个强壮年轻人轮换着背出山去救治,等赶到城里医院时,人往往已经不行了……

“有梦想是好事,但你想在这雪山峡谷中修路的想法,简直就是胡扯!”阿爸瞪了儿子一眼,牵住他的手就往家走。此刻,他恢复了冷凝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不悦,似乎在为儿子不务实的想法而生气。他和妻子对孩子们一惯的要求就是吃苦耐劳,踏实做人啊!在雪山峡谷之间铺设一条连接家乡与外界的“天路”,是巴拉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可这难如登天!怪只怪祖先不会选择栖身之地吧,竟然定居在这样一个遗世孤立的穷地方!这位父亲愤愤地想着,也只把儿子的豪言当成了梦话。

但在少年殷恳而决然的请求下,跑过马帮的阿爸最终还是不顾亲友反对,支持了他出山赚钱的决定。临行前,父亲将家中全部的积蓄35元钱,都给了他。

 

                    献给故乡的“哈达”

巴拉村的传统是长子养家,离乡闯荡会被视作不孝。作为家中长子,13岁的他背着离经叛道的名声,决绝地走出大山,寻找新的生机。他是第一个离开村子从商的人,当时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去流浪了,也有人说他这个白眼狼自从进了一次城后就抛弃父母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他辗转香格里拉、大理、昆明、广州、上海等地,卖磁带、卖猪肉、卖皮鞋、开火锅店……从一个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的山村少年,蜕变成以诚信经营著称的千万富翁,他通过20年的摸爬滚打,全凭一己之力缔造出了财富传奇,35岁时就打拼出了三四千万惊人的资产。

此时他和家人完全可以定居都市,过上巴拉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优渥生活。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对故乡的誓言——为巴拉村修一条公路,一条能让生病的人坐车去医院救治的生命线!于是,他不顾亲友阻拦,毅然携巨款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巴拉格宗。

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墨镜,开着越野车,衣锦还乡的他令乡亲们啧啧赞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但映入他眼中的故乡呢,却一如自己少小离家时那般破落和封闭。这位康巴汉子的心不禁一阵抽痛,乡亲们还在穷山沟里受苦,我一个人富了脸上又有什么光彩?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他对乡亲们宣称要帮大家圆修路梦想时,家人和村民要么觉得是听笑话,要么觉得他疯了。“修路就要变成穷光蛋。”弟弟洛桑扎西极力反对他。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则阴阳怪气地说,“路要能修成,我们拿你当活佛,大家都给你小子磕长头!”乡亲们都觉得,在壁立千仞的峡谷绝壁上筑就一条公路,简直是痴人说梦!村里一个老阿姨更是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那么有钱,也别冒风险修什么路了,还是直接给乡亲们每家每户分点钱实际些!”老阿姨说得口沫飞贱,口水喷了他一脸,他用衣袖擦拭着,强展笑颜疲惫应对。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乡修路,却被当头泼了一盆盆冷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令他感到恼火的是,由于地形险峻,任何施工队来到巴拉村一看就转身走了,说这种遍布着峡谷、雪山、悬崖的地方,根本修不成公路。

在昆明举行的一次工程听证会上,州里的领导、省上的专家都在。当听到最后结果是“巴拉村修路不可行”,一向面带朴实笑容的他终于发飙了:“你们生活里有水有电有公路,我们去一趟县城都要徒步四五天,这样子好吗?!”他拍着桌子吼道。

在这位康巴汉子的多方努力下,终于有一个敢揽“险活儿”的施工团队,同意高价接手这个项目。梦想中的天路,开始一寸一寸从大山外面朝着家乡修筑。从离214国道最近的一个村子起,商量占地、制定规划、跑资金……开始时,一切都靠他自己。为了跑贷款,有一家银行他去了57次。

修这条绝壁公路需要2.8亿元,这笔巨款是他无法承受的。花光数千万积蓄后,为了凑钱,倔强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出售了香格里拉的房子、越野车,忍痛变卖了生意兴隆的五金批发门市,上海的涮羊肉火锅城……其间资金断了四五次,每一次都需要他四处借钱,求贷,昔日的千万富翁很快沦为亿万“负翁”。

最艰难的日子里,是爱情给了他寒冬暖阳般的抚慰。这年,大学毕业生杨晓燕到他的公司做文员,后来人相知相爱,组建了幸福家庭。儿子出生时,他只是急匆匆来到产房签了个字与产房里的母子俩依依惜别,又去忙修路的事了。对于这个“当代愚公”式的丈夫,妻子当然有怨言,“眼里,巴拉格宗排第一,儿子第二,妻子第三。

路修到一大半时,原本不支持他“瞎折腾”的父亲,才走出巴拉村的深山峡谷,赶过来看儿子“把他自己辛苦创下的家业败成什么样了”。老阿爸坐在他的皮卡车上,沿线“视察”完几十公里平整的柏油马路后,不由湿了眼窝,“没想到,你小子竟然真在这雪域高原修成了路!”

下车后,老人问儿子,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到村子里面?还说等整条路全修通了,他一定要徒步走几个来回!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不料,当晚9点,老阿爸就离开了人世。未能让父亲踩着自己修筑的公路回村,成了他胸口永远的痛,今生最大的遗憾……

父亲去世两个月后,这条从斧凿般的山峰中盘旋而上、蜿蜒35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从第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响起,到“天路”筑成典礼上的锣鼓喧天,他用十年光阴,以背负亿万债务的代价,终于圆了这个源自少年时代的人生大梦!

这条曲折蜿蜒的柏油路,海拔直升750米,拐绕了52道弯,如同叠加的“S”形的玉带,在峡谷绝壁中“飘扬”。“这条天路,是他献给乡亲们的一条洁白的哈达啊!”巴拉村的老人含泪说。

 

            唤醒了雪山峡谷

巴拉村通车那天,村民们个个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大家围着开到家门口的汽车载歌载舞,不一会儿,有的人已经沿着宽展的公路,不知不觉跳出了很远……那些天,整个村子像过年一样热闹。

与此同时,巴拉村也通了电和电话。老人们像好奇的孩子一样,把家里的电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年轻人不断给县城亲戚拨电话……喧闹声中,他望着远处的雪山和正对着自家老房子的白塔,心中念及去世不久的父亲,悄然滑落的热泪,随胸前挂满的哈达迎风飞舞……

公路修通后,巴拉村到县城的路程从以前的四五天,缩短到1小时。举目望去,飘带般的柏油路在群山中盘旋而上,沿途的雪山、森林、草场、河谷风景变幻,美不胜收。

这时,早已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又注册成立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他不光要让乡亲们走上公路,用上电灯电话,还要带他们致富奔小康!

他在低海拔地区为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名叫“水庄”的新村,山上的老房子由公司租赁,恢复历史原貌供游客参观、体验藏俗文化,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发展了旅游;他租下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给每户年均1万元租金,还把基础建设项目分包给村民施工,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交通便利后,巴拉村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景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很大,发展几年后,村民们的户均收入就达到了8万元,人均3万元左右!家家都有冰箱、太阳能、小轿车、网络电视等。巴拉村变了,原本走出峡谷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上班”了。

驱车进入香格里拉大峡谷后的第一站,就是水庄,新落成的藏式生态大酒店不远处,就有一棵千年菩提树,油绿的树叶爬满了半个峭壁。艳丽的杜鹃花、壮阔的河谷、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域高原绝美的风光,在巴拉格宗景区一站可得。

山水形胜的大峡谷,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能资源。路通了,也引来了开发者的觊觎。“你这河水流着的是钱,每天都白流了,修电站,让你坐着数钱。”“跟你合作开矿,给你25%的干股。”一些外地投资者找到他说。

 “小时候,抬头就看到蓝天,俯身就踏入清清的河流,牦牛群在高山草甸吃草。这些,不能在我们手中毁了。”这位康巴汉子说,打洞挖矿,留给后代的山水将千疮百孔;修电站,秀丽峡谷将不复存在。

因为修路,他至今还欠着巨额债务。养护好千辛万苦修成的路,更需要大笔后续资金。但是,面对诱惑,即使自己已成为穷光蛋,他的拒绝依然坚定,“给你300亿元,你可以造出这样的山水峡谷吗?”他这样诘问那些想来“开发”的人。

经营几年后,巴拉格宗景区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没有他,我们可能还像祖辈一样困在峡谷里,默默地生活。”村民格桑说,“是他改变了巴拉村,叫醒了我们的大峡谷!”

这位康巴汉子名叫斯那定珠,他的名字曾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也荣获过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藏历新年刚过,斯那定珠又带领巴拉村年迈的乡亲们来到北京,去看天安门,爬长城,游故宫。

前不久,叫斯那定珠受邀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介绍了自己“十年筑一路”的经历,并深情朗诵了藏族诗人吉狄马加那首向故土致敬的长诗——《火塘闪着微暗的火》:

我怀念诞生,也怀念死亡。

当一轮月亮升起在吉勒布特高高的白杨树梢。

天幕照亮。

那是记忆复活之前的土地,

我的白天和夜晚如最初的神话和传说。

在破晓的曙光中,毕阿史拉则赞颂过的太阳,

像一个圣者用它的温暖,
唤醒了我的旷野和神灵,同样也唤醒了
我羊毛披毡下梦境正悄然离去的族人……

那些我们没有理由遗忘的先辈和智者,其实
他们已经成为了这片土地自由和尊严的代名词。
我崇拜我的祖先,那是因为
他们曾经生活在一个英雄时代,每一部
口述史诗都传颂着他们的英名。

这滚烫的诗句经由斯那定珠沧桑的声音诵出,各地观众和守在巴拉村电视机前的乡亲们,都听得热泪盈眶……

十余年间倾其所有,这位康巴汉子只为在地图上点亮故乡的坐标。未来,他还要让巴拉格宗打造成闻名于世的度假胜地,人间天堂。

我们怎敢去嘲笑一个少年炽热的梦想,又怎能用现实冰冷的目光去揣度那些返乡做事的远归游子,每个“愚公”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都激荡着对故土深沉的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